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确立学术内在的发展机理和自主的规则,为了消除学术失范和腐败行为对于学术发展的消极影响,以规范化与本土化、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话题为主线,学术界的一批中青年学者率先积极提出和发起了一场影响日渐深远的学术规范化运动.十多年过去了,这场"学在民间"的运动极大地开阔了建树学术规范路径选择的思路.今天,把握学术规范讨论中有关建树学术规范路径选择的代表性观点,用新的视角寻求建树学术规范的路径选择,应当成为进一步推进学术规范化运动所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叶勤 《云梦学刊》2006,27(6):156-159
知道杨玉圣教授,是从学术批评网开始的。作为最早倡导学术规范的学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撰写了不少有分量的学术批评,而且在如今最为强势的网络媒体上开辟了一个阵地,真正将倡导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当作一门事业来做。现在他将自己的有关文章结集出版①,算是对自己一个时期工作的小结,而读者,则可以从中看出杨玉圣对推进中国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路与践行。学术规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界的焦点论题之一,要对杨玉圣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进行述评,势必涉及这场大讨论及其所带来的学术规范化运动,而关于这场讨论及运动,我们有必要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评》于20世纪90年代的创刊,从今天来看,可以说是为了“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而《中国书评》于21世纪的复刊,则是为了把“中国学术规范化运动”推进至第二个阶段。毋庸置疑,中国学术规范化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建立各种形式的学术规则,而且更在于强调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比如说如何建构学术评价机制、如何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以及如何建构中国学术传统,等等。据此,我们必须指出,中国学术规范化运动第一阶段的十年努力虽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至少还存在着这样两项不足:第一,严重缺失严肃的学术书评,亦即严重缺失对知识增量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4.
学术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原本是从依附于意识形态的状态中获得自主的路径,结果反而导致了学术的异化.据说从西方引进的量化指标管理模式,在中国国情里却具有了学术教条主义、学术形式主义、学术官僚主义"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在于学术规范的确立,而且在于学术制度的改革.民间思想、个体学术是扬弃学术异化的必由之路.所谓学术突围,就是突破学术规范与学术制度的"围城",实现体制学术与民间思想、个体学术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云梦学刊》2004,25(6):13-14
金秋十月,北京,吾等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学人,秉持职业良知与学术公益之心,汇聚于“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以文会友,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就恪守学术规范、保障学术自由、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学术创新达成共识。鉴于学术规范对中国学术繁荣与发展、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感当前存在的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坚信经过不懈的集体努力以促进中国学术规范化的可能性,兹谨向学界同人发出如下倡议:———恪守职业道德,扎实治学,老实做人。摒弃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浮躁心态。反对抄袭剽…  相似文献   

6.
对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延续至今已有15个年头。1991年《学人》丛刊创办伊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人》主编陈平原的《学术史研究随想》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的《学术史研究与学术规范化》这两篇文章已经明确提到了学术规范的问题,这一讨论的视角当时是与对学术史研究的提倡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7.
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沉思——评陈国生学术造假事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西南师范大学陈国生博士的学术抄袭、学术作假事实为例 ,强调了维护学术道德、建树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者呼吁 :“现在的关键是要将那种一时疏忽的失误与长期的、有意的、大范围的学术抄袭和学术作假区别开来、分别对待 ,对于前者是善意批评教育 ,而对后者决不能奉行好人主义 ,必修严肃处理 ,以正学风。  相似文献   

8.
宣炳善 《学术界》2002,(3):105-121
回顾 90年代学术规范的大讨论 ,我们不难发现那次讨论是在社会科学中而不是在人文科学中形成规模并引起巨大反响的。当社会科学学者意识到学术规范对于学术发展的重要性时 ,人文学者却在质疑学术规范的有限适用性并越来越往文人化方向发展。学术规范是一种学科的科学化努力 ,这在科学传统与科学精神极为薄弱的中国 ,是学术界当下迫切需要的学术自律。 90年代学术规范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外部原因上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 ,学术的外部环境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但对于人文科学来说 ,最重要的还是学术的内部环境 ,即人文学者本人的学术素质。本文将对人文学者根深蒂固的文人病症状予以分析和批判 ,并揭示其产生的内在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9.
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建设研究型大学需要良好的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术规范化教育完善学术评价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学术规范的内在支撑——学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胡杨 《云梦学刊》2003,24(5):14-18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2000—2001年组织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大讨论,发表了对我国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现象、根源和具体防治措施等各种观点。随着学术规范大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学术共同体内部深层的理论矛盾如学术规范讨论中的“反身性”问题,科学的价值规范矛盾问题以及科学共同体的自足性问题等等逐渐暴露出来,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既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理论矛盾的结果,同时也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孳生的原因,因此整饬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应该从学术价值和学术规范的重构入手。  相似文献   

17.
学术失范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舟 《江西社会科学》2004,(11):208-212
近十多年来,学术失范现象在不断的规范及批评、愤慨声中虽有所改观,但依然呈现着广泛性、严重性与多样性的特征。与此同时,学术期刊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失范现象。这一切,严重损害了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期刊的发展。在学术活动中充当着“防火墙”、“守门人”这一特殊而重要角色的学术期刊应坚持走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以维护学术事业崇高、圣洁的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8.
学术规范化中的自律和他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失范行为严重阻碍了中国学术事业的进步,学术活动亟待规范化。规范化学术的建立需要学术活动中的个人自律、团体惩戒、社会监督和法律制裁相结合。在学术规范化的过程中,学术他律是基础,学术自律是升华,学术规范化是学术自律和学术他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与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学术论著中存在的有关不规范乃至失范的现象 ,文章论述了注释和索引的基本功能 ,批评了学术论著中的一些技术性失范和社会性行为失范现象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日前,教育部发布并开始实施了由众多学者参与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该规范对学术引文规范、学术评价规范以及学术批评规范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规范的发布与实施无疑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在于有可能“凭这一纸规范就在第一时间有效抑制学术腐败”(那只是天真的设想),而在于我国学术界对于研究者学术研究行为的约束向体制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下一步,就需要加强体制层面的学风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新手进入学术研究圈子后,对于“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主要是通过年长的学者的言传身教、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