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源”故事在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元末明初王子一沿用传统题材敷演成杂剧《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该剧创作于特定的时代,在体现出与元代早期神仙道化剧基本一致的内在精神的同时,更折射着元明之际文人士子于尘世、林泉之间苦苦徘徊的个体情感体验和渴求于花、酒、声、色中成仙入道的人生取向,具有不可轻视的认识价值。《误入桃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呈现明显的雅化倾向,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应重新予以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2.
赵丽萍 《齐鲁学刊》2014,(2):126-129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戴廷栻的《枫林一枝》现存两个版本,一种附于戴廷栻文集《半可集》之后,该诗文集被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另一种为康熙刻本《枫林一枝》,现藏祁县图书馆,收诗129首,该本并未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枫林一枝》题材广泛,举凡抒怀、写景、咏物、咏史、酬唱、闺怨、题画、悼亡、祭祀、拟古等内容皆有所表现;艺术风格疏朗清新,韵味悠然,颇有唐人气韵,体现了清初三晋诗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对其予以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的《龙舟会》杂剧,是光照艺林的杰作。而由于王夫之大儒的身份使这部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化品格,具体表现在情感的主体化和抒情化、戏曲文辞的诗化和雅化、人物和剧情的个性化、戏曲形式的复古化和格律化等方面,这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戏曲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辛亥鼎革后,由帝制迈入共和的清末保守士人,面临时代遽变带来的种种冲击,多少都有一些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在不同的士人阶层中既相似又有较大差异。恽毓鼎和刘大鹏即为其中的典型人物。在二人日记的记述中,既有对清帝退位的共同哀叹,又有对袁世凯称帝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民初剪发、改历的不同反应,又有对国家命运、民生多艰的共同关切。通过比较二人在面对共同问题时的心态,可以体味到清末保守士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心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李玉宝 《兰州学刊》2010,(4):169-173
晚明社会的种种变化对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巨大影响,谢肇涮的《五杂俎》是晚明社会的一面镜子,士人们对天下至尊地位的怀疑、对政治经济领域巨变的无奈、时士风日益衰颓的绝望、绝望之余的自解自慰等心理变化在书中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6.
张荣明 《天津社会科学》2013,(1):133-135,140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士人的座右铭.但是,《庄子注》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主张:仕而不事,即士人可以出仕做官,但不能有做官之心,更不该有做官之事.导致这种消极思想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主观原因是作者的宿命心理.这表明,政治败坏和宿命心理是部分知识分子疏离政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乙园 《理论界》2023,(6):94-100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橘以其浓郁的南方地域性,成为南士笔下典型的南国景观,常用于建构独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文本空间。在文学地理学的视域下,南士的橘之书写主要是下列诸因素的“结晶”:先秦时期“南橘北枳”的故事集中地反映出橘与南方地域性的紧密绾结,橘成为区分南北的标志性景观;而自从楚人屈原吟哦《橘颂》,作为首篇南士言橘的文学作品,肇始了南士与南橘之间殊相契合的心物主客关系;南北之别以及南士身处其中的空间定位,牵动着南士的仕宦浮沉与人生悲喜,橘成为承载南士地域性的思想情感并使之形象化的文本空间显性建构要素,摅发南土地方认同、寻求王朝政治参与成为橘之书写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殉道者与人格之歌的诞生 历尽坎坷的诗人岑琦,近几年连续出了三部长篇抒情诗:《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此二部以《闻一多之歌》为名,1986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雪峰之歌》(《载《江南》1988年第3期)。著名九叶派诗人之一唐湜在《岑琦的两支歌》(《闻一多之歌》一书之《代序》)中称《闻一多之歌》(以下简称《闻歌》)与《朱自清之歌》(以下简称《朱歌》)“是两位诗人斗士的颂歌,两篇崇高的悲剧”;我以为,《雪峰之歌》(以下简称《雪歌》)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左传》等典籍中已经开始出现幽兰意象,屈原开辟了士人竞相描摹幽兰的先河.汉魏六朝以来,文学作品中的"幽兰"书写成为一种时尚.或以其芬芳修饰事物,或以其美丽喻佳人,或以其高洁而比君子,或以其同题乐曲而增加文学意味.初唐杨炯的《幽兰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王绩、王勃、骆宾王、陈子昂等下层士人多喜写幽兰,正是因为幽兰与他们才高位蹇的命运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从《北梦琐言》看晚唐落第士人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题材是《北梦琐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孙光宪在笔记中揭示了部分落第士人的心态,凸现出晚唐科举制的弊端,为后人研究唐代科举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极具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韩小龙  邹华 《兰州学刊》2006,2(11):84-86
同样是描写乱世中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倾城之恋》与《飘》在故事情节生成、人物形象塑造、审美风格形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表现在形而上的审美意义上又有较大的区别:《倾城之恋》以心理描写见长,表现出作家价值观恋世与弃世的无奈的悖论;《飘》则侧重于背景烘托,用雄壮有力的生命主题旋律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中自云作效仿刘向“诗与歌别”,而考究其分类依据与文本内容,刘勰与刘向又有所不同。纪昀认为刘勰做此篇的目的是“务塞淫滥”,强调了刘勰对于乐府审美的“雅正”要求。笔者认为,刘勰作《乐府》之根本在于“文心”而非“乐心”,他将乐与文做出区分,令诗得以从政教功能中抽离出来从而实现自觉,而乐府则能够继续承载礼教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青春之歌》文本的复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革命文学的叙事方式的重构、《青春之歌》主题的冲突性、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青春之歌》文本的复杂性,认为其历经了口头流传、语言书写和摄影剪辑等三个不同阶段,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由“个人创作”到“集体创作”的基本趋势,表现出几种不同的叙事模式的纠缠和交叠。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外思想文化中,基督教以此生为“罪”,佛教以此生为“苦”,道家道教以俗世人生为“累”,三家人生观均带有悲感色彩,唯有儒家以生为“乐”,形成了君子崇道乐学、不忧不惧、固穷安贫、知命乐天的乐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5.
叶杰英 《理论界》2008,(11):126-127
郑光祖的《醉思乡王粲登楼》是反映元代知识分子不幸命运及他们被压抑的复杂而痛苦的心灵的优秀剧作,主人公王粲史有其人。本文拟通过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对比,进一步揭示杂剧中以王粲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困顿境遇与凄怨心态。  相似文献   

16.
《所罗门之歌》和《宠儿》是托尼·莫里森两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在美国白人强势的主流文化入侵面前,美国黑人的原生态文化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这两部作品中,莫里森深切地表达了对美国黑人文化传统丧失的担忧,并以如泣如诉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精彩纷呈的美国黑人文化中丰富的口头传统、姓名文化和超自然现象,坚持不懈地对美国黑人文化传统的魅力与精神进行了挖掘与弘扬.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是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的代表力作,二者都在现实矛盾的激发下以记忆重述过去、重构历史。然而,由于记忆的社会框架相异,两部小说在记忆书写中具有叙述记忆的体裁、存储记忆的媒介和传播记忆的载体等方面的形式差异,进而体现作为记忆媒介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各族裔作家正是通过策略地书写个体和族裔相异的记忆,解构美国整一的、同质的主流历史话语,表达族裔群体不同的、多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8.
作家之思想、创作心态往往能从其笔下的人物反映出来。尤其是那些有历史积淀的人物形象,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被赋予的崭新意义,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燕青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就已出现,通过对其形象草创、形成、成熟、俗化这样四个发展阶段的钩索,发现他是《水浒传》作者精心重塑的一个人物。透过作者对他的特殊处理,并把他和宋江结合在一起考察,作家徘徊于现实抱负与历史教训之间的矛盾心态十分清晰,而这种矛盾的根源则是由儒家思想的时代困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6-20
从《世说新语》可以看出,魏晋士人高扬人的自我价值,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追求人的诗意地栖居,表现出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生态智慧和审美情怀,与当今生态学者大力提倡的生态人本观、生态平等观、生态整体观有诸多相通之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人格培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文学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女作家 ,其中尤以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引人注目。她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宝贝》、《所罗门之歌》、《秀拉》等发表后 ,好评如潮。 1 993年 1 2月 7日 ,托尼·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使她进一步走向了世界 ,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一经接触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 ,读者们便进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超自然世界。小说以主人公奶人在其姑姑柏拉特引导下的寻根历程为主线 ,以所罗门之歌贯穿始终 ,时间跨度一百多年。在此期间 ,读者见证了奶人的出生 ,他绰号的由来 ,他如何偷窃自以为装金子的口袋及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