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通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新闻体裁。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能撼人心魄、催人泪下,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几年来的新闻写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人物通讯写作有“三忌”,“三忌”不忌,就写不出上乘的作品。 一.忌拔苗助长。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是在人物先进事迹的基础上立起来的。如果采访的人物思想境界不高,也没有多少感人的事迹,或者作者未作深入采访,没有获得  相似文献   

2.
学术论文写作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读《学术论文写作导论》畅广元张积玉主编的《学术论文写作导论》(下称“导论”)有三大特色。首先,它具有完整系统的学科理论。主编的学科意识强烈,其着眼点不只是如何具体写好一篇学术论文,而是从建构和发展文章学这一实践性与理论...  相似文献   

3.
论文怎么写,已有许多学者出版过论著,而小论文怎么写,关注的人似乎不多,在学术繁荣的今天,这不能不令人遗憾。所幸的是,湖北大学卢卓群教授却不因其小而不为,他结合汉语教学实践,积数年之功,精心撰写了《汉语小论文写作初步》一书,已于2000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富有特色和现实意义的好书。一、本书的特色(一)选题的独到小论文因其短小,人们往往把它看成豆腐块,看成雕虫小技而不足道,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但本书作者并不以此为意,而是敏锐地看到小论文写作的独特价值,著他人所未著,言他人所未言,作者…  相似文献   

4.
范长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他的许多作品是近代中国部分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剖析范长江的旅行通讯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探讨旅行通讯这种文体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5.
刘耀辉人物通讯写作特色探索杨志顺四川日报高级记者、新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研究员刘耀辉,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已34年。他,踏遍四川山山水水,奔波于新闻采写第一线,感应时代风云,捕捉新闻信息,反映出四川前进的脚步。他,思想深邃,眼光敏锐,新闻敏感强烈,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6.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也是八股文的写作高手。刘熙载所著《艺概》一书由六部分组成,其中《经义概》专门研究制艺即八股文的写作艺术,理论概括性很强。刘熙载《制义书存》是其早年八股文写作实践的记录,我们可以据以深入地了解刘熙载八股文的写作水准。虽然科举制度是一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官吏选拔制度,但是其中的合理因素有益于我们今日所推行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八股文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文类,它几乎囊括了中国文学的所有体裁,因而八股文对于我们今日研究写作艺术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英国历史上的类似事物为制艺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范寿康是一位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哲学家。20世纪30年代,他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期间所著《中国哲学史通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写作的中国哲学通史。该书既坚持从唯物史观出发看待中国哲学历史,又重视发掘中国哲学史自身的特色精义,留下了有益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8.
穆青同志从一九四二年起就战斗在党的新闻工作岗位上,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他擅长写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并且不断总结这方面的写作经验,提出了许多有关新闻写作的重要见解。他说:“对于党和人民的新闻记者来说,我们不能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雄,还必须着眼于透过人物去反映我们英雄的时代。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来  相似文献   

9.
王晓初的近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它以文学现代性为价值维度审视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文学演变及其美学品格,建立了一个自足的文学史框架,在写作视点、编撰体例以及文本细读上都有新的突破,是一本有着自己学术特色和价值的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闻写作角度 ,选取穆青成功道路上的不同知识要素和重要革命里程 ,从思想内涵、典型人物、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 ,探讨和论证穆青人物通讯的特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心营构开拓出新──读《写作教学与思维艺术》建华写作是一门艺术。如果说到它的产生时间,恐怕自有文字之日起就有了写作;如果说到它的包容范围,又真可谓无处不在,只要有文字的地方就应该有写作。如此悠广的时空性和普泛的包容性(即广义的写作),以致使一些写作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奖”历届通讯类获奖作品的流变分为初肇期、探索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四个阶段,从初肇到成熟也是新时期通讯写作的总体流变特征,从新闻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矛盾到互联网时代下更为自如开放的写作视野构成了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谈科技应用文写作龙桂珍《科技应用文写作》是近年来,从写作科学体系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是科技内容和写作理论溶为一体的产物。它既是《写作》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科技写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科技应用文写作是应用写作的一种。要深刻了解科技应用文写作,须...  相似文献   

14.
百回本《西游记》问世以后,各种刻本上都没有作者吴承恩的署名,现在人们认定这部书的作者是吴承恩,都是根据一些别的材料推断出来的。天启《淮安府志》说,吴承恩“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并在他的名下记载了他的作品,其中就有《西游记》一书。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也编录了吴承恩著的《西游记》(可惜的是他误载之于史部舆地类)。一些私人著作中, 又从语言方面进行论证,认为《西游记》中多淮安方言,这也是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一个重要论据。这些材料很能说明问题,论证也很有力。我认为,《西游记》中的一些淮安地方特色,也应视为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证据。我这里举出两个例子,试图说明这个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有关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著作,不论对于文学创作还是应用文写作都有独特的见解。刘勰主张,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都要以“精约”为特色。为此,刘勰从美学、语言学运用以及“情”与“辞”的关系等几方面对应用文的“精约”特色作了深入阐述。这些理论,可以引导我们深入认识应用写作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海明先生的新作《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2月第1版,67万字),堪称是一本很有特色和价值的煌煌大著。  相似文献   

17.
《西藏志》著者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西藏志》非果亲王所撰,《西藏见闻录》与《西藏志》实为一书。本文以为,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仍不能否定《西藏志》为果亲王允礼所著,萧腾麟所著《西藏见闻录》与《西藏志》并非同为一书,萧也并非《西藏志》著者。  相似文献   

18.
《高校社科动态》2009,(6):43-43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金民卿研究员主编的《共和国起步》丛书(包括5本专著,分别是金民卿著《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陈亚联著《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龚云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磨难》、贾可卿著《政权: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和李建国著《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主攻唐宋文学是热门,论著可谓汗牛充栋。王友胜同志所著之《唐宋诗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版)自辟蹊径,心有独得,无论是研究领域开拓的宽度,抑或是研究成果达到的深度,都可以在琳琅满目的唐宋文学研究成果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史论》是一部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的力作。它的内容构成是系列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而坚持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在宏观指导下展开个案研究,在个案研究中引出规律性的结论,则是本书写作始终遵循的原则,也是本书最显著的特色之一。他拈出冯浩《玉奚谷生诗笺注》成功地运用以史证诗的诠…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基本原理》的主要特色张昆吴高福教授著《新闻学基本原理》作为国家教委“七五”规划中新闻学教材,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吴著与国内同类性质的著作相比具有如下四大特色。一、独辟蹊径,构建新的理论体系自70年代末我国恢复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