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伶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5-17
在海德格尔看来 ,历史是此在呈现自身的过程 ,历史学是以此在的历史作为其研究对象 ,这就必须假定一个具有源始历史性的存在者作为历史学可能的主题 ,此在就是源始具有历史性的存在者 ,因此历史学的生存论基础就是此在的历史性 ;科学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科学史的生存论基础也是此在的历史性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此在的生存密切相关 ,所以从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进行科学编史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刘长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76-80
哲学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先导与灵魂,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意义重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严肃性非同一般。哲学创新固然需要人们智慧而大胆地突破,但决不允许人们无依无凭地杜撰。哲学创新必须以生存智慧的追问、具体科学的基础、文化传统的渊源、外来思想的借鉴、社会实践的需要为根据,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科学、批判继承、取长补短与经世致用原则。 相似文献
3.
王虎学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11-14
“生存论转向”表达了现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在对传统哲学的“反叛”中,现代哲学正是从“生存论转向”中“坚定出场”。它超越传统的知识论路向,开启生存论路向;摧毁“实体存在论”,开显“生存论存在论”;解构永恒“在场”的“非历史性”,凸显人的存在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6):43-48
为凸现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四种生存理论 ,即黑格尔的精神生存论、费尔巴哈的自然生存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海德格尔的自我生存论 ,认为 :无论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自决的力量生成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感性生活自发生成人的本质 ,还是海德格尔的非理性的个人体验生成人的本质 ,都只能诠释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只有马克思的实践生存理论才能将诸多生存视界整合起来 ,揭示出人的完整的实践本质 ,并由此入手 ,剖析了当代生存哲学研究陷入“准存在主义”误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万志鹏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
刑罚的根据问题长期存在报应论与功利论的对垒,在报应论内部又有神意报应论、道义报应论、法律报应论的先后更替,在功利论内部也存在着一般预防论与个别预防论的分庭抗礼。而在当代,占主导地位的是融报应与功利于一体的折衷论。邱兴隆教授的《关于惩罚的哲学》这本专著全面介绍了关于刑罚根据的各种争论,并在汲取前人有益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性统一论"一体化刑罚观,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松雪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4)
"生存论路向"表达了当代美学的理论自觉.在对"认识论传统"的"反叛"中,生态美学成为美学自身突破传统认识论束缚,实现由"认识论传统"到"生存论路向"变迁的美学尝试.生态美学摧毁了"实体存在论",开显了"生存论存在论".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视野中,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克服长期以来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源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势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方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7.
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传统本体论的基本思想模式是:首先,设定一个超越性本体作为一切现实存在及其意义的根据和原则;然后,通过理性思辨之路来实现对"本体"的认知.在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论中,他用概念"无"取消并超越了传统本体论对一切绝对本体的设定,从而敞开一个"无"的"空场";用"间接交往"说否定了理性认知路线对"主观真理"的把握.这样,传统本体论的基本构架被彻底瓦解.克尔凯郭尔对传统本体论进行的这场生存论革命开启了一种哲学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张士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5):14-17
生存论哲学仍是"存在论"哲学。与传统哲学一样,不经过思辨的澄明,"存在"就不能被人们理解;真理是破除成见、自行敞开的解蔽过程。方法论上的现象学、时间性上的"当下"、语法上的"动词"以及存在方式上的"自因"构成了生存论的四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量刑情节是刑法中刑罚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必须首先研究其存在的根据。量刑情节的根据可以从法学理论、立法和刑罚实现三个层面探寻。法学理论中,法的价值都包含着公正性和人道性两个最基本的理念。由于量刑情节直接影响到量刑的轻重,从而对公民的人身、财产进行剥夺和限制,因此在刑罚裁量过程中必须遵守"公正"这一法的基本价值,尊重犯罪人的基本人权。从法律层面对犯罪人施以刑罚的标准上,应当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原则"的有效统一。从刑罚实现的角度分析,刑法的效力向刑法的实效转化的程度,由刑法规定的合理性决定,量刑情节的存在体现了刑罚规定的效力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孙德忠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2):161-166
社会记忆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概念,它的实质内容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体能力和本质力量的凝结、积淀和破译、复活的双向过程。从哲学层面上提出和研究社会记忆,有人性论、生存论和认识论等三个方面的合法性根据。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明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7-9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与其坚实的哲学基础是分不开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认识路径;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观为价值取向。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布权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25-28,73
科学发展观内含着空间、时间、系统、价值"四大取向",实现了"三维创新":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维度来看,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发展文化的扬弃与创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维度来看,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世界发展理论的传承维度来看,实现了对世界发展观的吸纳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廖和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5):63-66
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创新环境因素的好坏密切相关。安定的政治局面、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谐的学术氛围、开放的交流空间、完善的科技法律制度、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是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增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习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4)
科学理论创新机制可分为两类,即外在的实践促动机制和内在的逻辑演进机制。逻辑演进的作用机理是不断清理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使不同的命题之间趋于协调性、知识系统整体臻于严密性。悖论是一种关涉科学理论"硬核"的特殊的逻辑矛盾,解决悖论,可以引动科学理论实现质变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崔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5):71-73
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体育课程论的指导,而建立体育课程论学科,必须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对建立我国体育课程论学科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法在中国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信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88-192
经济法乃振兴经济之法.科学发展观对新兴的经济法既作出了肯定,又提供了指引.当前,中国经济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出路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经济法的创新发展,并使之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创新包括:经济法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经济法基本制度的创新;经济法立法和实施的创新.这是一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业,必须从理论上深化,在实践中发展.文章就此提出了若干对策性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任小中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42-45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科学创新必然会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强烈影响。由于中西方科学是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科学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一枝独秀,其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基因的独特性。分析文化因素对科学创新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争取早日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西方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洪德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2):67-73
邓小平的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理论、路线、实践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他的科学创新的三大特点,并考察了他的科学创新的精神动力、思想基础、心理特质和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理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可持续、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最终归宿;科学发展观在继承这一理论的同时,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更加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措施和着重点上有了新的突破,更加强调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体现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构建基于“一校三体”的“三足鼎立”立体网格状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例,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提出研究型大学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