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火星未来人类de的新家园罗开元编译纵观人类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的丹疆拓工,每一次大规模的人类迁徙,人类文明都获得一次跃进的机基。哥化布友现美洲新大陆后轰轰烈烈的迁徙浪潮,不仅创造了美国和真地美洲国家的文明,而巨大大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副进的步...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决定某些地区经济的兴旺或衰亡.气候变化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及动植物的地区迁徙,特别是近代的气候异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从未中断的最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文明。原始社会的融合主要是婚姻和迁徙,婚嫁也是一种迁徙。自远古母系社会开始,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向各地迁徙,形成各自独立的血缘氏族,至新石器时代已基本形成东夷、苗蛮、华夏相互影响的三大血缘宗族集团。通过婚姻、生产、生活、交换、争斗,至金石并用晚期,苗蛮日益衰落,在原始民族融合中形成华夏族为首的中华文化,并与东夷一道开创了夏商周“三代”文明。春秋时形成的华夏族,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奠定了基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华民族,凝聚了…  相似文献   

4.
秦汉强制迁徙之特点赵玉洁强制迁徙是指统治者出于某种目的,利用政权的力量,强迫某些人徙往指定地点。历史上的迁徙,可谓形形色色。秦汉时期的迁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次数上讲,强制性迁徙都占主导地位。关于秦汉移民问题,在有些专著和论文中作过论述,但对于秦汉强制...  相似文献   

5.
昆吾部落在先商时期最早掌握了冶金技术,因此受到夏部落的重视,其迁徙与夏朝王都的迁徙密切相关。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昆吾首先活动在关中地区,其后来到晋南。夏朝时期,随着夏王朝的迁徙,活动在河南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候鸟人”     
对于随季节变化迁徙的鸟类,字典上定义为“候鸟”。那么,对随季节变化迁徙的人类,应该是可以定义为“候鸟人”或“候人”了。如今,海南三亚等地已经迅速形成了这样的“部落”。  相似文献   

7.
迁徙自由的权利是基于人类固有尊严而应为人人所享有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依据的中国户籍制度在事实上将这项权利取消了。这种户籍管理制度所产生的不公平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容小视,所以当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确认并设立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8.
一 序说 纳西族的创世神话,三十多年前曾有J·F·洛克和李霖灿先生作过实地调查研究,并以“人类的降临”、“洪水神话”等为题公诸于世。但由纳西族人从东巴象形文字加以译读及译成汉文,还只是解放以后的事。和志武《人类迁徙记》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将此文全文日译后,又作了如下解说。 《人类迁徙记》从神话的构成上看,其大部分是属霓裳神话的难题型。这一类型,虽然在华南山地的苗瑶系统民族中几乎都有  相似文献   

9.
拉祜族频繁、长久地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引起拉祜族迁徙游动不止的原因。但是,造成拉祜族大规模、大范围、远距离的民族迁徙更直接、更重要的原因是剥削阶级的民族压迫政策和战乱的影响,以及拉祜旋转有的“重自由,轻迁徙”的民族性格。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拉祜族才真正结束了迁徒流动生活,实现了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0.
清江流域的远古文化与巴文化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江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不仅被视为早期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而且是廩君巴人活动和迁徙的重要地区,蕴涵着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某民工子弟学校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首先分析了流动儿童作文这一文本,指出民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后果,如社会角色混乱、责任感缺失、能力弱化以及失范行为增多等,而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灵造成伤害。在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城乡社区等方面探讨产生流动儿童社会化困境的原因,指出流动儿童所处城市生活空间通过相互叠加的作用,对他们的伤害已经合法化了。  相似文献   

12.
宁乡方言的形成演化与宁乡历史时期的行政隶属、地理交通、人口迁徙、宗教信仰以及民风民俗等文化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地缘与历史沿革 ,也因为交通等因素 ,宁乡与长沙、益阳话同中有异 ,而江西移民的进入 ,使宁乡方言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 ,佛教文化的浸润与巫鬼文化的积淀 ,丰富了宁乡方言词汇 ,民风予其语言风格以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略论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纳西族与藏族无论在族源、语言、宗教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渊源和关系;而且在政治和文化上也相互影响;在经济上长期互相交流;同时两个民族还相互频繁移民。  相似文献   

15.
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归纳了客户资产评估与优化的一般过程,将众多客户资产评估与优化模型最终归结为三类:客户保持模型、客户行为模型、客户转移模型,并指出各自的适用范围和限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西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成游牧民族间的迁移和农耕与游牧民族间的迁移两大类型。西域地区人口迁移包括了战争对人口的掠夺、汉族将士在西域的戍守农垦以及乌孙等游牧民族的全族迁移等。总体看,该时期人口迁移以强制性和被迫性迁移为主。该时期人口迁移对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社会保障对乡城迁移的影响,通过对2005年组织的"中国10省10村乡城迁移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全面分析了乡城迁移人口在城市的社会保障状况以及社会保障对从未外出劳动力进城打工决策、农民工继续打工与回流决策及永久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提出了把城市农民工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的迁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广东、江苏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个人迁移,家庭迁移因配偶、子女迁移形成的家庭团聚效应及女性配偶非农就业形成的收入增加效应而更具有行为性永久迁移倾向,但没有明显的制度性迁移意愿。制度性迁移意愿除了与迁移者受教育程度相关外,主要取决于农民工年老回流、长期居留城市、放弃农村户籍与土地的意愿。虽然行为性和制度性永久迁移机制不同,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实现了行为性永久迁移并不必然导致制度性永久迁移,具有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农民工家庭,行为性永久迁移意愿也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生态移民话语的建构、生态移民的运行、生态移民的归责等问题的反思,进而探讨地方政府主导下生态移民背后的运行逻辑,并认为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是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群体,他们的被"生态移民"是在基层政府的话语构建中展开的;面对生态移民带来的后果,政府、新闻媒体和猎民自身都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地方政府应建立公开透明的利益表达机制,尊重当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社群关系是社会的网络。人不能离社群而索居。传统以来无论东西方皆由群而己 ,东方人因血缘而建构垂直的伦常关系 ,西方人依基督教伦理建构由上而下垂直互动的社群关系。进入 2 1世纪后工业时代、资讯时代 ,群己关系松动 ,今日之社群已非血缘结合的族群 ,而是以财富结合为主的社群 ,群己关系应由己群关系取代 ,即从由团体对个人的制约转变为个人与团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