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操办婚事攀比摆阔,常使亲友伤透脑筋,您可知道,湘西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一带的苗族地区,男女婚礼却是俭朴风趣。六亲客“六亲客”是新郎家从本房族请到新娘家迎亲的六位能歌善说又有酒量的礼客。苗族人民重感情,轻钱财。青年男女相亲恋爱,女方不会索要男方的彩礼,姑娘出嫁也只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没有繁多的嫁妆,迎亲就不必兴师动众了。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早晨,“六亲客”身穿长袍,头围包帕,手持雨伞来到女方村寨,齐声高唱《娶亲歌》、《进门歌》,新娘父母闻讯便请人将“六亲客”迎进屋  相似文献   

2.
龙艳 《民族论坛》2010,(6):56-56
<正>我被眼前的这部大书惊呆了!全书共8卷,厚厚的10册,400多万字,堆起来,约有1尺之高———这就是2009年7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石启贵先生遗著《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我以膜拜者的心情翻阅着这本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巨著。  相似文献   

3.
神秘湘西     
孔黎明 《民族论坛》2007,(11):F0004-F0004
<正>美酒好喝尽情地喝,日子好过尽情地过,9月20日上午10时许,一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演出《神秘湘西》在《湘西酒歌》的序歌声中隆重登场。整场演出共分《神秘湘西》、《魅力湘西》、《祝福湘西》三个篇章,节奏  相似文献   

4.
<正>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学术专著《苗族巴岱信仰研究》,是吉首大学陆群教授20余年来对湘西苗族巴岱信仰考察研究的重要成果。"巴岱"(bax,deib)是苗族东部方言区对主持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的称呼,"巴岱"信仰因其信仰活动的主持人称呼而命名。该信仰是苗族社会自发产生于原始社会并遗存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原始宗教形式如图腾崇拜、灵魂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总称。主要分布地域在今天的湘西自治州的凤凰  相似文献   

5.
<正> 岳麓书社出版的由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张应和、彭荣德译释的《苗族婚姻礼词》(以下简称《礼词》),是一本深受苗族人民群众喜爱的、内容丰富的苗族古籍。该书由原文、直译、意译,三部分连缀而成;其上篇为“订婚礼词”,下篇为“结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5):12-16
"楚风湘韵"赴台湾专场演出,集纳了湘西苗族鼓舞、靖州苗族歌鼟、湘西土家族打溜子、洞口瑶族舞蹈、通道侗族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湖南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个性鲜明、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风貌,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09,(10):27-27
<正>最近,花垣县吉卫镇腊乙村苗族农妇田金珍被湘西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湘西州首届道德模范"称号。此前,田金珍曾先后走进央视《实话实说》和《讲述》栏目,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著名的民族学家石启贵先生所著的《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其手稿流落于台湾长达半个多世纪。最近,在海峡两岸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此书即将出版。在这一本珍贵的实录中,苗族巴代文化占据了重要篇幅。我作为湘西州人民政府命名的苗族巴代传承人,有幸被邀请参与《实录》的编整译注工作。脱稿后,我又通读了两遍。一种崇敬、感念之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恐怕是其他读者难以体会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正> 湘西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不仅是他们叙事抒情的一种基本手段,也是日常交际的重要方式。大量的仪式歌(如祭神歌、婚事歌、祝贺歌等)都是比较古老的,它们是我们认识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即使是那些随唱随丢的即兴之作,也总是会带上传统文化的痕迹。从他们的歌谣中,是可以发现其独特的价值观念的。下面我们就来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张家界日报记者、作家李康学所著《大湘西演义》,近日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30余万字,有100余幅珍贵摄影插图。全书内容涉及100余年来的湘西近现代史。书中描写了百余名湘西正反面知名人  相似文献   

11.
3月7日,由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栏目和湘西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专题片《走进湘西》在吉首大学新校区开机,该校艺术系40名学生在图书馆前合唱歌曲《团结鼓》成为开机第一镜。该专题片导演、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栏目导演赵斌称,今年元月《西部之歌》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新世纪春节联欢晚会在湖南卫视的成功播出,向世界展示了湘西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东西南北中》栏目组的关注。湘西作为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大开发之列的地区,已赵来赵多的受到外界瞩目,而不少人对神秘湘西的认识,又仅仅停留在《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的水平上,还有一些人也只是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了解湘西、认识湘西,而这些都是湘西的过去,与日新月异的湘西现状相去甚远。摄制组辗转吉首、凤凰、花垣、永顺等县市,在黄丝桥、凤凰古城、德夯风景区、花垣古苗河入口、王村古镇等地取景,将《西部之歌》晚会中高水平的优秀节目融入实景拍摄,借助歌舞的形式,重点展示湘西州独特的民族风情、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使世人对湘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为加速开发湘西鼓劲加油。3月12日、13日两天,《走进湘西》拍摄工作进入高潮,杨鸿基、朱军、管彤、陈思思先后“走进湘西”,开始了紧张?  相似文献   

12.
吴晓 《民族论坛》2006,(8):42-43
枫树是湘西苗族的主要崇拜物之一,从生活起居到精神理念都形成了一系列枫树崇拜的仪式性习俗。这些习俗源自本民族的发展诗史《苗族古歌》,是围绕《苗族古歌》所积淀的文化场,所延展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人,苗族。其毕生创作中最有影响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他的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湘西之所以闻名世界,研究湘西的专家们认为,除了它本身的奇特山水和风俗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有关。大凡到过湘西的人,无不留恋湘西;读过沈从文作品而未到过湘西的人,又都无不神往湘西。  相似文献   

14.
九妹 《民族论坛》2013,(11):12-13
这是流传在武陵山区苗族人中的一首古老迁徙歌,歌声中称赞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武陵苗族世世代代生活之地——湘西。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六十年代,贵州省民间文学工作者已搜集了大量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特别是对苗族地区的民间文学,做过较为全面的、深入的普查、搜集工作。可惜,由于十年的动乱,这一有意义的工作被迫中断。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和第二次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前夕,贵州民间文学组整理、田兵编选的《苗族古歌》,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预示了贵州民间文学工作将继六十年代出现一个新的可喜的局面。这本古歌,无论从内容到形  相似文献   

16.
<正> 1992年7月12日至16日,由国家语委、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省、州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荟集吉首,对《湘西苗汉双语文教学方案》进行成果鉴定,鉴定结论是:《湘西苗汉双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科学可行,数据真实可信,教学效果显著,在国内同类地区民族教育中是一个独创,具有先进水平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其他同类民族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如能大面积地推广应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语言教育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必将得到有效克服。如果说,1955年国务院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制苗文并授权中央民委批准试行,是苗族结束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历史、跨向现代文明的第一步,那么,湘西苗汉双语文教学方案鉴定成功,则是苗族加速提高整体素质、向社会主义现代民族推进的又一步。  相似文献   

17.
唐方科 《民族论坛》2004,(11):30-30
鼓舞是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独特舞蹈艺术,也是湘西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盛行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凤凰、花垣、保靖、古丈县境内,多在庆年或请神时表演。庆年时表演的鼓舞俗称年鼓,一般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时间内表演;请神时表演的鼓舞俗称神鼓,大多于秋冬时节椎牛、椎猪隆重举行祭祀活动时表演。苗族鼓舞表演奇特,风格独具,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商周时期,其文化就已发展到相当程度。据《战国策·魏策》记载,“延敷文德,舞于羽于两阶”。据传该时期就已产生了苗族鼓舞,并有了传…  相似文献   

18.
湘西是土家、苗族聚居地区,湘西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珍品,它章句简朴,曲调优美,托物言理,情理交融,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彩。许多专家多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研究其价值,本文拟以情歌为主,兼顾生活、时政歌,就其哲学思想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2,(3):12-16
苗族鼓舞《迎宾鼓舞》 作为本次专场演出的开场舞——苗族鼓舞是以鼓为乐器和道具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等。  相似文献   

20.
<正> 1992年4月29日,省委、省政府在长沙召开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我省一批民族研究成果获奖。其中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获省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张协堂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彭继宽、姚纪彭的《土家族文学史》获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获省社科联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奖的有:田开华、李大任、周复兴等的《凤凰县志》,吴荣臻的《乾嘉苗民起义史稿》,彭武一的《湘西溪洲铜柱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