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 《民族论坛》2012,(3):59-61
<正>眼前这个瘦削而儒雅的中年汉子叫简伯华,初次遇见他的人,也许会把他当作某所大学里的一位老师——当然,他在市场营销以及茶叶方面的学问和造诣足以胜任老师这个职业。不过,他的自称却是"三农":生长农村,毕业农大,干的农业。其实,他真正的身份是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茶业协会副会  相似文献   

2.
20年前,刘宏从湘西的大山中来到株洲。20年中,在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他以自己的执着与质朴,尽情地演绎着土家人的风采。(一)1984年,中专毕业的刘宏被分配到株洲市水泥管厂工作,从湘西来到都市,他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鲜陌生,更感到自己的知识是那么贫乏。于是,进厂不久,他就报考了中南工大机械工程函授本科班,利用休息时间刻苦学习。遇到不好理解的难题,他不装懂,虚心向老师、同学们请教。198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他遇到一道电子技术难题和几个工作上无法解决的专业难点,便顶着凛冽的风雪,连夜赶往长沙向老师求教。老师望着这个执着的学生,非常感…  相似文献   

3.
人生,从两次逃离说起从旺堆老师扮演的角色中认识他的时候,我只是十几岁的孩子。恍然间,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把旺堆老师变成了一个老者。然而,在他的古稀之年再见到他,不由让我感叹:岁月在老人的额头上刻下皱纹之时,也将睿智交付与他。说起旺堆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都感到陌生,可是提起电影《农奴》中的强巴,大概很多人都能想起来。作为西藏第一部故事性的电影,《农奴》让世人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了那个时代西藏的社会制度,看到了那时的西藏人所度过的煎熬般的生活。当时年仅30来岁的旺堆老师扮演的强巴这个角色,和他的经历也有一些相似。…  相似文献   

4.
“阿娃土拉”是景颇族的学生对老师的可敬的称呼——父亲老师。这里面包含着景颇族小学生对老师的无限的敬爱,也包含着老师对景颇族学生的无限关怀。这里的教师对学生们担任的工作,是许多人所从没有听到过的。这个学校,就是潞西县遮放西山弄炳的景颇族小学校。我一来到西山生产文化站,站委书记就说:到了这里,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吧。我按着书记说的,到西山小学去找何坤校长。何坤校长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我到他住的地方时,几个女学生正围着他。何坤用熟练的景颇话和她们谈话。她们谈了好久才走出  相似文献   

5.
思念     
“你们来问我的目的是什么?”记者还没有坐定,话还没有谈开,他就蹙着眉头问道。“我们准备宣传你在科技方面的先进事迹。”“我就是这个不欢迎,要宣传嘛,宣传我的汉族老师。”吾买尔江,这个直率的中年维吾尔族人,直言不讳地说道。  相似文献   

6.
解放初期,湖南省妙高峰中学的师生和全国人民一样,因为翻身解放了,都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幸福。但这个学校的数学教师张干却感到忧心忡忡。这时的张干老师已66岁,他想起自己家本来是贫农,后来靠自己“拿粉笔”40余年,才有了点积蓄,购置了一份田产,没想到却成了“地主”,多倒霉啊!他还想起自己当年的学生毛泽东如今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当初自己曾经提出开除他的学籍,又给他记大过处分,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7.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2,(3):97-101
20世纪以来,中国伊斯兰文化领域星光璀璨,在我熟知的穆斯林学者中,有好几位贤哲型的。庞士谦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我敬仰庞老师的是他那高洁的学者风范,及其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本人师事庞老师时,他已经是一位遐迩闻名的耆宿。老师温文尔雅,仪表堂堂,既有长者气质,又有学者风度。他的言传身教、道德文章,使我深深感到这位苦斗终生的学人堪称是中国伊斯兰教育园地里一位劳苦功高的园丁。  相似文献   

8.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特别要强的孩子。爸爸妈妈几次让他去做买卖,他说:不,我要作个有知识的人。他非常佩服有丰富才学的老师,称他是点燃智慧之灯的人。后来,他终于碰上一位这样的老师,学得大量知识,为天下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走访了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体育学院教授、共产党员张文广同志。他是回族,祖居河南通许县农村。家中很穷,吃糠咽菜的童年生活磨砺了他倔强的性格。1928年,家乡清真寺来了位山东拳师,名叫常振方。他爱上了小文广的性格,称赞这个贫农孩子有一身灵活的好腰腿,便收他为徒,传授教门查拳。小文广白天要帮大人做活儿,摸不着空闲练功,他就早起晚睡加晌午,一日三遍功,每遍三回拳,逢礼拜把斋,饿着肚子他也练。百日之内,他一口气打下了十趟弹腿,扎下了查拳坚实的根基。常老师又教他四路查拳和兵器,文广功  相似文献   

10.
焉耆的时间     
杜剑 《回族研究》2002,(3):27-29
1985年,初识张承志老师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也许是一种缘分,抑或是真主的安排,1985年秋,我和承志老师在焉耆相遇。初识承志老师前,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一辈子能见到他,更没有奢望过能与他一起生活。我只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他作品的人,一个狂热的崇拜者,一个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在那个年代,承志老师的文学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陪伴着我度过了我美好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1.
陈庆英 《中国藏学》2016,(1):112-114
正王尧先生去世已经过了三七21天了。在这20多天里,王尧老师的许多亲友以及许多媒体对王尧老师的事迹和贡献做了介绍,大家怀着深厚的感情对他的生平做了很多的回忆。通过这些报道,我们更加清楚、更加准确地认识了王尧老师。我作为他在1978级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和王尧老师的接触交往有将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震中,一位“不跑”的老师正被无数人传颂,他是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存活了,他却永远地走了;一位撒开腿“跑”的老师也被无数人念叨,他是范美忠,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地动山摇那一刻,他喊了一句“地震了”,便第一个跑出了教室。事后,范老师论坛上发帖声称:“在这种生死抉择舶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相似文献   

13.
正有着42年党龄,从事了40年体育教学,获得过无数的荣誉的湘西龙山县华塘小学向兴汉老师,虽然这个学期就要退休了,但他却仍像那伏枥的老骥,四体生风,激情四射,同事们都戏称他是"激情燃烧的老汉"。为了体育他闲不住上班的日子,向兴汉每天早上6∶00准时到校,在学校的体训队员到来之前,他已将学校150米环形跑道里面的4根跑道线先划好了。师生吃完早饭,体训队员上课去了,向兴汉又开始在操场上,划全校十几个班级的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时  相似文献   

14.
郭净 《中国民族》2015,(9):77-77
1998年6月的一天,我在德钦县的荣中村调查,快到做中午饭的时间,便去买豆腐。做豆腐的人是村小学的退休教师李鸿基。他一头白发,风度儒雅。他说自己本来退休后可以不干活,但整天看书太累,身体也不太好,要活动活动,于是操起以前的手艺做豆腐。李老师不忙着拿豆腐,却请我们到二楼的书房坐坐。当地的藏族人家,有佛堂但无书房,惟独李老师家例外。一张桌子,一些散堆着的书籍,一把圈椅。坐下,李老师就聊起家常。他说他的祖辈人来自大理鹤庆,是白族,这让我十分好奇。  相似文献   

15.
爱情的神话     
兰惠 《民族论坛》2004,(2):56-57
由于一部电影,这个世界好像着了魔,着了一种叫做无间道的魔。这部电影改变了整个2003年。前阵子柯受良去世了,人们埋怨他太窝囊,没战死在沙场,竟翻船在酒桌或者某人家里,但是有网友称小黑子是因为迷上了无间道,才走得这样“扑朔迷离,终极无间”的。今年冬天的电影倒也热闹,正在先后上映的《无间道3》和《手机》代表着各自地区的最高商业水准,被媒体形容为“龙虎斗京华”,但事实会告诉我们这是一厢情愿,《无间道3》成熟的气质更像一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就像中国队参加四强赛死乞白赖地要搞死日本队,却被日本老师上了一课。朱军同志首先被上…  相似文献   

16.
他叫贾宝明,是个孤儿.我想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下他的班主任阜葆琪老师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阜葆琪老师是陕西省宝鸡市金台中学的数学教师,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膺教育部授予的金质奖章.这位草原牧民的后代,蒙古族女教师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将近30个春秋. 听我说明来意,贾宝明非常高兴.看神情,他象是得到了一种满足和慰藉,激动地搓着手说:“太好了!太好了!我早就想把我们阜老师写一写了,可惜没那水平.”接着就满怀深情地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冯智 《中国藏学》2016,(1):115-116
正王尧先生走了,这是藏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但是他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和王尧先生是师生关系,他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我是他的学生。他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正>还是在2002年,我就认识盘晓红老师了。那年9月,我刚任蓝山县文联副主席,原市文联主席胡功田来蓝山时,盘晓红作为他的学生,邀请他去她家做客。我随同胡主席去了她家拜访。  相似文献   

19.
吴畏 《民族论坛》2013,(7):53-54
正刘大炮,本名刘贡鑫。当刘大炮作为凤凰蓝印花布这一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带着他的印染手艺走出了湖南,现在正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因为,在凤凰这个民风淳朴的古城里,大家都叫他刘大炮。"大炮"这个外号的起源,不是因为他的长相,虽然他牛高马大;更不是因为他参加过什么战役当过炮兵,虽然他出生在解放前。那为什么叫他"大炮"呢?因为他是一个倔脾气,直肠子的极品染匠。他喜欢实话实说,直来直去,从而成了家喻户晓的刘大炮。  相似文献   

20.
他叫罗万雄,他是贵州省独山县翁奇区的一位中学教师,当新中国诞生时,他也从一个水族农舍里降生了。童年,是在山岗与田埂上度过的。那时,他最爱在山的怀抱里“撒野”——跑啊,叫啊,登攀……中学时代,地理老师撞开了他的心扉,老师讲云游天涯、四方探索的徐霞客的故事,“小野马”被征服了。多么神奇的巧合,三个世纪前,徐霞客来过独山!不仅如此,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丁文江、翁文灏也到过独山!这里,有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专家们不仅来此考察命名地层,还请教授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