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古到今,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的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教作文,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学作文,结果呢.收效甚微。据有关专家调查,大部分老师怕教作文,总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我们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有的甚至于“谈文色变”。这样一种心态.怎能搞好我们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头疼的是作文.学生习作时,有的叫苦连天,一个劲儿地喊:“写什么呀?怎么写呀?”然后,抓耳挠腮,写写停停,那样子简直痛苦之至;有的则敷衍了事,草草开头,然后胡乱编造一通,交差完事:还有的虽下笔流畅,好词佳句贯穿全篇,可读起来假情假意。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对我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的观察力即捕捉素材的能力差;二是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即挖掘素材的范围小。  相似文献   

3.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把这句话引用到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上来,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样,学生才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才会以正确的审美观去看世界,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开发学生的智力,这似乎是一个庞大的话题。这是我仅从自身的教学体会出发,围绕这个中心谈点看法。第一,教师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有位初中生写了篇习作,其实这篇习作扣题很紧,文理也很通顺,一个初中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属不易,而他的语文老师却给了“零分”,说他写走了题。读者为此不平,以至见于报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贻笑大方的事呢?原因正是老师知识水平和思维力差。以这种水准去教学生,不要说开发学生智力,只怕还会把一个原本聪明活泼的孩子教傻了。严格地说,一个好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6.
刘敏 《新天地》2011,(12):106-106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共同追求。可是现在在不少课堂中,教师讲得过多、过杂,支离破碎地分析将一篇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语言优美的教学材料无情地肢解了,导致教学没有重点,学生没能扎实地掌握的知识,对原本弄不清楚的问题仍然是一头雾水。那我们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唤醒、激励,引导学生喜爱读书,主动读书,学会读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有效的阅读教学应当是“小身材”,“大味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生前一再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教育主张。他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教会学生自己学语文,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工具课的作用,使其终身受用之。这是叶老一贯的教育思想,也是叶老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高度概括,对于深化我国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开创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笔者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是手段,是途径,“不需要教”是目的。从“教”到“不教”,有一个渐进过程。教师…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周云峰 《新天地》2011,(12):448-449
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问题总是困扰着语文老师:该怎么教?语文教学,绝不能把上课定位为给学生传授知识。扎实抓好“两基”教育固然重要,但语文教学中的教会学生做人更重要。面对一篇文章如果把目标放在传授知识的层面,那就让语文失去了本真。近年来,每每听到好些有经验,有资历的语文老师大发感慨: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与综合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作文教学历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苦。一日教的苦,主要是教师缺少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二日学的苦,主要是学生无话可写.不知怎么写。总之它归于学生方法技巧的熟练与生疏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丰厚的素材积累,是难以写出佳作的。议论文的写作尤其如此。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在背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之后,仍然难以如愿地写出好文章。守着粮仓吃夹生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2.
教什么、怎么教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教师要处理好“教”的问题,必须研究“学”的问题。文章通过阐释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思想中“先学后教”和“为教而学”的内容,深入探究教师的“学”如何立足学生,以研究性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动”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扳手劲比赛。起初,同学们疑惑不解地望着语文老师,心里也一直在嘀咕:扳手劲?这是体育课上的项目呀!怎么语文老师也要我们玩这样的游戏呢?  相似文献   

14.
谭景兆 《新天地》2011,(10):234-23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教师必须要做的一项工程。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学好课,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力求使学生做到“四会”,即“会听、会想、会说、会记。”  相似文献   

15.
语文老师往往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语文课教起来枯燥无味,考起来神秘莫测;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以至于本应是最有意思的一门课,成了最让学生讨厌的课程之一,这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更是语文老师的悲哀。冷静下来,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课本、课堂、考试,在指导思想上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太严重:把语文当作政治工具和思想的“物质外壳”,歪  相似文献   

16.
范爱萍 《社区》2011,(18):37-38
“理财帝”怎变购物狂? 讲述人:常会霞32岁全职太太老公不耐烦地把碗一推:“老婆,咱不这样行吗?儿子才两岁半,给他买什么房!钱多得扎手倒也罢了,不过是小康之家,硬撑着买得背多少债?我承认,现在物价涨得厉害,等儿子长大时,房子说不定什么价,越早买越好,但快乐生活是第一位的,牺牲生活质量换一套20年都用不到的房子你觉得明智吗?”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语文教学务求引导学生“读透”课文。即使是优秀教师“开沟弓院”特别有道,“环环相扣”布局谨严,开公开课学生大欢喜,观看大欢喜,执教者亦恰然自得,其实仍不过是引着学生在教师所理解的“义眼”里钻。这样做虽一时颇见些功效,然而学生仍不会读书,“教是为了不教”,仍是一句空话。笔者以为,传统教学的极强处也正是它的极弱处,本领越高强的教师越能把学生往课文上“套死”。而“套死”,正是传统教学的致命弱点。要不“套死”学生,就得在教学思想上变一变。课堂教学设计和手法也得相应的变~变。譬如,~堂阅读课就不能者是…  相似文献   

18.
体验快乐     
上学的孩子,常常是多了些烦恼,少了些快乐。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该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充分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一、幽默之后,快乐无比如于永正老师在上《脱险记》中杂草被化学除草剂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  相似文献   

19.
记得,小时候,我的书包是单肩斜背的军绿色布包。临上学的前一晚,母亲用红棉线在上面绣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刚开始,我嫌难看,不愿背,母亲却说:怎么会难看呢?雷锋都是背这样的书包啊!我一听,半信半疑,就勉为其难的背去了学校。到了学校,老师以及高年级的学姐、学哥们都嚷嚷:“吆!雷锋来了!”我一听,便高兴得不得了。后来,那个书包一直被我背到磨出了洞。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书,但常常事与愿违,吃力不讨好,落得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放心。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师过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造性阅读逐渐减弱,最后,学生面对老师的指导或提问,只好干瞪眼。这正如梭罗所说的:“人总是使错了劲,于是,较好的一部分很快地便成了肥料,犁入士中。”那么,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使错了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