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一向被视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在高考中,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广。写好作文是考好语文的关键。莘莘学子谁不想得高分?但作文却是让学生头疼的事,在学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据  相似文献   

2.
邹俊 《科学咨询》2008,(14):47-48
作文一向被视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在高考中,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广.写好作文是考好语文的关键.莘莘学子谁不想得高分?但作文却是让学生头疼的事,在学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据调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写作拖沓,其中最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没有材料可写.  相似文献   

3.
正一怕不接地气的政策。出台政策时,要配套必要的实施细则。二怕过多的"工作留痕"。上级要改变对基层的考核方式,强调"留实痕"。三怕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基层调研,好的初衷需要得到好的执行。四怕无穷无尽的材料。要从约束机制方面下一剂猛药,给"文山会海"戴上"金箍儿"。  相似文献   

4.
还清晰地记得,当初学校安排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的心情,用"诚惶诚恐"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既怕辜负学校信任更怕误人子弟,又怕自己奈何不了那帮学生.记得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当65个还满脸稚气的学生黑压压地坐在我的面前时,心情好复杂:既有责任重大的压力感,又有着将和这些学生朝夕相处的幸福感.当然,还有着怕碰到太多调皮捣蛋学生的恐惧感.其实这所有的心情揉在一起就是觉得好迷茫:我,将要把他们带向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正为政者要善怕,心有敬畏、行有戒尺,掌握好分寸、把握好自己,大到走什么路、读什么书、交什么友,小到吃什么饭、说什么话、去什么地方等,都应该有边界和底线。如此,才能站得稳、走得顺、行得远。一怕"头脑昏"。一些人"头脑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辨不清方向、是非,分不清好坏、对错,不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种是有了一点儿成绩,就飘飘然、昏昏然,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中,思想麻痹或头脑膨胀。头脑犯糊涂,就容易使  相似文献   

6.
"黄金分割"亦称"最佳分割".领导讲话中的"黄金分割",是指对讲话时机、内容、长短、风格等度的把握问题.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目前领导工作中普遍存有下属和群众怕领导讲话的现象.怕什么呢?一怕长.讲起话来,两三个小时过去了,自己还兴致十足,全然不顾听众的兴趣如何.二怕读.讲话稿每每由秘书写好,自己到时照本宣科,"替秘书讲话".  相似文献   

7.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余明阳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2%的"富二代"不愿意接班,而是像国内大学生一样热衷于考公务员,他们的理想是"当官"。其实,"英雄莫问出身"。人们对富人子弟热衷做官,实在不必过于敏感,只要他们想做"好官",并且有能力做"好官",我们又何妨给予理解和支持呢?但我们还是得追问下"不差钱"的"煤二代"热衷做官的背  相似文献   

8.
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每次一叫学生写作文,下面总是传来一片"唉哟"声,问他们为什么叫,回答都是一样的:"怕."那么学生为什么这么怕写作文,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没什么可写的,一种就是写不好,因为没什么可写,写得自然不好,所以现在学生作文质量一般都不高,要想把学生作文提高,那就得先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其次还得解决让他们如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一怕泪。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第一就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他也忍不住要掉泪。二怕血。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毛泽东身经百战,指挥战役大大小小何止千百次?战场上哪次不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毛泽东的亲  相似文献   

10.
社论社评     
2013年5月8日《巨额"业务招待费"为何广受关注》社评新华社不怕花钱多,就怕有浪费。老百姓真正在意的是巨额的"业务招待费"是怎么花出去的,收到了什么效果,有无奢侈浪费乃至违纪违法问题。公路确实要花钱养护,但这笔钱难道不能由公共财政承担吗?公路本该是一种免费的公共品,本该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部分。可现在  相似文献   

11.
尹振龙 《科学咨询》2009,(15):21-22
"要问我是谁? 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一我怕被城里的孩子笑话. 我和我的父母, 还有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 组成了流动的大军……"  相似文献   

12.
很多中国民营企业老板都说最怕与"官家"打交道:一怕,办事手续多;二怕,常被卡脖子。为什么呢?我国绝大多数的民办企业都是小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正>无庸讳言,写书法,有人出钱购买很重要,没有金钱的应酬之作不容易写得好。有顾客出钱,用心就不遗余力。这可不是为钱的本身——这些收入我自己不要。是的,免费求字的朋友不少,但历来的经验,不付钱的要碰巧才写得好。有人出钱呢?怎样也要写得有个交代。钱的多少不是那么重要,但出钱较多的,在情在理,要先作交代。有人出钱写得格外用心,顾客于是成为自己书法进境的"监管人"。不是个人独有的心态。周慧王君老师曾经对我说,三十年前有人出钱求字,只几块钱,一小幅她也写得不睡觉。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常听一些人说:"就怕领导在‘但是'后面做‘文章'."本来,在讲话中运用"但是"进行语意转折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会让人产生"怕"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可见写一篇好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有多难.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语言的文采对文章的影响力有多大.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作文的语言"靓"起来,让语言灵动飞扬呢?现结合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要给尼赫鲁“洗脸”1959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11个国家的访华代表团和这些国家的驻华使节。他们要借此机会向国际上表明中国3月的西藏叛乱及随之陡然紧张的中印关系的态度。在会见中,毛泽东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尼赫鲁是个什么呢?他是半个鬼、半个人,不完全是鬼。我们要把他的脸洗一洗。……西藏问题成为世界问题,这是很大的事,要大闹一场,可惜印度不敢干了。我们的策略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这些国家的共…  相似文献   

17.
一些领导尤其是上任之初的新官,为显示自己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激情与豪迈,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不破不立"。对此,要考虑如下问题:第一,凡是"旧"的都需"破"吗?第二,"破"了以后没有"立"怎么办?第三,"立"的就一定比原来"破"的好吗?第四,即使"破"得好,"立"得也好,甚至新事物还取得了一些成效,就能保证新事物的未来会更好吗?要想真正实现破旧立新,就要认清"破"与"立"的关系,即"立"为"破"的根本、"立"为"破"的方向、"立"为"破"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正> 岁末年尾,农闲季节,在地地里劳作了大半个岁月的农民兄弟,纷纷进城,一来买点年货好过年,二来为来年春耕准备农资,三来进城逛逛看看新鲜。但是,近年来,进城在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快活的事,常常是趁兴而来,败兴而归,许多人越来越不敢进城了。 农民进城怕,自是怕得有理,他们怕什么呢? 一怕宰。农民进城被宰的现象,近年来屡见不鲜。一年下来,辛苦换来了丰收,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城里的大小老板,早早地就等着这个时节,这个机会。俗话说:“只有错买的,投有错卖的”。送到门口的钱,泯着良心宰,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取得了举世瞩目、内外公认的显著成效,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力地凝聚了党心民心。在这种好的态势下,也有部分党员干部怕出事、怕担责,滋生了"不干事、不出事"的消极怠工倾向。如何进一步激发干部创新创业的热情,成为新常态下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笔者结合实践中的一些工作体会,就干部调配工作谈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年终是各项工作的总结收官期,少不了要回头看。但有的单位和个人怕回头"不好看",只是简单回顾、应付了事,回头不见问题,满眼尽是成绩;也有的怕回头"看不好",只是按部就班、机械执行,硬着头皮走过场。凡此种种不用心、不出力的回头看,说到底就是怕看出问题、带出责任,不是揣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