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红 《上海统计》2002,(11):9-10
在近几年上海统计改革的实践中,“在地统计”试点工作是一次最富挑战性、最具实践性、最有助于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我区在“在地统计”试点工作中,取得了高收表率、建立了稳定的报送关系、获得了详细的统计资料、形成了基本的统计网络等,这对下一阶段在地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关数据与区属指标的衔接和使用,实现真实反映区域经济全貌的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区域内在地单位的“家底”基本摸清,只是迈开了改革“条块结合”的传统统计管理模式不相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第一步,要使这种改革更彻底和有效,除了思想观念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区域经济如何加快发展的已成为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区域经济”,一般来说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它是按照地域特点划分,跨越行政区域的经济协作区域。比如,环渤海经济区,它包括了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北京等省市;再如,我国南方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都是跨越包括几个省市在内的经济协作区。第二个概念,是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经济。比如,  相似文献   

3.
大庆市推进区域在地统计已有几年了,这是根据大庆市特殊的市情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推行在地统计的成功,促进了政府统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推行区域在地统计的起因 1、实行区域在地统计是大庆地方政府进行分级管  相似文献   

4.
在地统计为全面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现根据2002年在地统计工业年报数据资料,对目前杨浦区的制造业状况作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进一步发展杨浦的制造业,提出一些建议。(由于搜集资料的手段和权限有限,有些数据可能与市统计局搜集和发布的数据有差异,以市统计局的数据为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有的业务主管部门与区 (县级市 )条块结合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管理和统计调查渠道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部分经济主管部门转为经济实体 ,不再承担政府的统计职能 ;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新财税体制的建立 ,使区 (县级市 )政府对区域统计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 ,广州市政府要求从 2 0 0 1年开始 ,全市统计工作逐步按在地统计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芳村区委、区政府在部署和推进在地统计工作中 ,区委政策研究室先后到区统计局和区属五街一镇调查了解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 ,对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6.
陆震龙 《上海统计》2002,(12):13-14
在地统计是本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相当一部分经济主管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为经济实体,不再依法承担政府统计职能,大量无主管单位产生后,为适应市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需要而实行的统计行政  相似文献   

7.
沈逖 《四川省情》2001,(7):13-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特大型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县(包括县级市、区,下同)域经济获得了前扎未有的发展。一方面,县域内的中央、省、市属企业事业单位已经越来越和县属经济融合在一起,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招商引资的重要力量,县级党政领导乃至街道、乡镇基层政府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单位的发展情况,以便搞好对这些单位的服务和实施分类指导,而我国城市统计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条条为主的方式,县统计部门只统计辖区内县及以下属企业事业单位,而不统计在辖区的市和市属以上企业事业单位,因而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总量和构成。另一方面,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行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一大批中央、省、市属企业取消了行政级别,加之一些新办的无主管部门企业的出现和企业消亡的频繁,仍然由市一级统计部门直接采集数据难以真实准确地搞全统计数据,而这些单位所在的街道、乡镇则容易掌握其变化情况。鉴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我们早于90年代初就在14个郊区县实行了按在地原则组织统计工作,情况比较复杂的5个城区,则暂未实行在地统计。2000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我们在全市全面推行在地统计,将市局掌握的3000余家市以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统计关系下放到20个区、市、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作用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阶层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旧的统计管理体制的束缚、统计任务与条件不配套以及受利益因素的制约等,不仅影响了开发区统计工作的开展,更使全面综合、如实反映开发区统计信息显得困难很大。今年,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在市人大政府报告中提出上海市要逐步推行“在地统计”。笔者从自身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在开发区实行“在地统计”更是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实行城区在地统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所谓在地统计,是指按照现行县(市)区行政区域,对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单位,不论行征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均由其所在区县的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统计管理职能.从形式上看,就是市属和市属以上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统计报表关系和报送渠道上,由过支直接向市统计局报表改变为向单位所在县(市)区统计局报表,经县(市)区统计局录入汇总后报市统计局;从内容看,其实质是县(市)区统计局依据<统计法>对辖区内所有单位实施统计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管理,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用区域内在地统计数据全面分析评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是对现行城区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统计》2002,(10):11-11
实现“在地统计”,全面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是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去年上半年,市统计局决定在徐汇区进行“在地统计”工作试点,这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在市各主管部门和区域内在地单位的配合下,经过区统计局和街道、镇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市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实行了在地统计,应该说这是统计发展的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区县领导的希望。同时,这项工作也为其他专业今后实行在地统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因此,总结固定资产投资在地统计半年来的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统计》2002,(9):11-12
改革统计管理制度、实行“在地统计”是北京市统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与城市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重要措施,是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在统计管理体制方面举措最大的调整变化。 1993年为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呈多元化发展、无主管企业大量增加的形势,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将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和市属零售商业、饮食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划转到区、县,实行“在地统计”,解决了当时存在的部分单位统计工作渠道不畅的问题,达到了第一步“在地统计”改革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施惠华 《浙江统计》2006,(10):46-47
近年来宁波市认真实施“以港兴市”的战略决策,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港口业、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宁波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做好港口统计工作,是宁波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个新课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推行区县“在地统计”的办法。“在地统计”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港口体制改革需要,充分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地统计”能适应港口体制改革的要求。宁波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分布着众多的码头泊位,据统计,至2005年底,有经营资质的港口码头泊位达2…  相似文献   

14.
15.
彭俊  何长鑫 《江苏统计》2002,(12):24-24
现行的“属地统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势必改革。“在地统计”的统计范围适合于现阶段生产统计的需要,应成为主流的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陈红 《上海统计》2003,(1):17-18
“以条为主”转为“以块为主”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区级统计局和统计人员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在地统计”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大媒体对“在地统计”工作进行了宣传,统计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区级统计局的实力也将增强,各区专职统计人员数将增加,统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17.
18.
19.
实行“在地统计”是统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本市在统计管理体制方面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统计调查分工、资料汇总单位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但就区县统计系统工作实质来说,“在地统计”是区县统计局工作的完善与拓展,所以“在地统计”的开展也是区县统计局按《统计法》的要求职能逐步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县(市)、乡镇二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给我们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统计部门主要依靠各经济主管部门来布置和汇总统计报表,而现在已成为历史。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实,以改革为前提,提出新的统计方法适应当前正在不断变化的新的统计环境。一县(市)、乡镇二级统计管理体制的现状(一)县(市)统计管理体制1、原属市级各经济主管部门投资和管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城镇集体企事业单位及其联营、中外合资等企业,原来统一都由各经济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