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2,(3):30
<正>花卷茶即前文所说的千两茶。因为千两茶的生产,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生产效率低,1958年,为了提高产量,也是响应当时党的号召,努力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对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将花卷茶(千两茶)生产工艺、品质与黑砖茶的压制工序结合,研制出花砖茶。因此,花砖茶生产中在解决外形的同时,任然保持着花卷茶品质形成的一定  相似文献   

2.
湖湘边茶行     
益阳茯砖茶、安化千两茶、临湘青砖茶、白沙溪黑砖茶、“天尖”、“花卷”……如果不是因为策划这期《湖南边销茶》专刊报道的缘故,可能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对我们湖南这些砖状饼状的紧压茶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湖南边销茶千百年来一直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中担当着服务边疆与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3.
湖湘边茶行     
<正>益阳茯砖茶、安化千两茶、临湘青砖茶、白沙溪黑砖茶、"天尖"、"花卷"……如果不是因为策划这期《湖南边销茶》专刊报道的缘故,可能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对我们湖南这些砖状饼状的紧压茶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湖南边销茶千百年来一直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中担当着服务边疆与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但它们一直没有被生活在中部省  相似文献   

4.
茶马古道探黑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1年,中国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曾至贤出版了一部影响很大的茶书《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对安化黑茶之"千两茶"推崇备至,称其为"世界茶王"。2005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对53年前产于安化白沙溪茶厂(原安化第二茶厂)的一篾篓重50公斤的天尖茶进行验证鉴评,专家评价48万元,轰动了茶叶界和收藏界。2008年,安化黑茶之"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益阳茯  相似文献   

5.
2001年,中国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曾至贤出版了一部影响很大的茶书《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对安化黑茶之“千两茶”推崇备至,称其为“世界茶王”。2005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对53年前产于安化白沙溪茶厂(原安化第二茶厂)的一篾篓重50公斤的天尖茶进行验证鉴评,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2):31-31
“三尖”是指天尖(又名湘尖一号)、贞尖(义名号)、生尖(湘又名尖三号)。“三尖”又叫“湘尖茶”,一、二、三号的总称。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2,(2):26-27
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的茯砖茶,约在1860年左右问世,是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一日不可缺”的日常生活饮料。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3年终于在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获得成功。现在益阳茶厂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就是茯砖。  相似文献   

8.
"喝了一辈子藏茶,我要到雅安看看藏茶是怎么出来的!"2000年底,退休在家的次仁顿典在儿子加央罗点的陪伴下,从拉萨出发,沿着万里川藏茶马古道沿途考察来到蒙顶山下,他要看看喝了一辈子的藏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随后,他在川藏茶马古道源头、世界茶文化圣山——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下安营扎寨,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成为生产边销茶的第一人,从而也结束了藏族同胞只喝茶不做茶的千年历史。  相似文献   

9.
张峥嵘 《民族论坛》2014,(11):62-65
黑茶,中国传统制茶工艺里一种深发酵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大家公认的功能茶之一。从过去到今天,它一直是边疆地区民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如今,它更是走进千家万户的茶间雅室.成为爱茶之人的上品。作为全国黑茶生产重要基地的临湘.也因其黑茶深远的历史和品牌.更因满山云雾的茶香.助推了其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芒景布朗族茶文化话语是布朗族世界农业遗产生境中衍生的文化再生产形式。布朗族通过茶的分类命名、茶魂崇拜、生态茶概念构建等话语形式积淀、存储了先民在茶文化生产、生活中生成的经验与认知,表征了布朗族发现自然、顺应自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观。茶文化话语还原了布朗族人茶共生生态理念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可为当前中国式新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川”字砖茶是湖北赵李桥茶厂生产的老青砖茶,并非四川所产。它以香气纯正,滋味浓郁而深受蒙古族同胞的欢迎。这种“川”字砖茶煮饮能去肉食之腻,解青稞之热;能提神醒酒助消化,能恢复疲劳增加营养。故此是内蒙等地区的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湖北老青砖茶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湖北通志》中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即老青茶,川字砖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2):46-46
益阳香炉山茶业有限公司地处安化和桃江两县交界的马迹塘镇,位于茶马古道的中心地带,是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牌之一,是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之一,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企业。  相似文献   

13.
姜华 《民族论坛》2014,(1):19-21
邵阳市为湘中丘陵山地,盛产茶叶,人们嗜茶成习。邵阳喝茶习俗,以少数民族地区最具特色。虽然在外人眼中,茶仅是提气强神的饮品,而邵阳的油茶却巧妙地将饮品与食品有机融合,使其成为饮食文化中的一项精品;外地生产茶叶全靠人力劳作,邵阳虫茶却邀山野动物加盟,与人类共同打造世之绝品。所以,神州盛传邵阳"人美地美茶更美""广州红荔杭州塔,宝庆虫茶佳天下"之说。  相似文献   

14.
<正>益阳茶,是马背驮出的传奇,是"茶马互市"中经久不衰的口碑,是"茶马古道"上不绝如缕的飘香,是洞庭湖畔与西北边陲割舍不断的民族情谊。生命之茶自古以来,益阳茶中尤以安化茶出名,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今天,以县域命名并为世人所公认的茶仅有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三种;在我国的茶叶教科书中,安化茶是作为一个专门的茶  相似文献   

15.
唐朝时期,茶文化兴盛,茶诗也随之蓬勃发展。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3400余首,其中茶诗就有60多首,但学界对其茶诗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从白居易及其茶缘、白居易茶诗类型与内容、白居易茶诗的审美取向与人生追求四个方面,赏析茶诗,窥探其茶诗价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2,(3):31
<正>"三尖"是指天尖(又名湘尖一号)、贡尖(又名湘尖二号)、生尖(湘又名尖三号)。"三尖"又叫"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号的总称。它们一般为篾篓散装茶。三尖茶原料相对较嫩,旧时都作为皇室贡品。天尖茶是以一级原料为主,少量拼入二级原料提升茶。贡尖茶以二级茶为主,少量拼入一级下降茶和三级提升茶。生尖是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对茶的文字溯源进行了探讨,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茶起源于祭品、药物、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茶与茶具最初的发展历程,即从茶之源到茶为饮,再到器为茶用,最后到专用茶具的确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大众旅游的发展,在茶叶的主产地,茶旅游特别是茶文化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梧州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六堡茶的主产地,其发展茶旅游有巨大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如茶旅一体化不充分、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品牌等诸多问题。本文从梧州市发展茶旅游的实际出发,探究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构建梧州市发展茶旅游的框架,以实现梧州市茶旅游的价值及长远发展,为茶叶主产地发展茶旅游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平 《民族论坛》2012,(3):17-19
2011年11月26日-2012年2月16日,“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先后在台北市松山文化园区、高雄市佛光山、台中市创意文化园区等地展出,吸引了近20万人次参观。省博物馆馆员、展览导览员刘平与省群众艺术馆非遗办专干、展览工作人员钟妍在特展工作之余,撰写了大量“特展日记”,真实记录了特展期间的情况,是两岸人民交流与学习最动人的见证。本刊现摘录她们的部分日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对茶的文字溯源进行了探讨,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茶起源于祭品、药物、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茶与茶具最初的发展历程,即从茶之源到茶为饮,再到器为茶用,最后到专用茶具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