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化学工程学的历史演变与逻辑行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化学工程学发展历史的详细考察 ,获得以下 4点结论 :( 1 )生产实践是孕育化学工程学的温床 ,社会需要是造就化学工程师的动力 ;( 2 )独立的研究对象是新学科存在的根据 ,合理的基本范畴是新理论发展的基础 ;( 3)唯象分类是工程技术学科奠基的必要开端 ,探索本质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 4)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 ,推动化学工程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统战哲学思想具有三大特征:(1)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2)广泛性与独立性的辩证统一;(3)联合性与斗争性的辩证统一。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而丰富的辩证特性。对其辩证特性进行论证概括不仅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在实践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特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稳定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反思性与前瞻性的辩证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蕴涵着辩证法思想,集中体现在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改革与稳定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等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论述形成了具有辩证特色的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既有着坚实的哲学底蕴,又具有鲜明的哲学方法论特色。他创造性地把“三个代表”融为一体,完整提出,实现了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实现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全息论的体系框架、理论基础、辩证特性、动力机制与实践启迪五个方面解读全息论内涵:(1)在全息论的体系构成上,可归结为全息相关、全息相似、全息对应、全息控制;(2)普遍联系是全息论的产生根源和理论基础,全息论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反映着整体或他物的全部信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新渠道、新机制;(3)全息论蕴含着深刻的辩证特性,全息性和非全息性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全息论是全息与非全息的辩证统一;(4)复杂性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特性最活跃的因素,驱动了全息性的动态发展,形成了全息的共性,全息性是复杂系统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关于灌输的思想具有深厚的辩证法底蕴。灌输概念蕴涵着需与输的辩证统一。灌输过程包含着他人灌输和自我灌输的辩证统一。灌输本质内含着主体性和客体性的辩证统一。深刻认识灌输的辩证法,有助于厘清对灌输教育的偏颇认识,走出灌输教育的误区,正确发挥灌输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坚持多样性与主导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的辩证统一;坚持过渡性与原则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层次性和先进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创新性和继承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思想。他对社会治理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础、实现途径、依靠力量等基本问题都进行了唯物辩证的分析,所形成的社会治理思想中蕴含着辩证思维的本性。具体表现为社会治理系统与其子系统及构成要素的辩证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社会治理目标实现与当下民生改善的辩证统一、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探析总结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对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进人民福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践唯物主义的高度,对文化的本质进行了辩证分析和综合概括,认为: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实践过程中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的结果,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文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属性;作为一种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实践同时具有"属性"和"关系"的双重性质,是二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怍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本体论根基。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认识论根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价值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三维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历史观根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明黑格尔的"具体真理"是完全的唯心主义,但其又有合理的因素,即深刻地揭示了真理的具体性就在于它的辩证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明显的特点: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真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真理是"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哲学能否被检验 ?不同的哲学思维有着不同的回答。唯心主义的回答是否定的 ,旧唯物主义的回答也是否定的 ,因为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形而上学性。但马克思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却作出了相反的回答 :哲学思维不是固定于某一个思维层面不可变化的东西 ,而是个别与特殊与普遍三个思维层面相互关系的统一 ,是辩证发展的思维过程 ,因而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即唯物辩证的哲学及其概念是可以检验的 ,检验的方式或途径就是感性的认识性实践和辩证思维的统一。因此 ,切不可用感性直观的思维去对待哲学的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从和谐的角度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向目标;科学发展观注重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安定有序的辩证统一、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人本主义思想的代表,其内涵深刻,特征明显,在其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三大“统一”特征:批判性继承与历史性超越的科学统一;科学抽象与思维具体的逻辑统一;价值因素与科学因素的辩证统一。论析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演进过程中的三大“统一”特征,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对指导当今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资源在当今世界发展中日趋重要。如何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并实现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十分关键。依据黄枬森先生的文化观,通过引入最低安全标准评价原则,形成对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辩证统一的哲学认识,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统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可以为制定文化产业化政策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阐述了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关系,论述了和谐社会“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真善美辩证统一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念体系和思想认识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但同时又有着超越既定历史性的信仰.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真正实现了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辩证统一,真正揭示了人类在制约和超越、必然和自由之间的张力和空间中的生存境遇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罪犯人权的保障理由涉及监狱功能、人权保障、法治建设、政治文明等方面。根据人权与义务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既要保障罪犯人权,又要强调罪犯义务,罪犯人权和罪犯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犯而不犯"是明清人对"犯"与"避"这一对待性范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界定,当时的小说评论家们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创作方法的审美功能.<红楼梦>中贾瑞挨整与薛蟠遭打这一对情节,也体现了这一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具有"对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