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创新主体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传统创新理论中关于创新主体的论述,指出了这些理论提出的背景和价值。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人们对创新主体的认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一定的变过规律,即由企业家作为唯一的创新主体或包括企业家,技术人员乃至其他各类管理人员等在内的多个个体作为创新工作转向以组织为创新主体。文章的最后,论述了组织作为创新主体在管理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投资的角度,在三个方面阐述了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特色的投资理论。在创新一投资的契机部分,论述了创新与投资的关系,指出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投资而实现的;在信用一投资的来源部分,论述了正常信用与非正常信用的区别,指出只有非常信用才构成投资的来源,信用是启动创新的杠杆;在企业家一投资的主体部分,论述了企业家的基本素质,指出只有企业家才能运用信用杠杆,启动投资,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以人为本的企业家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企业家的内涵、职能及其对企业家素质、行为的影响。经营者只有始终把握“创新”不放 ,并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奉献 ,才能成为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并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家的劳动性质是复杂的人类劳动为逻辑起点,论述了企业家的劳动创造价值,其中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企业家劳动Ⅰ)再生产企业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创新劳动(企业家劳动Ⅱ)创造超额利润。企业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是有界限的,而创新劳动(企业家劳动Ⅱ)创造的价值无法限量。可以通过六大机制来激励企业家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影响企业家薪酬的因素复杂多端,这些因素最终浓缩于企业家的战略管理绩效当中,因而对企业家进行薪酬激励首先要解决的内部制度是企业家战略管理绩效考评。本文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精髓——平衡积分卡的基本原理,从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创新、职员五个战略要素方面来构建企业家的战略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单一财务指标体系重财务层面、轻非财务层面;重内部因素、轻外部因素;重短期、轻长期;重事后、轻过程等缺陷,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揭示了企业家战略管理绩效的内涵,增强了企业家薪酬及其战略管理劳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在深入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政策企业家顺应放权社会、创新管理的要求蓬勃兴起.政策企业家在政策过程中通过宣传观念、界定和重构问题、设立政策议程和政策评估影响公共政策的变迁和创新.虽然政策企业家可能存在风险性和少数人控制公共政策等弊端,但是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政策企业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发挥政策创新的积极作用.总之,政府职能转变下研究政策企业家的政策创新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内容分为7个方面:企业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信息搜集、支持的寻求以及创新操作.综合分析发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表现并不突出,比较而言企业文化管理方面最常出现创新行为,而搜索信息和寻求支持方面的创新行为相对较少.分类比较的结果显示51岁以上的企业家较其他年龄段的企业家更注重企业战略方面的创新行为;41~50岁的企业家较其他年龄段的企业家更注重操作方面的创新行为;民营企业家较其他性质的企业家更注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较非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创新行为更为突出;企业规模越小,企业家创新行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管理创新是当今知识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的主旋律。作为中国企业家,要想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推行管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创新对企业来讲,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企业家而言,则是衡量企业家素质和才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企业家,他们身上所凝聚的创新、进取、合作及责任的企业家精神在技术赶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产业转型中,必须从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4个层面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创业,推进技术进步与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最稀缺的资源不是资本与自然资源,而是企业家精神,尤其是企业家创新精神及其行为,企业家创新行为与企业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企业家创新行为与企业成长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索企业家创新行为在企业成长各阶段的工作要点,并据此提出:在企业的初创期与转型及再成长期,企业家应更多地致力于突破性创新;在企业的成长期与成熟期,企业家应更多地致力于维持中的渐进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