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父母是否变得对孩子的教育过于雄心勃勃?从新近若干本由记者和心理学家撰写的书籍来看,很多专家都在哀叹学生为了在学校成绩良好而倍感压力,但除了专家之外的美国公众却并不这样认为。根据佩尤全球态度调查,多数美国人认为父母对他们子女的督促还不够。56%的人认为美国父  相似文献   

2.
日本参加TPP谈判的动因、制约因素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参加TPP谈判、一些APEC成员对TPP持积极态度以及TPP谈判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日本出于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考虑,也有意参加TPP谈判。参加TPP有利于日本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但会对日本农业造成严重的打击。日本的农户、农业团体和一些地方政府反对日本参加TPP谈判,以自民党为首的在野党批评和抵制民主党的政策,日本政府和民主党内部以及经济学界也有不少人主张采取谨慎态度甚至反对参加TPP谈判。日本政府虽然至今仍难下决断,但已以落实《关于全面经济联合的基本方针》为中心,从增强危机意识、推进高水平经济伙伴关系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国内环境,为参加TPP谈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除爱尔兰之外宗教最盛行的国家:94%的美国人自认为是教徒,40%的居民宣称宗教在人的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随着非洲裔等有色人种在政治、经济、教育和住房等方面条件的改善,一些白人和保守主义学者开始对美国的种族关系持乐观的态度,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后种族时代"(post-racial era)。与该论调持相反的观点,系统性种族主义理论认为今天的美国与过去一样仍然是一个白人支配的压迫社会,白人对非洲裔等有色人种的支配是种族不平等的根源。该理论为美国种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范式,有助于理解美国种族主义的本质和种族关系的发展脉络。但是,该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批判,如陷入"黑白二元论"的窠臼,忽视了有色人种的作用,对种族关系持悲观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5.
尽管一些人主张基督教是民族的信仰,而另一些人主张教会和犹太人会堂庆祝的只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般宗教,但几乎没有人认识到:实际上,在美国与这些教会同时存在的,还有一种与其有着显著不同的完备的和非常制度化的公民宗教。本文认为不仅存在着这样一种宗教,而且这种宗教——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宗教维度——有它自己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它要求在理解中给予任何其他宗教所要求的同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民主是超越民族国家与各种不同文化界限的普世政治价值.但民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限制,如民主的价值导致个人地位的绝对化,民主给少数人假借民意独行专政的机会,导致所谓"民主的暴政".而宗教能够为民主社会的发展提供伦理资源的支持,并在一定范围内分担政治治理的压力.但宗教对于民主社会的发展既有功能担当,又产生负面影响,而宗教积极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政治以怎样的态度评判宗教,更取决于宗教将何种价值观融入政治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7.
对于美国宗教界来说 ,1 965年是美国宗教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 ,美国北方的新教主流派教徒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此后 ,逐渐转入衰退。与此相反 ,南部的浸礼教徒从这一时期起开始增加 ,1 965年之前由个人伦理、宗教团体、社会习俗等构成的美国宗教基础开始崩溃。 2 0世纪5 0年代以前 ,美国尚有较一致的宗教方面的舆论观点 ,认为宗教一方面属个人问题 ,属精神方面的问题 ,与政治毫无关系 ,而另一方面 ,又认为各宗教派别在伦理、道德方面的看法基本一致 ,这些看法支持着政治世界的基本道德观。即政治与宗教虽然是分离的 ,但宗教的伦理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进化论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马克思虽然对达尔文高度评价,认为他的学说打击了宗教神学,并为自己的理论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但对达尔文进化论中关于人类社会分析的内容,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马克思对人类进化的分析与达尔文的观点具有重大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台湾学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和认知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台湾学者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分别持乐观、观望和唱衰三种不同的态度。观点差异源于学者们对大陆、美国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的不同判断,以及其不同的政治背景等方面。这种差异将会反映在未来中国大陆、美国和台湾互动的三角关系中,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局出现历史性变化,是日本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自民党保守政治所致。民主党执政后,提出一系列内政改革与变革政策,努力使日本政治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鸠山内阁开局良好,具有优势和很多有利因素,但也面临执政经验与能力、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来自自民党等挑战,也存在考验。鸠山内阁推行调整对美关系、重视亚洲和对华关系的积极外交政策,利及日本自身和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合作,具有战略性的积极意义。但寻求确立对美的对等关系,将受到来自美国的阻力,具有难度。在发展对华与对东亚国家关系上,日方态度积极,也需要切实把握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公众对媒体的态度在几个关键领域变得更为负面.越来越多的人对媒体的爱国主义和公正性提出质疑.在过去两年中,人们对媒体的政治偏向的认知亦有所提升.然而,多数美国人仍偏爱传统的新闻媒体,即仍喜爱从日报(80%)、地方电视新闻(79%)、有线电视新闻网(79%)和网络电视新闻(75%)中获得信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技术为人们带来了多层面的挑战 ,各欧盟国家对此的反应不尽相同。在将近 2 0年的时间里 ,欧洲委员会一直关注的就是如何协调各方的不同反应。尽管跨北大西洋的国际交流不断增多 ,各国对如何应对生物技术挑战的问题似乎已出现了分歧。在研究方面 ,欧盟与美国的道路是相似的 ;但在规划领域的差别巨大。积极的态度欧洲由于其对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性的质疑而被美国视为是反科学的。事实上 ,欧洲每年对生物技术研究超过 2 0 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与美国相媲美。尽管欧洲对生物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应用持反对意见 ,但在总体上仍非常支持科学…  相似文献   

13.
李金鑫 《社科纵横》2012,(9):92-94,100
作为新教改革家的路德,在处置宗教和政治问题上表现出了将政治范畴与神学范畴进行区分、使二者相互分离的方法。在宗教的非政治化和重建神学教义中,路德赋予政治秩序以权威地位,世俗政府的权力具有不可抗衡性。尽管路德对政治秩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治正当性丧失了其最后的道德支撑,但是他关于政治秩序的思考却涉及了一系列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为反思神学与政治的关系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14.
王岽兴 《求是学刊》2000,(4):104-112
本文探讨了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共和党在南部复兴的历程、基本原因及其影响。认为,战后共和党逐步打破民主党对南部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垄断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新政以来在联邦政府积极干预下南部社会经济结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其根本原因;共和党的保守主义主张与南部白人传统观念的契合是其深层动因;两大政党各自“南部战略”的调整则是其直接诱因。作者认为,共和党在南部的复兴标志着两党制格局在南部逐步形成,推动了南部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利益纷争,扩展了南部人的政治选择空间,提升了南部在整个国家的地位,加速了南部融入美国社会主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政治文化转型态势日益明显,其基本路径是从“共识政治”向“对抗政治”的转变。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推动了这一转型进程的加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他与所有其他美国总统不同,从未放弃总统竞选期间的分裂性逻辑,使既已存在的“冷内战”全面升温。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加速态势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政党极化甚至相互仇视为特征的政党对立,以少数族裔总体支持民主党、白人总体支持共和党为特征的族裔对立,和以城市支持民主党、乡村支持共和党为特征的城乡对立。拜登当选并执政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冷内战”的温度,并可能使“共识政治”得以复苏;但迄今为止美国仍未找到摆脱政党对立、族裔对立和城乡对立等“冷内战”的有效途径。美国政治文化的当代转型仍是个长期和缓慢的过程,且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1 当代宗教现象(1)在美国社会中 ,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例很高 ,超过 85 %。 (2 )美国最大的宗教群体是基督教群体。在基督教中有现代派 ,也称自由派或开放派 ,但他们开始衰落 ,而保守派却一直在增长。 (3 )美国人对东方宗教、东方神秘主义感兴趣的人数在增加 ,但由于他们只是参与活动 ,而不是登记的成员 ,很难确定他们的人数。 (4 )在宗教群体中 ,基要派力量在加强。在美国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都变得更为保守。 (5 )社会上宗教、科学、健康三方力量合成化 ,组成“新时代运动”。2 新兴宗教在美国发展迅速的原因(1)社会因素  由于美国…  相似文献   

17.
蔡亮 《日本学刊》2012,(5):81-94,159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作为日本最主要的农业利益集团,积聚了可以支配日本农业的巨大经济实力,同时拥有可以将经济能量充分转化为政治影响力的强大组织能力。随着"农协"社会统合能力的日益弱化以及民主党执政后从社会结构上对其形成的冲击,"农协"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力已今不如昔。尽管"农协"仍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力量,声势浩大地反对日本加入TPP,但从野田首相最终仍决定要参与TPP谈判这一点而言,若"农协"不能顺势进行改革的话,其对日本农业政策和日本政治的影响力势将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比例明显上升,已经达到近三四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必要考察美国对华民意的最新转变及其可能产生的政策影响。相关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敌人",担心中国实力的增长。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美国对华民意的恶化主要受到近年来美国精英对华看法转变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也反映了美国民众意识形态中对中国的疑虑和不满。短期来看,美国对华民意仍可能阻滞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升级为"对抗"或"脱钩",但长期来看,由于中美之间存在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美国民众对华态度很可能会在精英的影响下进一步恶化,这将为美国政府对华推行更加极端和强硬的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宗教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美国宗教机构概况  目前 ,美国有 2 0 0 0多个独立宗教机构 ,大致分为 2 0类 ,每类中有许多分支组织 ,但只有 1~ 2个组织 ,是多数该类信徒参加的。如美国最大的宗教机构———浸信会 ,有 10 0多个分支组织 ,但最大、最主要的分支组织有两个 :南方浸礼会和美国浸礼会 ,彼此友好竞争 ,教徒自愿参加。2 美国政府与宗教机构的关系  政府在自身行为与政策方面不会对宗教机构有所偏爱或干涉 ,不干涉个人的宗教信仰和个人信仰宗教的权利。虽然个人的宗教信仰受政府的绝对保护 ,但个人的行为并不受政府的绝对保护 ,一样要受到法律的控制 ,个…  相似文献   

20.
自“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就试图利用各种国内外宗教资源以建立国际反共“宗教战线”,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在“危险地带”——意大利——的选举中,杜鲁门政府在国内动员各种宗教力量开展针对意大利民众的“书信运动”,在意大利联合罗马天主教会,鼓动选民支持意大利基督教民主党,反对意大利共产党.杜鲁门政府开展的实为“公共外交”的活动,表明宗教与政治很难“分离”,并因其能使外交政策合法化而沦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