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外语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语言学习研究领域的重点已经从教师和教学转到了学生和学习上。研究者意识到二语习得是一个认知过程,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将会对语言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关于学习者如何处理语言信息以及运用何种策略理解、学习,存储新语言信息的研究,即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综合介绍了目前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领域关于学习策略的各种理论,并介绍了各种学习策略理论对策略的不同分类,同时强调了在我国进行学习策略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策略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建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113-116
传统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很少将视线投向语言文本以外的范围,因而学生在学英语时出现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普遍现象。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者应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证调查证实大学英语学习中词汇石化现象的存在,发现石化错误有4个典型特点,进一步分析其石化原因,从而提出减少词汇石化的策略,以提高二语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85-90
本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农村组与城镇组、四级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特点及其对成绩的影响。T-检验显示:农村组与城镇组学生在策略、成绩等方面无差异;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学生在管理策略、词汇学习策略及入学成绩方面差异显著,但在家庭环境因素方面无差异。相关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以上差异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6.
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中国近10年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归类了国内主要刊物上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着重总结了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异同之处,最后指出该领域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希望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提供引导。另外,与以往总数研究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对外语学习策略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区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萌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7-59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知识是与阅读及写作等一样重要的语言能力,掌握了足够的词汇知识的学习者对语言 的应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基于词汇学习的内容广泛性及时间消耗大的特点,教授词汇知识必须教授学习策略,使学习者掌握一系列的词汇学习策略,从而更加自主地掌握学习并最终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8.
祁小莉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6):94-94,102
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性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语言系统,具有不稳定性,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对中介语的特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总结了其相应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9.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21-124
基于模因论和二语习得输入假设理论,语言的背诵不应放弃而应大力提倡。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语言输入形式,但是受多媒体、现代教学法以及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这种传统语言输入形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逐渐被遗忘。大学英语语言输出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语言输入不足。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背诵式语言输入,达到习得语言并且准确输出语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对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学生的定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07-110
研究以129名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学生为对象,调查研究了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专升本"学生倾向于工具型动机,且动机强度不高;同时,学习策略使用频率趋于中等水平,补偿策略是学生最常用的,其余依次为记忆、元认知、认知、情感和社交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影响策略选择和使用;其中动机强度、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均对策略有正向预测作用,三者能联合解释学习策略44.7%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1.
宋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632-635
为了提高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所进行的二语词汇习得的效度,综合二语习得及相关理论,分析了在该环境中进行词汇习得的认知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强化认知和系统认知四个阶段得到优化;具有立体化、流程化、个性化和一体化的特质;习得者在对词汇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重组之后,最终完成信息内化和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2.
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乐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1):138-140
主要分析了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重要影响的5种情感因素:社会文化环境、态度、动机、自信心和语言焦虑等.并针对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如何充分调动积极情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如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后的反思和正确的自我评估等.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84-86
语言环境、第二语言的输入及其与习得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学习者外部因素、对第二语言的认识和语言的共性等一系列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因素和相关的语言学习理论等学习者内部因素以及认知方式、性格特征等学习者个体差异,构筑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框架结构,确立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对中国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外语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敏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30-32
文中从德国语言学家 Rosler所提出的关于“外语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定义着手旨在论述“习得”和“学得”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外语课上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学军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111-114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作为语言习得的重要理论,主要来自人们对语言学习者认知过程和心理的研究。文章介绍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背景、构成,以及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局限性,并指出其在语言学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舸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156-160
独立本科学院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全面落后于普通本科学院学生,普本学生英语能力强,他们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更加自信和自觉;而独本学生英语能力不如普本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也表现出明显不足。调查还发现,正确使用学习策略会使学习者意识到自我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应加强对独立本科学院学生学习策略认识和使用方法的培养,使他们成为自信、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任远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95-98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语习得具有社会文化性。通过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概念,结合语言的社会文化性特点,提出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指导二语习得,开展英语口语交际的活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邵泽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文章以英语为例,在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文化教育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重要性,分析文化教育在二语词汇习得中出现的问题,并力图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从而真正将文化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二语词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9.
母语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比较及对语言磨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57-59
概述了语言学习过程的相关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了母语与二语学习过程的差异,从母语与二语在语言输入、语言构建、语言输出三个方面的差异分析对二语磨蚀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秀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68-70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形式及语义重构的过程 ,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这个过程进展的速度和成功的可能性 ,语法翻译法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形式及语义重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