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乡村社会结构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逐渐进入重大转型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工的出现、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建设等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为乡村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到异质多样性社会的过渡和转变带来了动力和契机,乡村社会结构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随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成为一个全新的任务。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党组织覆盖率较低;二是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三是党的活动难开展;四是党组织作用难发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可采用以下对策:(一)充分认识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二)科学界定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三)因企制宜,积极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四)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五)努力创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重要特征.自成立以 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就强调提高基层组织覆盖面,以此增强在农村地区的凝聚力和战 斗力.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到底”,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从乡、村层面逐渐延伸到最为基层的 自然村,与农民群体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水平方向上的“横向到边”,使得基层党组织能 够覆盖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强化在农村地区的治理功能.以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的基 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巩固了执政基础、提高了治理能力.围绕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提高在农村地区的组织覆盖,成为中国共产 党百年历程中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网络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管理企业的基础 ,是联系各项管理工作的纽带 ,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发挥自身的竞争力。在网络经济时代 ,掌握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趋势 ,对于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网络经济时代特征的基础上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研究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并阐述了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技术变迁与企业组织演进的关系,并用自然选择模型解释技术变迁对组织演进的影响,目的是提高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在组织再造过程中,技术与组织结构应保持协调才能保证组织的有效性.因此,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有目的地引导组织变革,对企业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农村社会结构以及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协调不同治理主体关系、实现村民利益有效表达、推动农村社区民主意识形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自然嵌入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组织通过组织运作实现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广泛参与,这与目前乡村多中心治理格局目标相得益彰。乡村治理过程显然需要组织运作机制与传统村民自治机制有机结合。因此,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与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个体等治理主体相互合作协商是解决目前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7.
分工发展与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工是组织的基础 ,分工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按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进行分工、按流程分工和按企业核心能力进行的企业间分工等三次重大分工极大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分工所具有的“产生组织界面”和新的分工形式“消除组织界面”的属性是分工促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苏区革命与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遍认为苏区革命使乡村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革命要改变的那个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的弹性,它不可能由于短短的几年土地革命而发生深刻的变动;尽管革命对乡村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但是由于这种弹性的存在,其冲击效果十分有限。在革命进行中,传统社会结构的内核并未消失,而是以各种方式存在于苏区社会内部,一俟条件成熟就会反弹;苏区革命失败后,随着国民党重建乡村社会秩序的进行,原有的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得以全面回复。事实说明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区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乡村传统的社会结构,经过苏区革命,农村社会结构依然还是传统的那个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转型期社会组织的分化,作为一种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组织--非营利组织产生并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依据非营利组织理论特别是其"不可分配盈余约束"原则,分析了我国古代私学、近代私立学校和建国以来民办学校的组织形态,并对我国当前民办学校组织形态的定位和分类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在市场经济不断渗入和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背景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的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推动农民集体行动和孕育基层民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简要回顾乡村治理变迁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地区一个典型的乡村组织个案,具体阐释农村社会组织在当代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各类农村社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村民个体等治理主体间合作协商是解决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1.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一定要切切实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农村信用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问题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其中组织结构的混乱问题尤为严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分析框架,揭示了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的重新安排。因此,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产权约束机制,从而建立合理的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和高效的组织体系,就成为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两个方面对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影响,一是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差距,二是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决定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城乡之间能否获得均等发展机会,实现公平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共享。因此,建立农村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部门农业结构和立体农业结构两方面对土家族地区历史时期农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部门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渔猎和采集并存,农耕生产逐渐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相关农业生产随之演变的历程;立体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生产由河谷地带逐渐向山坡推进,其它生产部门随之演变的过程;历史时期农业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在开发较早的地区农耕生产占据主导,而在僻远地区处于传统的农耕、渔猎和采集并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理论为思维工具,分析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以及农村NGO以其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等属性优势,对弥补"双重失灵"发挥的积极作用,阐述农村NGO成为市场与政府以外资源配置的新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以社会学理论为分析视角,从构筑新型的农村社会组织、营造农村新型的体制规范和秩序、培育农村社会的新型公民主体、凝练和谐的农村社会关系等层面,发掘农村NGO产生的内在机理,解读我国农村NGO的逐渐兴起是新农村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虚拟企业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的组成要素,提出了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传统的“乡土中国”不断解体,“城乡中国”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新形态。城乡中国阶段新的城乡均衡关系逐步形成,农民自由进城和顺利返乡,形塑了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半工半耕”结构。以农民为主体的“半工半耕”结构充分体现了农民的阶层自主性,赋予了中国社会结构充分的弹性和韧性,维系了转型期乡村社会结构的均衡。城乡中国富有弹性的社会结构,是中国特色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保持稳定有序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及促进行政组织法的完善等具有重要意义。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应当从行政组织的三维结构入手,以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和精简、统一、效能为判定标准,扩大横向管理幅度,缩小省级行政区划;减少行政层级,推行省直管县;合理调整机构设置,控制行政组织规模;避免部门林立,实行大部制;防止大部专权,按照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分原则设置行政机构;打破职责同构,整合条块管理以建立伙伴关系。这些改革措施需要协同配套、同步推进并有相应的法制保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豫北33个新型城镇化社区的调查分析并以结构转型与功能变迁视角,考察新型城镇化社区组织结构转型与功能变迁的实践逻辑,从而提出一种“重构论”以回应“解体论”与“延续论”的学术争论。(1)新型城镇化社区组织重构虽然由国家推动和政府主导,带有一定程度的自上而下强制性,但基层社区并未完全被动接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并通过“变通”实现新制度的落实。(2)豫北新型城镇化社区组织重构遵循政党—政府—社会三维一体的多元共治理念,主要包括“四委一中心”的新型社区组织架构、党员群众服务站和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及“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等。(3)文章打破村庄治理与社区治理的传统二分转型逻辑,将新型城镇化社区视作城乡连续统一体框架内的一种特殊人口聚落模式和社会空间,采用生成性视角考察社区组织转型和功能变迁的实践逻辑,提出作为一种通向共治之路的“重构论”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创新已经过渡到制度创新阶段。在制度创新体系中,组织创新较业务等其他创新层次更高。要进行组织创新,需要将合作金融机构做成农村金融的主体,加快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进程,打通民间剩余资金的制度通道,强化监管创新,体现农村金融特色,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不同监管部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