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拓创新 她让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女莫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  相似文献   

2.
<正>5开拓创新她让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女莫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民谣中的"古冲坡"即现在的古冲村,地处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边远山区,距县城40公里,是禾梨坳乡最大的一个村,全村下辖17个村民小组,有403户,1510人,守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嫁令阔浅析黄任远赫哲族民歌—嫁令阔是其民间口头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深受赫哲族群众喜爱。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通过一些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努力,采录到民歌数百首,为赫哲族文学保存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一)嫁令阔的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民族学的角度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布朗山布朗族女性择偶条件与婚恋方式的变迁。文章认为,内地青年男女择偶的价值追求为布朗族女性嫁往内地提供了条件。文章还探讨了布朗族女性大量嫁往内地这一现象对布朗族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肃慎”、“黑水殊困”,几千年来一直繁衍生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一带,以捕鱼、狩猎为生。信奉“萨满”,崇拜太阳向往光明,自称是生活在东方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除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称“那乃”的赫哲人外,我国境内的赫哲人大多都生活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等边境市县)。赫哲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凭着他们的勇敢和勤劳,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长河中,在他们特有的渔猎生活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民歌(赫哲语为嫁令阔)就是其中瑰…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宁蒗县境内的摩梭人,不仅至今仍保留着令世人难以置信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而且其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们常年食用的猪膘肉。  相似文献   

7.
侗乡农民第一人冯菊罗兴旺,今年47岁,土生土长在湖南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拗背罗村。民谚说:“坳背罗,穷山窝,七山一水两分坡,祖祖辈辈把肚饿,有女莫嫁坳背罗”。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吹拂到侗乡这个山旮旯里时,罗兴旺坐不住了。他邀集村里1...  相似文献   

8.
丧舞嫁哭清江夜文/伯武太阳掉进山那边了,清江峡谷静了下来。我们歇宿在招来河村一家小店。店家是个女人,土家族,点灯掌灶极麻利。半杯土酒、一盘野味下肚,顿觉通体舒畅。悠悠地,传来鞭炮和咚咚鼓声。推窗望去,那声音来自清江对岸,似乎还有点点灯火和绰绰人影。问...  相似文献   

9.
嫁女是土家婚俗的一部分。它包括求亲、相亲、认亲(又叫“放爆竹”即定婚)、送日子(男方送结婚时间)、忙嫁、过礼、哭嫁、上头、戴花酒,背亲等。 备嫁 姑娘在嫁前一年多就在木织机上编织“西兰卡普”。不管编织多少床都属女儿的私房,出嫁时可全部带走。女方准备多少床土花被面,则男方配送多少床被里(包单)。另外女方还要  相似文献   

10.
青海回族婚俗文化回族普遍实行族内通婚制。若要娶(嫁)外族人,对方须改信伊斯兰教,随回族习俗,民间称之为“随了”。在历史上,青海回族中存在着倒插门婚、换门亲、上门婚、姑舅亲婚、续亲、姊妹婆夫亲婚等多种婚姻形式。倒插门婚:双方定婚后,若遇男家有困难或其他...  相似文献   

11.
入赘婚是我国自古存在,区别于男娶女嫁的一种非正统婚姻模式,具有女娶男嫁、夫从妻居的特点.当代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田野点开展田野调查后得出许多结论.此文旨在梳理现有的国内学者的主流观点,对有关入赘婚这一非正统婚姻模式的文献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读了《民族团结》1989年第3期刊登的《远嫁绍兴的纳西女》一文后,颇有一些感想。文章介绍,“到今天为止,远道嫁来绍兴的纳西妇女有增无减。”“这种出走能够使她们摆脱……摆脱她们自己也说不出的东西。她们渴望有一种新的生活,渴望走出去。唯一能够帮助自己摆脱的就是自己本身,用‘嫁’的形式实现这种‘摆脱’,成了唯一可以选择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入赘婚是我国自古存在,区别于男娶女嫁的一种非正统婚姻模式,具有女娶男嫁、夫从妻居的特点。当代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田野点开展田野调查后得出许多结论。此文旨在梳理现有的国内学者的主流观点,对有关入赘婚这一非正统婚姻模式的文献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青海蒙古族婚俗文化青海蒙古族的婚配形式为一夫一妻制。在同姓、姑表及姨表兄妹之间均不通婚。在婚姻的缔结上虽有听凭“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包办婚姻,但青年男女自主其婚的机会也是很多的。过去讲究“门当户对”,头人等上层之“大家阎秀”一般不嫁平民百姓,但小家...  相似文献   

15.
徐正荣 《中国民族》2007,(11):62-62
四川省兴文县先锋苗族乡大元村过去是高寒边远贫困山区的特困村。该村248户人家,总人口928人,苗族人口占44%,人均耕地7.8分,1978年人均纯收入32元,人均占有粮食100多斤,老百姓点的是煤油灯,住的茅草房。村里无集体企业和集体经济,村集体欠账10多万元。当年村里流传的顺口溜是:“有女不嫁吴家沟,一年四季冷嗖嗖,白天去背煤炭卖,晚上围着火柴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霞浦县水门乡茶岗村的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结合族谱和其他文献资料,对福建合族的通婚范围、婚姻形式、过继、抱养养子养女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认为畚族在主要实行一夫一妻制嫁娶婚的同时,也存在童养媳、姑换嫂和招赘婚等婚姻形式,这些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了较大变化。作者特别指出,舍族的招赘婚在某些地方较为普遍,但它是某些家庭为了延嗣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变通办法,有人将此种现象称之为“男大当嫁”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清朝法制史》一书回族法的两项条款“关于回、民(汉)斗殴毙命的立法”和“回民女子嫁安集延之禁”,提出了质疑,指出在史料引证上的错误,通过考证,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插图艺术     
求婚从前,苗家有个叫石妹的姑娘。她锈花比花美,看月月不亮!几十个后生向她求婚,她都看不上。她爱什么人?种地的小伙子龙旺去探望。这对,正有两人求婚。一个说:「我有钱,嫁我可以穿绸缎!」另个说:「我有田,嫁我粮食吃不完,」龙旺说:「我一无地,二无钱,只会种田!」说着爬上山去,一手攀着树枝,  相似文献   

19.
婚姻仪礼     
随着手鼓的节拍,姑娘们唱起了动人的传统歌曲——“为什么要将我嫁往异乡?”。新娘在一边搂着父母哭得难舍难分,身着鲜艳的婚礼服的新郎则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在这之前,还有出门礼、看镜礼以及喝牛奶  相似文献   

20.
1 1985年。喀什农机厂真是没有活路了。也有过“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候。六七十年代,播种机、人力车畅销。可到了八十年代,农村联产承包,大型农机卖不出,小农机具,质次价高也无人问津。皇帝女儿嫁不出了。累计亏损50多万元,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工人寒心,有能耐的调走,没能耐的混,上班聊天,打毛线,带孩子。机器生锈,杂草丛生。干部走马灯,换了一茬又一茬,依然是一派萧条。这“老大难”单位,谁都望而却步。有一次市里连调三名干部,竟无一人敢来。 2 象是久旱之望云霓,工人盼望有个精明强干的厂头儿,带领他们改天换地,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