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农村土地“负担化”后的土地流转现状 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打响的“第一枪”。20多年来,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并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已经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相适应。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农村承包制面临四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最后保障。土地问题仍然是当前南充农村的核心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承包”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土地的合理流转变成了当前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一个重大课题,深刻认识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建立土地流转的新机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3.
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农村经济投资,由过去的以集体为主转为以农户为主。农户成为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身份的基本经济单元。投资形式的变革是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经营规模(包括生产投资规模及耕地经营规模等)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农户经营效益及收入水平,形成了不同生产类型和收入层次的农户。本文拟就不同耕地经营规模的农户分析其投资特点及效益,并就目前我国能否实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渠道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商品流通渠道的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流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减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惠农政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永寿 《统计与决策》2005,(16):135-13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既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青海省农村劳动者素质比较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是人们较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现根据金华市金东区第二次农业普查及相关抽样调查提供的资料,对我区农村从业人员的现状作简要剖析,并与大家一起初步探讨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整治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治,可以更好的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我国土地整治包含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2)  相似文献   

8.
一个不容回答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上海财经大学余有红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而占总人口三分之二强的农民的走向更是问题中的关码。因此,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并采取相应对策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试轻...  相似文献   

9.
农村统计是了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准确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数字作依据,要正确地研究农村问题,组织指导农村工作是不可能的。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不断地加强和改革农村统计工作,使其能够及时地、准确地提供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WTO,各级领导对“三农”问题 日趋重视,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将日益加深,原有的统计调查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跟踪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的需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农村经济运行状况,前瞻性地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开展农村经济动态监测已经迫在眉睫。农调总队从2002年1月起开始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网上调查,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分析农村经济形势起到了积极作用。新武器 新特点 农村经济动态监测就是应用常规统计和景气调查的方法,实时跟踪农村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约束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特别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己成为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若不下大力气解决环境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农村污染的综合治理,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想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大量的转移思路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趋缓,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劳  相似文献   

13.
农民经济利益流失,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老问题。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并致力于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1991年国务院下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的国家财政投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理论和发展的实践表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尽管是劳动和资金共同决定经济的成长,但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远远超过资金要素,这也正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根本所在.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一国国民素质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力度,基本改变了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文盲率迅速下降,这既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条件.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家财政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因此,研究分散型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并从中找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对策,就有了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革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变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农村渐进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却日益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令人忧虑的问题.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是如何变革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小勇  李丽 《山西统计》2002,(4):25-26,30
当前内需不足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中农村市场需求不足是重中之重。企业要打开农村市场就需要认真分析农村市场的特点及农民的购买力 ,以此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解决农村"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其实现途径有: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稳定、持续地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解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新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会议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也是对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的重要部署。一、两大背景分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国国情的现实背景和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上的。一是我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农民相关的政策基本上是以城乡分割…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信阳在全国各地的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的现象,这对信阳当地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期,我们就信阳农民工返乡情况作了一些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反映出不少问题,应该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中国经济现已步入快速稳定发展的上升通道。但是,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尤其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在此,笔者就经济增长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增长潜能四个方面作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