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云"意象,或用"云"来衬托周围景物之高远,仙气霞举;或用"云"来抒写性情,情景交融;或用画笔摹"云",抒写山水之乐;或用"云"入禅理,寄托遥深。这些"云"意象虽变化无穷,但是都与王维清秀淡远的整体风格相契合,如"水中着盐"般服务于王维诗歌的空灵境界,使诗歌蕴含了无尽的景外之景、味外之味。  相似文献   

2.
王维诗歌创作受到禅宗思想影响,其诗歌以禅入诗,意境与禅境浑然天成,蕴含着一种禅境的清静空寂之美。本文从“性空”“动静”“体悟”三个侧面分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通过对比评析不同译本的策略、效果,提出禅诗翻译既要再现诗歌的禅意,也要兼顾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晚唐诗歌中别具一格.超现实主义是产生于法国的文艺流派,其影响深远.超现实主义诗歌、电影、绘画等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常用“深层隐喻”或“象征”,多借助梦境、幻觉来表现“本我”,注重意象的选择,各种意象之间往往有一种“蒙太奇”式的跳跃,通过不同意象的“无序”组合来表现内心世界.这些特点与李商隐的“无题诗”有较多相同之处,这也正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价值之所在.从超现实主义的视角来观照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为阐释李氏“无题诗”独特的审美价值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论苏轼词中的意象与理趣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蕴含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质素。在诗歌中,凡是涉及到写景叙事等所有心曲的外在表现都可以用“意念”和“物象”的审美契合——意象来表达。正如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到“玄解之宰,寻声律以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可以说,诗歌以意象的存在而存在,也因意象的生发而升华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以《预言》集为代表的何其芳的早期诗歌创作中,“爱情”是其最重要的主题,诗人始终把“爱情”放置在一种犹如“镜花水月”般的审美空间中去观照。“月”“露”“花”和“秋”是四个在其早期爱情诗中最常出现的自然意象,诗人运用这些自然意象,使它们成为情感的外化象征。通过对“月”“露”“花”和“秋”四组自然意象的分析,从而来解读何其芳早期诗歌中那种超脱了热意与忧伤,那是如“镜花水月”般空透、宁静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禅宗兴起之后,禅学与诗学相互渗透而走向一体化,诗歌由于禅宗而多了一些哲理的情趣和禅悟的启迪,禅宗由于诗歌也多了一些情感的韵味和审美的情怀.月意象在诗禅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营造出了一种新的禅境与诗境.禅宗可以借月喻指禅宗的佛性、佛身和圆通之境,月意象在禅诗中可以借助佛理玄机的诗意表达增强诗的审美意蕴,禅宗思想的美学精神深化了咏月诗的情感内涵.月意象在诗境与禅境的相互交融中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审美观照,为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新的神韵.  相似文献   

7.
禅宗在语言、文字之外,另辟蹊径,以非言语的方式接引学人,画圆相正是其手段之一.纵观禅师以圆相示机的公案,中、晚唐时期洪州禅系及嗣法的沩仰宗重圆相之相.五代时期曹洞与法眼二宗对圆相进行文字义解,将其转变为图形文字.到宋代,禅法思想无甚新变,“文字禅”的兴起直接让非言语交际的禅教手段失去其存在价值.“圆相”与禅宗其它的非言语交际手段一起,隐匿在禅宗史籍的话语之间,成为供后人揣摩品味的圆相文字.  相似文献   

8.
意象作为诗歌中的重要元素,其翻译历来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隐喻论提供了研究诗歌意象翻译的新视角。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歌意象是一种从始发域“象”映射到目标域“意”的概念隐喻,因此两种文化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映射关系决定了如何来翻译诗歌意象。花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创作题材,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中花意象的翻译,归纳了五种诗歌意象翻译方法,分别为直译、直译加解释、变象达意、舍象取意和音译加解释,旨在为诗歌意象翻译提供借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颂古是宋代“以诗明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禅宗创造的偈颂新体裁,体现了宋代禅宗“以文字为禅”的特色.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圆悟克勤编撰的《碧岩录》一书是宋代禅宗“颂古”的集大成之作.其弟子大慧宗杲虽然焚烧了《碧岩录》版,但是自己也创作了110首颂古作品.慧宗杲并非对颂古这种形式不满,而是不满于学者的“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大慧宗杲的“颂古”之作,是宋代禅宗由“文字禅”转向“看话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扭转北宋中期以来禅宗向文字禅发展的方向,恢复禅门“言语道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诗歌的意象表达来探讨其语言的特点.首先通过具体作品《歹徒》、《梦想》和《火与冰》的分析对修辞性诗歌意象包括比喻意象和象征意象做了介绍,充分肯定了修辞格的使用在诗歌意象的表达中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诗歌意象的鉴赏方法,认为只有虚实结合、整体感知才能真正理解诗歌之美,并依此对庞德的《地铁站掠影》和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一个至今仍活跃在诗歌理论与批评中的核心概念。为了进一步明晰意象概念,以利于人们更规范方便地使用,须探讨其生成机制。意象的生成方式从心与物沟通成意象-定型-传达-心与物还原这一循环看,是一种类似圆,围绕着这个圆,存在着作者意象、本文意象、读者意象三个连续性的活动阶段,并尝试从视觉、想像、赋情、传达四个方面,描述出意象生成的“美学空间”。  相似文献   

12.
叶燮“理、事、情”说三者的客观性似已成为定说,但笔者认为其中“情”的虚位性正是破解三者非客观性的关键。本文从叶燮对“情”规定性的重新解释,以“情”的虚位以待性,“情”在诗歌中的实现性,“情”在阅读中的延展性,围绕诗歌意象的特点,情境再造中意象的释放,来说明“情”的通向性和在诗歌审美创作活动中不同阶段的不同指向,因之,客观“理、事、情”之“情”与中国古代抒情言志主观之“情”的背离一说,也似应该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郑敏在早期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大都属于“独自”式的青春之歌,可“独自”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随即进入生命的低吟。在社会与自我、情感与理智的交错中流露出一种忧郁的生命低吟状态,在痛苦与孤独中体味“生之美”。表达方式上,诗人通过直觉意象、意义重构以及自然“流动”与生命“凝定”的诗美方式来展现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4.
陆游后期诗歌作品中屡屡出现“饭牛”意象。从语用层面考察,既有用“饭牛”字面义以表现诗人或其乡人山居生活的,亦有用“宁戚饭牛”之典以寄寓作者情怀的。此类诗歌是诗人特殊经历与特殊心态的折射,亦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诗歌审美品格的激变,是与各种新颖奇美的意象及意象组合的创造相联系的。诗中之“象”已不仅仅是社会生活与自然景物在心波情湖中的映象单元,而且超时空地遨游于内外宇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合、理性与感性相突、主体与客体互化的人生宏深体验的最小载体单位。这种赋予诗歌以更大弹性与张力的意象功能的多向发挥,引起了诗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意象由此成为诗美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从建构吟咏诗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诗教意象观。一方面,修正了自齐梁以来以诗歌声律说对诗歌音乐性阐释的不足之处,强调了诗歌音乐性不仅表现在诗歌语言的声韵,更表现在吟咏过程中书象向言象、言象向乐象的转变;另一方面,凸显了审美主体在诗歌接受中身体介入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即情体之”“心物交合”的身体审美特征。由此,王船山立足于吟咏立象与身体审美视域的意象观,聚焦于诗歌意象的近身性、丰富性和瞬间生成性,有效地摆脱了诗歌“言不尽意”和“言之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山居》一诗中,朱英诞将中国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契合在一起。从内容上来看,诗歌古今意象发生碰撞,增添了古典意象的现代审美内涵;在意象运思方式上,诗人运用现代诗歌中注重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组织传统意象,使诗歌笼罩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朱英诞的诗歌有三种结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廊庑式结构,呈现出较完整的建筑之美。诗歌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关于永恒与瞬间、无常与恒常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诗歌意象结构就是以诗人的情感或意念的流动轨迹为凝聚点,为绾合、统摄全诗的轴心,经由极富匠心的剪接与组合,按照一定规则有序地组合起来的意象“空间”形态。形态各异的诗歌之意象结构安排也正是诗人心灵世界的镜像与写照。作者对诗歌中几种习见的意象结构形态——辐辏、辐射、拼接、并置之特征及审美效应作了浅要探析。  相似文献   

19.
严羽提出“妙悟”说 ,通过“以禅喻诗”的方式说明诗歌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以禅喻诗”的合法性在于 ,禅是一种具有审美、艺术化倾向的价值观。在此 ,严羽正是强调了禅的这一特征 ,以突出诗歌的审美本质 ,使文学从道德和本体的决定下走出 ,并复归审美本位  相似文献   

20.
《神思》篇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独照之匠,(门规)意象而运斤。”在这里,刘勰首创了“文思”和“意象”两个术语,并把它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问题来专门研究。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其它篇章中也每每有所涉及,形成了关于“文思”和“意象”的学说,成为他的创作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思”是根据“神思”提出来的。那么,“神思”是什么呢?所谓“神思”,就是想象。想象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人脑受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东西的刺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