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文化中的人群对身体和疾病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求医行为和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基于身体认知和“自然”、“非自然”论病因观的文化逻辑,红瑶人形成了系统而严密的“神药两解”民俗医疗知识体系与实践,嵌入红瑶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分类体系和宗教信仰中.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彝族漆器——凉山彝族历史文化的传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漆器是凉山彝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创造出的一种古朴典雅、墩实厚重、华美与造型独特的餐具、酒具、毕摩(法具)等实用器具的统称;它是彝族造型艺术的源头,体现了他们独特的生命宇宙观和审美观,涵盖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本土知识、民间智慧、神话传说、万物起源、历史事件,族群记忆等各方面知识,填补了少数民族在中国漆器史中的空白,是凉山彝族历史文化中最有力度的传承物.  相似文献   

4.
所谓"依山依水"的研讨不是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而是要把它看成是人如何利用文化与环境调适互动的系统机制去探讨.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类学家要思考人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文化怎样在人与环境之间互动,进而影响各族群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等等而形成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谚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以及民族情趣等各方面的特点.满族和蒙古族谚语深深植根于其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满族历史上的狩猎骑射文化和蒙古族历史上的游牧文化都明显反映住满族谚语和蒙古族谚语中.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经历的采集、狩猎、农耕、游牧和工商等诸文明形态中,游牧文明遵循生态位原理与方法,有顺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季节变化、草原承载等尊重自然与生物选择的生产原则,敬畏生命与自然选择的生存法则而不断延续,并以其“游而牧之”生产方式,始终自觉保持与自然紧密协调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其“逐水草而居”生存方式,以虔诚敬畏与尊重生命心态,积极协调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内在关联;以其“肉乳来自青草”的生活方式,将顺应自然与顺势而为的生态意识内化为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融入游牧文明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敬畏生命的文化意识,而显现其厚重的生态文明意蕴和深层的生态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蒙古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是从其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是蒙古游牧文明的重要内容 ,对调适北方草原牧区人与自然关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对今天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葬这种独特的习俗与藏族的历史、宗教信仰、生存空间以及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息息相关。文章从藏传佛教、藏民族古老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西藏独特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天葬习俗的成因,简述了天葬所赋予的民俗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亚辉 《民族学刊》2012,3(2):37-47,93-94
承德地景结构一直被看作是理解清代宗教-政治格局的关键问题,历史学相关论述已经非常丰富。作为一项人类学研究,本文以对承德地景建构的历史过程的描述为基础,与宗教人类学中对城市格局与宇宙观之间的对应关系展开对话,证明承德的地景并非对某一具体宇宙观的展演,而是对当时清王朝内部诸种宇宙观之间的关系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从物质层面看,在当代生态科学的理论视野中,藏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解决了草畜平衡、草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节约与持续循环等重大问题;从精神层面看,在当代生态科学的理论视野中,藏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实现了生态化的生命观、自然观及与自然相处的和谐观;从制度层面看,在当代生态科学系统性、整体性及相互依赖性这一总的精神与原则的理论视野中,藏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完成了社会的秩序化与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游牧民族宗法封建关系的本質問題,即它的主要生产資料是土地呢,还是牲畜?这个問題,早在馬克思的《資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一書中,已經闡述清楚。他說道:“在游牧的畜牧部落中——所有畜牧部落最初都是游牧的,——与其他自然条件相等的土地是以原始的无边无际出現的,例如在亞細亞草原上和亞細亞高原上。他們利用土地作为牧埸等等,畜牧民族所借以生存的畜群就是在这上面飼养的。他們把土地当作自己的財产对待,虽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作为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了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敬畏自然、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并通过习俗、宗教信仰、禁忌等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达到从内心到行为、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保护环境,形成哈萨克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给当今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活认识论背景下,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日益凸显;民族地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注重知识形成的文化背景,尊重个体在生活中的际遇及其感悟和领会.W县阿语学校两位教师在生活场景中凝练着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其共同的宗教信仰、心灵深处的体验与沟通、环境美和人格美的熏陶成为其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实践性知识形成的核心要素.民族地区教师可以通过在生活场域中对空间的主动调整、时间的个人策划、生活状态的不断调整和平衡的交往关系的不断建构来自觉积淀并彰显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以期能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是新疆十个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的上层建筑,与各类自然崇拜、巫蛊风水、萨满信仰等共同构成各自完整的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在萨满文化相对发达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伊斯兰教的象征隐喻及文化整合作用表现得尤其突出,形成一道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的文化风景线。新疆穆斯林民族萨满信仰中伊斯兰教整合作用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各民族宗教文化中不同类型宗教信仰成分交融混成的具体状态及互动规律,同时也能使我们从一个独特角度认识且合理解释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人类学对农业社会或农业生产方式所做的多角度研究,为深入理解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认识途径和更加广阔的阐释空间.结合达斡尔族农业发展个案,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以及文化支持体系的调适作用等几个方面探讨分析,从中认识有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耦合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及其文化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中必然包含着人们如何看待自身所处环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种种经验和知识.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在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认识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回族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念、生态经验和生态智慧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借助文化资源治理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文化与环境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及回族聚居区生态环境治理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游牧文化中的生态环境观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游牧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游牧文化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及游牧民族活动行为中的生态环境观等方面,阐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政治的视角出发,需要对当下的民族问题作出一种知识定位。也就是说,需要反思西方关于民族与族群的知识生产及其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我们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知识工具来理解民族问题,而且这种关系背后所包含的政治哲学原理也有必要成为反思对象。鉴于现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从西方社会发展经验中衍生出来的,因此这种知识定位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适用。无论是西方族群理论关于族群本质的争论、对西方民族国家典型模式的理解,还是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辩论,都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影响解释民族问题的知识逻辑。本文将围绕这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试图从宏观维度上发现中国民族问题的知识坐标。  相似文献   

19.
殷商时期的信仰体系处于多神崇拜阶段,神灵世界分散化、多样化,具体体现在繁复的祭祀对象和祭祀方式,以及频繁的占卜和广阔的占卜范围之中.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从非理性化逐渐向理性化转变,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崇拜.殷商时期信仰体系的认识与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宗教与伦理,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根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辉林  曹响平 《民族学刊》2011,2(3):86-89,96
水与黄龙溪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地方民俗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为寻求意义、秩序与安居,黄龙溪先民面对自然威胁,围绕治水创造并传承了与水相关的神话传说、寺庙格局和宗教仪式,借此以实现地方空间的圣化和秩序化,地方社会群体才得以和谐团结。因此,水是黄龙溪文化的灵魂,也是其文化创作的动力源泉。同时表明,神话和宗教仪式两者是互为依存的社会象征体系,共同促进并维持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