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黎浩元 《探求》2009,(4):7-11
中心城市社区党员对于社区及其党组织的认同差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党员的组织认同与社区党建有密切关系,重视组织认同研究和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认知内容、身份角色、内在属性、认识过程和认同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组织认同的内容,从就业角色与社区身份、素质与需要等角度分析了组织认同的成因,提出了强化党员组织认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建业 《社科纵横》2012,(5):119-120
政治认同是个体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对于维系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降低或节约统治成本、促进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看到,个体政治认同的实现还受到其他认同的影响,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宗教认同有紧密关联,必须深入探讨政治认同与诸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建设与发挥是他赢得民心走向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视角。9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先进性建设、正确的政策策略和良好的政党形象等一系列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治理水平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政治合法性以及自身的吸引力和社会整合能力,从而说服、吸引和凝聚起民众,获得支持,不断走向成功。研究发现:不论从那种路径出发,合法性与有效性才是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软实力,只有在二者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过程中展开,才会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工作者流失问题已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职业认同是影响社会工作者离职的重要内生变量.探讨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对构建稳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9"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数据,以互惠理论为指导,从职业倦怠和机构组织环境两个不同角度对深圳市410名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影响因素进...  相似文献   

6.
社群与国家认同的产生、构建及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代社会的交流和流动中可以看到,社群认同的给定性和客体性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而纯粹的主观主义阐释也只能停留在现象的静态描述上;如果使用建构主义理论来阐明社群特性和认同则更符合当前的实际,因为它更关注认同形成的复杂而多元的动态过程。同时,当代社会中急速扩展的流动和交往、尤其是它所酝酿的各种新的社会和政治运动正在超越近代以来的社群和国家认同,造就着一种新的共同体及其认同。就目前而言,这种流动和交往主要使现代化所强化的、与族群认同相一致的国家层面的认同减弱了,使国家认同不再是以族群或族群同化为基础,而是在尊重族群文化平等共存的前提下强调更为基本的个人价值层面的文化认同,或者说是在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的层面上来构建社群或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詹双晖 《创新》2013,(5):107-110
东南亚地区是华侨华人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岭南华侨华人的主要聚集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东南亚华文教育已全面复苏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同时,东南亚华文教育亦面临着严重的教育资源短缺难题。协助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在国际上构建文化软实力须倚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发展十分迅速,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同时,前一阶段被各大媒体疯狂报道的富士康员工十数连跳事件则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分析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什么问题,以便更好地加以修正,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虞程盛 《探求》2014,(6):53-58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美好愿景,也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思想旗帜,还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号角。在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征程中,要在世界拥有应有的发言权,要在国内凝心聚气,需要加强文化认同的建构,实现中国从经济的复兴向文化复兴的转型。为此,要明晰当前文化建构的现实背景,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追寻中国梦时代的文化认同建构首先需要解决文化建构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问题;其次要解决多元发展的社会现实背景下文化建构的包容性问题;其次要解决文化认同建构过程中文化认同形式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奈是国外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和研究的领军人物,其他主流研究深受其影响。但奈的软实力理论针对的是美国霸权衰落论,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利益和霸权。奈认为,国家软实力资源主要由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外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和有道义的外交政策构成。国外不同机构推出的国家软实力排名主要以奈的研究为基础。尽管中国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但在英国《单片眼镜》(Monocle)杂志与知名智库"政府研究所"每年联合发布的全球软实力排名中,2010~2012年中国的排名不断下降。这种排名是否存在偏见?软实力实证研究是否科学、客观、公正?我们倡导的是文化软实力,面对约瑟夫·奈批评中国软实力建设路径错误的指责,我们一定要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1.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全球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由少数几个国家相互依赖,发展到区域联盟,最终至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由最初的军事竞争发展到经济竞争,直到今天的综合国力竞争,其中尤由综合国力中的国家软实力竞争最为激烈.国家安全问题也由当初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为主,转变为文化安全最为突显.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一个文化安全体系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竞争力的基本内核,而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以文化软实力为主要形态的综合国力竞争,如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扩展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防止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既是我们必须应对的考验,也是中国政府需要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近年来在国际关系舞台上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拥有无比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但中国公共外交能力尚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从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深入发掘中国的软实力资源,尽快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备的中国公共外交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竞争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中,企业家能力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企业家作为组织能力的创造者和培育者,不仅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范围,更是通过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等经营管理活动直接作用于市场表现。而现有理论暗含的企业家能力同质性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对企业竞争力认识的深化,只有从企业家能力入手,分析企业家能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发生方式和发生结果,才能对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竞争力的原始性起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七大以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结合部分学者的理论思考,可以将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为某种形态的文化及其蕴涵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消解文化冲突,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从和谐世界理念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战略。  相似文献   

16.
倪国良  耿宏 《社科纵横》2008,23(12):43-44
即将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国筹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它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在诠释文化软实力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上海世博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原因,进而探讨如何通过全面、细致的工作来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与认同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地说 ,现代性首先是人自身力量的发现 ,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是对人个体特殊性的确认或对人的个性的肯定。一句话 ,按照哲学的术语说 ,现代性的后果就是主体性原则的确立。然而 ,在这种一般的规定中包含着现代性的矛盾 :一方面 ,从社会文化层面看 ,人借助工具展现了自己的主体性力量 ,现代性的产物是机器的使用和标准化生产的推广 ,自然和人的精神都遭遇“祛魅”现象 ;另一方面 ,从人的精神层面看 ,每个人又都试图寻找或者维护自己的内心深处的特殊存在 ,人不再仅仅是自然或社会群体的一部分。由此 ,现代性问题往往与人的认同问题交织…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聚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杏珍  唐勇 《学术交流》2003,(10):58-63
在现阶段,对企业集聚问题的研究因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理性人"行为的产生取决于净收益的大小,这对于企业集聚行为的产生具有同样的意义。事实上,一个选择"集聚"的企业,主要考虑的是集聚的净收益。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明确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促进企业集聚行为的实现,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静  田卫亮  王非 《社科纵横》2013,(7):101-103
近几年来,中国通过推行文化外交在软实力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年等文化交流形式,中国拓展了自身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当继续中国特色的软实力建设,同时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和渗透。  相似文献   

20.
胡剑平 《社科纵横》2010,25(3):101-103
丑文化未有全局独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近、现代以来丑学零星呈现"丑文化力"内蕴与艺术魅力,其吸附功能和缩放效能超强表现,展演泛文化价值的局部支撑地位,凸显"丑文化力"在当代文化的多维构建与现实定位。视觉霸权时代的"丑"凝聚强悍的文化力,避免丑学负面效应,倡导审丑自律,警惕"丑"的负价值泛滥,培育审丑正价值增殖,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直面人的灵魂,重置人的感性心灵史,构成当代"泛娱乐"文化中的重要动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