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我国基础产业的外商投资很少 ,其中的原因涉及投资环境、外资政策、利益和宏观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其对策应该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新的投资合作方式和加强对外资的依法监管  相似文献   

2.
外资零售业进入与优化我国投资管理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投资管理政策是影响外资企业投资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分析外商投资政策与在华外贸零售企业竞争布局的相互关系入手,对我国加入WTO实现开放承诺,在华外资零售企业将展开新一轮投资布局和竞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WTO框架下,优化外资管理政策的建议,指出在吸引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对应遵循“适度开放、渐进开放、公平竞争”的原则和政策导向,在利用外资和限制其消极作用之间应把握平衡尺度。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策略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而我国以往以提供各种优惠为主的外资政策难以继续适应这场变革,我国要作出积极的调整,要将外商投资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关键性生产要素与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外向性经济结合起来,提高我国外资利用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应当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和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总量规模及投资结构,是现阶段我国对外资政策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在中国的运用及其影响、调整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目标定位、国民待遇两方面的论述,提出以实行国民待遇为主,使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惠政策的调整,两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对外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5.
外资准入与我国外资产业政策定位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外国投资自由化的冲击,如何及时调整外资立法,是发展中国家确保经济安全的迫切课题。国家计委修订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大转变,该《指导目录》明确规定了对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的各种限制,对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并未规定具体的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6.
外资并购与江苏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M&A)是近年来继外商直接投资(FDI)之后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热点,外资并购的扩展和盛行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国内市场和产业构成,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的市场结构,产业的组织,以及结构效应,也改变了人们对产业发展的预期.在外资并购对于产业发展效应的预期判断上目前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并引发了对于外资跨国并购的不同看法和政策要求.文章从江苏的外资并购和产业效应变动角度分析探讨并购的可能影响及其应采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外商投资领域的法律主要立足于大力引进外资 ,对外资进入的限制性规定不足 ,规定过于原则 ,执行乏力。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外资投向不合理 ,民族工业面临危机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日益突出 ,不利于我国产业安全及宏观经济战略的实现 ,调整有关投资领域的法律势在必行。调整现有的法律不仅需要转变利用外资的观念 ,确立中方权益保护意识 ,而且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及行业状况 ,及时地明确限制性规定 ,并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越来越频繁地在中国各地上演着.外资并购一般被认为它主要涉及到反垄断问题.但对于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外资并购却更多的是触及到如何保护中国战略产业安全.我国现在对中国战略产业的外资并购的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战略产业安全与外资并购的关系以及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现状,从保护中国战略产业安全的角度提出笔者对外资并购立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形成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由于采取"双轨制”的立法模式和多层级的立法体例,不仅形式散乱,内容重叠和矛盾之处甚多,而且缺乏应有的价值和思想观念作为支撑,从形式到内容已基本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用外资和WTO规则的要求.为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应当以经济自由、经济民主、平等自愿、公平竞争和政府干预等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为基础,以贸易自由、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为价值取向,制定以"外资准入制度、投资优惠制度、国有化和征收制度;外资监管制度和监管体制”为主的<外商投资法>.  相似文献   

10.
在自由开放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德国没有专门的外商投资立法,针对特殊领域的投资禁止或限制措施散见于具体的法律文件中。相关法律文件通过设置审查程序、设置具体行业准入要求等方式限制外资进入。随着所参与国际协定的增多,德国形成了以规定"保留措施"为表现形式的负面清单模板,明确规定了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的具体领域,并对这些领域的行业部门以及商品、服务业类型进行了细化。与德国相比,我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2018年开始对外公布,对外资准入的禁止或限制领域还在不断调整。通过对德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研究,本文指出我国应借鉴德国对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外商投资进行限制的标准和程序,以完善我国负面清单制度。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 Auoto CAD强有力的绘图功能及其内嵌式Autolisp语言,准确、迅速、直观、简便地解决机构运动分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创新的提倡者。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认为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是对待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正确方法 ,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在创新中必须要处理好破旧与立新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 ,动员全社会力量 ,坚持“三个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时代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阐述情商EQ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的教育思想研究,在张学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是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主要阐明了张学良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四个鲜明特点,即爱国主义教育或曰教育救国;"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基本教育思想;实行普及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全民教育机构和体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该书作者还就张学良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的高校认证与教育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校采用认证这一非政府性的同行专家评议的手段确保社会对高校的监督以及加强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在一个大家认同的基本质量水平上运作。其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单位认证和专业认证。这一做法比较公正,也切实可行,对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个性的概念和体育教学过程属性的简要分析,对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可以激发强化学习动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影响体育教师的教态。  相似文献   

18.
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典型观点是,科学是单纯的命题复合系统,是关于经验事实的静态性表述,科学的进步只是量的累积过程。来自科学哲学内部的逻辑实用主义哲学家奎因则一反这种主导性观点,提出了科学的整体性思想,且从实用主义角度对命题系统的科学性与发展性作出了根本有异于经验证实原则的说明。本文通过剖析奎因在科学观上的突破和重建,力图揭明整体性科学观的自然科学发展基础及其变革性意义和对历史主义整体动态科学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