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江明同志在《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探讨》(载《学术研究》1981年第6期)一文中仍然坚持“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概括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并对这个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再探讨”。对于张江明同志“再探讨”一文中一些主要观点,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同张江明同志“再商榷”。不对之处,敬请张江明同志和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同志批评指正。 (一) 我认为,首先要把哲学问题同哲学命题区别开来。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短语,它不是一个哲学命题,不是哲学判断。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史上唯  相似文献   

2.
一、分歧在哪里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哲学界展开了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这场争论,从一开始就有陈伯达和康生插手,他们无中生有,谣言惑众,逐渐把这场学术争论变成了一场政治迫害。粉碎“四人帮”之后,杨献珍同志才有机会发表文章,进行答辩,直接阐述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了解争论双方分歧的焦点和实质,无疑有极大的帮助。分歧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正> 恕我直言,当我读完刘波同志的那篇副题为“与刘光裕同志商榷”的文章(见《文史哲》八三年第二期),感到该文的有些说法是欠考虑的。如刘光裕同志的文章中对周扬同志早在1960年的一篇报告提出了一点异议,刘波就这样无端地判定:“所谓周扬同志攻击源泉说是机械唯物论就是这祥得出的。”我们看看刘光裕的原文:“五十年代末就开始有一种对源泉说的不满情绪,到一九六○年全国第三次文代会的一个报告中,明确地称源泉说为‘不是完全的马克思主义’和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这个意思相当于机械唯物主义”。从这段话中怎见得他说过周扬同志“攻击”呢?“攻击”一词的特定意思不用我来解释,令人不解的是,“商榷”者怎么可以给别人无端地造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连续犯过三次左倾错误。三次左倾错误连续出现,有我党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国社会方面的原因。那么,与指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国际有没有关系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作了肯定的回答,指出:“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一比较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以加深对《决议》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剖析谈“三”色变、见“中”就批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倡导“一分为三”’命题,到现在已经12年了。这期间,全国学术界已有30几位同志相继发表文章表示支持,我本人则发表了78篇文章进行论证,刘蔚华教授主编的《方法论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版)也把它作为重要辞条进行解说。尽管如此,但该命题至今还没看在哲学上得到确立,也没有被全国学术界所接受。为什么呢?难道它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吗?否。主要是在社会上长期以来形成了谈“三”色变,见“中”就批的气氛。那么为何会形成如此气氛呢?本文就此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哲学界对矛盾的类型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引人思考的见解:例如,有的同志把矛盾划分为“以斗争性为主的矛盾和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有的同志把矛盾划分为“能结合的矛盾和不能结合的矛盾”;有的同志把矛盾划分为“对抗性的矛盾与非对抗性的矛盾”,等等。上述关于矛盾的分类是否恰当、是否科学呢?  相似文献   

7.
萧诗美 《晋阳学刊》2007,30(2):59-64
辩证法的对立同一规律本来就是一种关于“和”的哲学,而不是“斗”的哲学。所谓斗争哲学不过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形成的一种误解。清除误解,回到正确理解,对立同一规律就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和谐哲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文件关于总任务的表述跟九大、十大、十一大比,有明显变化。这就是:不把“社会主义革命”同“社会主义建设”并列;没有再出现“继续革命”这类革命的提法的字样。十二大后,邓小平同志还指出:“七大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将把建设引向胜利。”明白地把建设作为新时期的历史特征,与过去的革命时期相对称。这些提法是否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面临的任务就只有建设,而没有革命?如若不是这样,对这种提法上的变化又应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9.
也谈同一性     
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教学和宣传中,往往把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代替了对立统一。一个“分”为“两”个,重点在“分”,在“二”,在“斗争”。这就忽视了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分与合的关系,二与一的关系,似乎只有分没有合,只有对立面的斗争,没有对立面的统一。林彪、“四人帮”这伙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为了适应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干脆把唯物辩证法歪曲为“斗争哲学”。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对立统一这个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哲学战线上掀起过一场所谓“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据说是因杨献珍同志提出“合二而一”而引起的。这本来是推动我国哲学研究的一件大好事;论战双方应该按照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己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可惜的是,一开始,我们只能从别人的文章中看到杨献珍同志关于“合二而一”论述的一些介绍,看不到他本人的全面论述,在论战中,也从未看到杨献珍同志的文章。而这场论战是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揭批“四人帮”的斗争的深入,许多同志都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四人帮”并不是象什么法力无边的妖魔一样,偶然地、孤立地出现于中国大地的,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干下那么多的坏事,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如此之大的危害呢?如果把这种现象仅仅归结为他们的个人品格的话,那就与其说  相似文献   

12.
究竟是坚持革命的辩证法、坚持斗争的哲学呢?还是复活形而上学、主张矛盾融合论?这是目前学术界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讨论的实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就曾指出:“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这两种宇宙观,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尖锐的斗争。在长期斗争中,尽管辩证法已经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形而上学观点却从来不甘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继续进行顽抗。现在,杨献珍同志提出了一套“合二而一”的“理论”,看来;这套“理论”也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它不过是利用方以智的一句话,来宣传形而上学观点,阉割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实际上为无冲突论、矛盾融合论进行辩护。因此,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以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贵刊七九年第六、九、十一期,连续发表了杨献珍同志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文章,我们认为这是为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做的一件好事。杨献珍同志是哲学界的老前辈。他是在所谓“哲学战线上的三次大论战”中和文化大革命中受打击迫害很深,受批判又无法申辩的老同志。现在,政治上给他彻底平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历史是以过程来展开的。回头去看,当年杨献珍同志提出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理论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本体论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一般哲学史论著中所谓“本体”,是一个翻译名词,同样,所谓“本体论”也是一个译名。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也有“本体”一词,其意义与翻译名词的“本体”有所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中有没有与西方所谓本体论类似的学说呢?如有,中国的本体论起于何时?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5.
孔老二鼓吹“生而知之”的天命观,林彪为了篡党夺权,把孔老二这一套唯心论当作宝贝,也大肆宣扬“天才论”,胡说什么“我的脑袋长得好,和别人的不一样,特别灵。有什么办法呢?爹妈给的么。”真是厚颜无耻到了极点! 真有所谓天生的智慧和才能吗?没有。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主席的教导是对孔老二和卖国贼林彪的有力批判。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才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进”和“退”的问题,有过不少议论。林彪、“四人帮”、康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为一个“斗”字,大造“斗则进,不斗则退”的舆论。在一些同志心目中也有一种“喜进怕退”的错误观念。似乎“进”就一定是马克思主义;“退”就一定是修正主义。时至今日,仍有人一听说“进”就兴致勃勃,一说是“退”就繁言啧啧。这种观念不清除,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笔者对1901年到1912年间的“民变”作了初步探索,感到有以下几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即:“民变”的历史地位,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劳动群众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民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一、关于“民变”的历史地位 所谓“民变”,即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各阶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逐渐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涛巨浪。武昌起义的号炮,更把群众的反抗斗争推向新的高涨。1911年和1912年初,“民变”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由于劳动群众的积极投入战斗,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高潮终于形成了。显然,在辛亥革命时期,各阶层劳动群众的“民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这种“民变”究竟在辛亥革命中占什么地位?是否是当时时代的中心?是否是当时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呢? 长期以来,地主资产阶级学者从唯心史观出发,否定劳动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自然是十分错误的。但是也有一些同志过分夸大辛亥革命时期劳动群众自发斗争的作用,否定资产阶级革命派能够把整个历史运动都集中在它手里的经典论断,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哲学究竟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说过:“哲学就是认识论,别的没有”。(转引自197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列宁也说过:“哲学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参见列宁《哲学笔记》第90页)这的确抓住了哲学的本质特征。遗憾的是,这样的论断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强调学习方法论,强调学习思想方法?人们常说“哲学是世界观”、“哲学是认识论”、“学哲学要学方法论”。那么,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三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须讲究方法。思想方法,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甚至关系到事情的成败。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有段名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  相似文献   

20.
(一) 徐庆凯同志的《关于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文中说:“恩格斯只是沿用了黑格尔早已赋予‘形而上学’的涵义(即反辩证法的同义词)。恩格斯对‘形而上学’并没有提出过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新涵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是无可争辩的了”。我们的再讨论就从这个所谓“无可争辩”的问题谈起。《辞海》关于“形而上学”条目的释文认为:“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笔者在前文中正是针对这一点指出,这种说法不对,是一种误解。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从来不是反辩证法的同义词。何以见得?在前文中已经引证过一些材料,这里再提出一些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