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章从实施"在地统计"改革的动因、改革的本质以及各级统计部门职能、"在地统计"改革中关键问题、数据分割、基数确定以及改革弊端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城市开展"在地统计"改革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地统计”是一个统计管理体制的概念,是指按被调查单位座落的行政区划进行统计。即打破其行政隶属关系,座落于哪个行政区域内,就由哪个行政区划的政府统计部门进行归口统计。而在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惯用了“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统计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其种种弊端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3.
陆震龙 《上海统计》2002,(12):13-14
在地统计是本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相当一部分经济主管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为经济实体,不再依法承担政府统计职能,大量无主管单位产生后,为适应市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需要而实行的统计行政  相似文献   

4.
市府今年推行在地统计试点工作,是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它是本市实行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因而,作为区级政府必须认真抓好在地统计试点工作。一、搞好在地统计,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长期以来,“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统计管理体制,在反映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单一性,整个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与社会事业的相关性越来越密切,原来的统计模式已不相适应,遗漏、重复统计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上海统计》2002,(9):11-12
改革统计管理制度、实行“在地统计”是北京市统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与城市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重要措施,是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在统计管理体制方面举措最大的调整变化。 1993年为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呈多元化发展、无主管企业大量增加的形势,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将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和市属零售商业、饮食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划转到区、县,实行“在地统计”,解决了当时存在的部分单位统计工作渠道不畅的问题,达到了第一步“在地统计”改革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阶层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旧的统计管理体制的束缚、统计任务与条件不配套以及受利益因素的制约等,不仅影响了开发区统计工作的开展,更使全面综合、如实反映开发区统计信息显得困难很大。今年,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在市人大政府报告中提出上海市要逐步推行“在地统计”。笔者从自身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在开发区实行“在地统计”更是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地统计"能够全面反映各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变化情况,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回顾"在地统计"基本做法,及分析其存在的增加统计成本、基层统计力量不足、统计数据质量受质疑等问题的基础上,温州鹿城区统计局通过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基层人员配备、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推进下一阶段"在地统计"工作改革。  相似文献   

8.
李越 《江苏统计》2003,(12):30-30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要从组织策略、监管措施、方法制度等多方面,多管齐下,达到确保数据质量的目的。在组织策略上,要积极改进层层考核和干部管理中以数据论政绩的模式,保证统计工作不受任何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同时,要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步伐,减少中间环节;在监管措施上,  相似文献   

9.
朱新玲 《上海统计》2002,(12):15-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 进程的不断深化,在增强区县经济活动和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要求下,各级政府更加关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特征,以全面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有的业务主管部门与区 (县级市 )条块结合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管理和统计调查渠道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部分经济主管部门转为经济实体 ,不再承担政府的统计职能 ;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新财税体制的建立 ,使区 (县级市 )政府对区域统计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 ,广州市政府要求从 2 0 0 1年开始 ,全市统计工作逐步按在地统计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芳村区委、区政府在部署和推进在地统计工作中 ,区委政策研究室先后到区统计局和区属五街一镇调查了解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 ,对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11.
彭俊  何长鑫 《江苏统计》2002,(12):24-24
现行的“属地统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势必改革。“在地统计”的统计范围适合于现阶段生产统计的需要,应成为主流的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市政府将扩大“在地统计”试点作为今年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是对本市统计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标志着上海统计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上海市统计局为出色完成市政府的这一改革任务,在去年选择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条块并举”模式试点的基础上,将进一步积极、有序地扩大在全市的试点范围。 推行“在地统计”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统计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在地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法制度、机构设置、法律法规、网络建设、利益格局等方方面面,有许多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本期《上海统计》选登部分读者对这些方面的探索。以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读者不吝赐稿,提出各自的见解,为“在地统计”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实施“在地统计”是统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是新形势下统计发展的需要,但“在地统计”与“机构改革”在某些地方出现撞车现象,如何变动?如何调解?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红 《上海统计》2003,(1):17-18
“以条为主”转为“以块为主”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区级统计局和统计人员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在地统计”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大媒体对“在地统计”工作进行了宣传,统计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区级统计局的实力也将增强,各区专职统计人员数将增加,统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15.
实行“在地统计”是统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本市在统计管理体制方面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统计调查分工、资料汇总单位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但就区县统计系统工作实质来说,“在地统计”是区县统计局工作的完善与拓展,所以“在地统计”的开展也是区县统计局按《统计法》的要求职能逐步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县(市)、乡镇二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给我们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统计部门主要依靠各经济主管部门来布置和汇总统计报表,而现在已成为历史。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实,以改革为前提,提出新的统计方法适应当前正在不断变化的新的统计环境。一县(市)、乡镇二级统计管理体制的现状(一)县(市)统计管理体制1、原属市级各经济主管部门投资和管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城镇集体企事业单位及其联营、中外合资等企业,原来统一都由各经济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7.
《上海统计》2003,(6):26-26
区县在地统计试点工作在取得了成立领导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开展统计业务培训等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双轨制”全面运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各区县围绕逐步反映区域经济总量数据,尽快健全统计调查渠道;市局加强对区县统计数据使用的管理;进一步强化统计知识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推进区域在地统计已有几年了,这是根据大庆市特殊的市情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推行在地统计的成功,促进了政府统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推行区域在地统计的起因 1、实行区域在地统计是大庆地方政府进行分级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我市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实行了在地统计,应该说这是统计发展的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区县领导的希望。同时,这项工作也为其他专业今后实行在地统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因此,总结固定资产投资在地统计半年来的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在增强区县经济活动和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要求下,各级政府更加关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特征,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区域的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和城市建设等诸方面的统计信息,从而更加科学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而现行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统计管理模式和统计调查渠道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的全貌,难以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在地统计”,实现由“条块结合”向“以块为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