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归本原:大学理念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问题和困惑,有的大学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如何解答这些困惑,不少学者进行了不懈的追问,直至大学是什么等本原理念问题。文章首先梳理了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理念概念的界定,然后对大学理念与高校办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了对大学理念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曹禺始终执拗地追寻生活表象后面蛰伏的人生困境,以强烈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畅快淋漓的审美享受,在全方位的戏剧描写中,曹禺努力探求和张扬一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原力与人文精神,引发读者对人之命运的辽远思考,这或许是曹禺剧作最为迷人的地方。老舍的两次话剧创作高潮都是在革命狂欢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两次话剧创作高峰的共同之处是与政治和革命的紧密联姻。若没有革命激情的涌动,稳重理智的平民小说作家老舍可能不会从事话剧创作,面对革命狂欢,老舍以他的勤奋和才智,为中国剧坛贡献出数量极为丰富的话剧作品,凝结着他对革命的思考和话剧艺术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3.
浅谈毛泽东的文章本原观贾占清文章的本原是个古老的命题,历代文章学家几乎都把它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认真地探索研究。就笔者目力所及,我国传统文章本原观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南朝梁代刘勰的“原道”说。他在《文心雕龙》的“原道”篇中,提出了文章源于“道”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权利本原的有关学说进行辨析,探讨了权利的表层本原和深层本原,揭示了权利本原的物质性及其在认识上的层次性,得出了"主体有能力获得财富的自由"是权利本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现自觉的本原意识的文学理论著作。这种本原意识具有多重内涵 ,主要表现为对外追索自然本原和原始文学的渊源 ,对内探求人的心性本原和主体精神 ,实质上是一种寻找和反思文化本原的人文意识。这也是《文心雕龙》在理论体系、思想深度和文化价值上使古代其它文论无可比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证明了几类本原有向图的本原指数等于直径 .  相似文献   

7.
对于康德的时间图形理论,海德格尔有两种不同解释:一是认为过去构成时间的本原,只有过去才是作为时间的时间;二是认为未来构成时间的本原,未来先行规定现在与过去的综合统一,只有未来才能提供时间图形的框架结构。文章阐明:本原分为定义本原与生成本原,过去构成时间图形的定义本原,未来构成时间图形的生成本原;语言是造成双重本原的终极原因,语言(此在)是对于时间的存在建构,语言的谓词功能建构时间的未来维度,语言的名词功能建构时间的过去维度。  相似文献   

8.
本原不仅是德国唯心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谢林毕生的主导词语。推动他思想演进的,正是本原内部“超越性”和“全体性”的二重化特质,通过对本原的彻底思索以及对黑格尔的批判,谢林在晚期做出了“否定哲学”和“肯定哲学”的区分,进而最终以对自由的三重刻画完成并终结了本原概念。整个近代形而上学和唯心论,也分别伴随着这一完成走向了崩溃和终结。  相似文献   

9.
人权根源于人性,即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人权的本原,这就是李步云先生在人权本原上的“人性”论。“人性”论的成因在于三个方面:对天赋人权理论合理成分的吸收,对各种人权本原理论的批判以及李步云先生的法哲学思想。追根溯源,“人性”论发端于四个方面:怎样从国家政治中证成人权?怎样从市场经济中证成人权?怎样从文化传统中证成人权?怎样从人性中证成人权?“人性”论充分表达了李步云先生平等、对抗、和谐与宽恕的人权精神。  相似文献   

10.
黄瑞云教授经过多年惨淡经营,《庄子本原》一书终于脱稿,嘱我写篇序言;盛情所系,我没有理由辞却。瑞云研究老庄,二十多年前即已结合教学进行。其《老子本原》,于1995年出版,而《庄子本原》的撰著竟又延续了十年,耗费了较前者上百倍的精力。十年之间,他当然做了大量别的工  相似文献   

11.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一次本原思想的革命。马克思用社会性、活动性和对象性等原则破除了形而上学本体论中的个别性、非时间性和非关系性等原则,使哲学的基础从旧本原论转向了面向现实事物本身的新本原论,同时也使方法论从"实是求是"转向了"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存在论与神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学界争论的焦点。20世纪以来,以帕奇克-弗雷德为代表的核心意义解释提供了处理该问题的经典方案,该方案中特殊实体与一般实体之间的原因论关系需要得到进一步说明。作为《形而上学》中计划性的一卷的B卷,对此提供了关键思路:作为一门探究本原和原因的科学,形而上学处理的是本原如何普遍地作为存在物的原因,本原的必要条件是作为实体。从而,形而上学就可以同时处理与存在和实体相关的讨论,以及实体作为本原如何是其他存在者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将亚里士多德的探究统一在同一门科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生命本原说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和比较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源于父母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一身之气。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桥或气。因而在中医学中,不能说人体生命是由人体内之气生成的,而应坚持和发展中医学的精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的理论,并逐渐淡化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  相似文献   

14.
论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的悲剧性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的先驱,他的作品不但以印象主义著称,更以其悲剧性特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在作品中努力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表现了人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从开端以来一直将存在视为最终的本原或根据。德里达对这种传统的存在本原观进行了解构。他认为,存在远非最终的根据或本原:在存在之“前”,还有更古老的“延异”;而存在自身,也早已是“踪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说的精神对自然界谁是谁的本原。有人把这方面的问题简称为本原问题,也未尝不可。不过,稍不留意,易于把它说成是世界本原问题。哲学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吗,这样说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在我国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和教材中,就有世界本原之类的提法。有的说;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可以简称为世界本原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儿童自然教育直接照搬西方的森林教育模式或以游学、生物科学教育、营地教育等形式开展,忽略了自然与儿童教育之间的本原性关系。为了厘清自然的内涵,探究自然与儿童教育的本原性关系,探寻儿童教育回归自然的实践路径,从先秦和古希腊时期关于“自然”的原初涵义入手,阐述自然所具有的“自己如此”“生长”“涌现”等原初内涵是教育回归自然的本原依据。让教育回归自然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不破坏儿童本来如此、自己如此的状态;顺从儿童固有的本性;激发儿童自主化生的力量;发挥大自然的儿童教育功能。儿童自然教育应“以自然为境”“以自然为师”“以自然为旨”,在实践中走进大自然或创设微自然环境,以自然游戏为核心,融合生命教育和自然美育,激发儿童求真、向善、尚美的本能,促进儿童丰满生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具有批判现实特性的咏史诗在汉代出现,同时受到儒学功用主义文学观和古代的历史认识的影响。由于诗人对史事的歌咏出于有目的的选择和探究,咏史诗不具情绪性.而以行事得失的理性思考为特征而表现出一种冷峻的情感。左思的《咏史》继承了批判现实的特性.却不是借历史作道德评判。他是通过史事来探讨寒士这一类人的命运.以寻求自己的选择。因此,他的《咏史》超出了事件的限制而真正具有“史”的意味;“我”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出现,抹去了冷静的思考色彩,使其《咏史》带有“咏怀”的性质,遂与正体咏史诗有别。  相似文献   

19.
世界本原说是旧哲学的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无本原可言;恩格斯使用“本原”一词的视角及含义与旧哲学的世界本原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世界本原”的提法不符合恩格斯的本意;“世界本原是物质”这一命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一命题只能是一个旧唯物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伊奥尼亚学派第一次明确地把世界的本原和秩序当作问题提了出来,并且通过经验性的观察和大胆的假设给出了理性而毫不神秘的回答,从而与宗教神话区别开来,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文章通过介绍伊奥尼亚学派几个代表人物的本原观,从而展示了伊奥尼亚学派本原思想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