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非洲裔美国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第五部作品,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世界名著,《宠儿》是她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其现代哥特手法的运用与革新,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种族主题与哥特写作手法有机地结合,颠覆了西方种族主流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现当代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中,方言写作现象越来越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存在.方言写作并不是新时期才出现的,而是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中一直存在并逐渐发展的;方言写作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备受青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种种原因合力下的结果;方言写作在新时期的创作中既表现出对传统的继承,也有所创新,屣现出新的特点;新时期的方言写作发展与危机并存.  相似文献   

3.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象征历来是作家们钟爱的写作手法。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也大量地使用了象征,并且在象征中除传统意义之外还赋予了自己特殊的主观感情和意义,从而形成了传统象征和现代象征的有机交融。她的象征中意象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她的小说中有一个特殊的意象群,形成了特殊的意象模式,这些意象以缩影的形式展示了小说的寓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5.
五四乡土小说的勃兴,与社会文化转型有关,也是新文学自身的期待与选择.五四乡土小说起势不凡,所表现的地域文化色彩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艺术上则以三种范式互补共荣.而爱恨交织的故乡情结,大大丰富了五四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有效深化了作者思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载道论是儒家文艺论的核心,涵盖了儒学者对文学价值的多种阐释,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韩国古代文人通过长期与中国的密切交流,也逐渐接受这种文学思想并贯彻于小说创作之中.由于使用了不同的文字载体和写作规范,韩国古典小说形成了汉文小说和韩文小说两大类,两者对载道论的阐发明显地呈现出二元化的特点.大体而言,汉文小说故事性不强,旨在通过作品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的批判,相比之下,韩文小说注重通过曲折、圆满的故事宣扬儒家的纲常伦理.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汉文小说和韩文小说针对的读者群体不同,作者的写作目的也不尽相同,一为“刺上”,一为“化下”.  相似文献   

7.
《汉志》小说包含先秦小说与汉代小说两种类型,先秦小说是先秦语体文献在战国时期的新发展和新样式,本质上属于语体。这两类小说反映先秦两汉时期小说演进的两种类型,同时也预示了志怪与志人小说的嬗变。《汉志》所著录小说实际上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语体意义上的小说观念,一是近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观念。这两种不同的小说观念被《汉志》杂糅在一起,这不但遮蔽了先秦“小说”观念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模糊了现代意义上小说观念的真正起源。另一方面,《汉志》有关小说的看法尽管源于对先秦小说的认知,但它所阐明的小说观念主要是围绕先秦社会采集民间议论这一现实而展开的,这意味着《汉志》的小说观念与先秦小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你为谁写作?     
奥尔罕·帕慕克在文中回顾了自己不同时期时"你为谁写作"这一问题的思考.他认为小说艺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一种民族艺术.不仅是对民族的叙说.也是对全世界读者的叙说.小说写作和阅读所承载的意义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世界性作家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理想的读者.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土读者.  相似文献   

9.
《牛鬼蛇神》是马原的近作。在西藏叙事的基础上,小说关于海南的叙事拓展了小说的表意空间,深化了神秘主题意义并试图进行深度的哲学思考。与马原早期写作比较,该小说写作延续了先锋小说创作理论和实践后期变化的趋势,即回到“故事”,具有一定回归写实倾向。浓厚的自传色彩也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其虽然表现出作者试图超越前期形式写作的倾向和努力,但小说内容仍是对其以往作品的大量拼接和重复组合,具有浓厚的形式色彩,小说主题并无更深刻的开掘和新意。这表明作家依然难以摆脱对形式的依赖。  相似文献   

10.
维.苏.奈保尔,一位英籍印裔作家,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潜意识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外,也自觉地汲取西方文化和小说创造的养分。他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创作的借鉴就是典型例证。文章通过对两位作家主要作品的分析,发现奈保尔在写作主题和技巧两方面对康拉德小说创作都有所借鉴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芙既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又是一个女性主义倡导者. 她尤其关注女性写作的历史和现状.本文主要以其小说<达洛卫夫人>为文本,探讨伍尔芙如何力图把现代主义的小说艺术和其女性创作理论相糅合,为现代女性创作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13.
金庸小说的艺术创作不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体现,还受到西方文艺的深刻影响.而其描写的复仇情节,则是西方文艺的思想元素和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小说写作手法融会贯通,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的聂鑫森,器道相谐地创作了大量小小说并以作品中的原乡意识、多样题材、底层关注、闲笔技法,而氤氲出浓厚的文化意蕴,成为新时期小小说发展中的一个独特存在。考量聂鑫森的小小说创作,可以从一个角度管窥当代小小说的发展概观,并为这一文体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提供诸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明代后期开始,文人参与通俗小说创作,将其所熟悉的文章理念和写法融进小说,使通俗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在理论建构、创作方法和鉴赏方式上都呈现浓厚的文章色彩,通俗小说出现文章化的发展态势。文章化促进了清代前中期"文章体"小说的形成,具体而言,小说理论建构的文章化奠定了"文章体"小说的理论基础,小说创作方法的文章化塑造了"文章体"小说的样式,小说鉴赏方式的文章化促进了"文章体"小说的传播。"文章体"小说的形成是明末清初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必然结果,代表了雅化小说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创作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 ,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创作历程的透视分析 ,从中梳理出其创作思想、小说观念沿革变迁的痕迹 ,从而探寻其创作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细节描写不只属于小说,同样适用于散文。从作者写作,到读者阅读,细节之于散文具有一定的表现功能和审美功能。小说的细节描写细腻、连贯,具有动态性,主要用来刻划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散文的细节描写则具有片断性、跳跃性和意象性的特点,除了刻划人物形象外,还可以表现情趣,拓展意境,传达神韵,阐扬哲理。  相似文献   

18.
唐人小说往往以诗行文,甚至融入诗歌的手法,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倾向———“小说诗化倾向”。其原因固然是前代小说创作积累使然,然时代风气也不无影响,且小说的作者大都是当时诗人,而“行卷”、“温卷”的盛行又更加推动了这一倾向的发展。唐人小说的诗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武打小说"有质朴写法、虚幻写法、虚实结合三派写法.质朴写法与书场说书有紧密联系;虚幻写法主要是文人自由创作的产物,过分虚幻本质上违反中国武侠文学的文类规定性.虚实结合的写法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适应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其中虚实关系、虚实尺度的把握至今仍是难点.  相似文献   

20.
小说创作必须要有契机的出现。最容易成功的小说契机,来源于写作者的亲身经历。除此之外,阅读特别是对大师作品的阅读也能唤醒创作者内心写作的冲动;强烈的情感再加上敏锐的洞察力,也能生发为小说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