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海外上市地点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香港和新加坡在信息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相差不大,而纳斯达克在这两个方面均存在显著优势。良好的信息环境和制度环境可以减弱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缓解企业面临的代理问题,从而减少企业投资不足或者投资过度的行为。与此相一致,我们发现相比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而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更低,规模小、上市时间短、应计项高、杠杆率低的企业受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纳斯达克上市既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过度,这表明纳斯达克信息环境优势和制度环境优势共同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2.
整体上市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市场资本的集聚,让优势资本高效率的向最优的行业和公司上集中,促进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最终有利于我国各个行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分拆上市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帮助公司不断优化资产质量,培养企业内部的优势项目,为公司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央企要想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笔者在文本中对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的应用背景、优势等做了一定的分析比较,并提出实行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优化组合的央企经营战略,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正整体上市已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基于此,从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意义入手,指出了目前国有企业在整体上市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容量与政策导向、组织结构调整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弄虚作假、欺诈上市,并从进一步完善发行制度、完善我国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法制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建议。2012年5月,国资委党委在《求是》杂志上刊发了文章,指出"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加大国有大型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TCL集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以及随后武钢、宝钢等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实现集团公司主业或主营性资产上市以来.一时间.整体上市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热点。尽管有人认为,企业整体上市不过是一种新的炒作题材,但总体上说,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企业集团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管理优势。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08,(3):9-9
1,投资产品不断丰富,权益类、固定收益类品种不断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投资机会。2,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一批大市值公司相继上市,中国船舶、中国铝业等大型公司重组购并后整体上市.改变了内地市场上市公司的结构,促进了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托宾Q理论观察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发现创业板公司上市前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但在上市的当年及以后年度均处于价值最大化的投资状态,即存在上市前托宾Q<1,上市后托宾Q>1的现象.从高技术企业发展理论与社会资本角度,对其投资动因进行剖析后,本文认为,扩大经营规模是创业板公司投资的内在动因,创业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创业公司投资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整体上市成为国家支持和鼓励的国有企业改制新模式,也是众多央企普遍采用的上市路径。本文通过对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模式的对比分析,阐明了整体上市是国有煤炭企业上市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国概念股利用经济危机带来全球经济疲软投资紧缩的时机,掀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第四轮浪潮。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绿色农业、中国清洁能源、中国阀门、中国高速传媒、中国教育集团等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却面临新一轮停市甚至退市的风险,多只股票退出主板交易,16家公司因信息披露受质疑而停牌。有的中企不仅没有在上市中获得收益,反而承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9年的实际数据,就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代理冲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股权性质与公司规模特征的企业中,由控制权私有收益引发的投资行为扭曲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同时受到由控制权私有收益引起的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的作用,这两种影响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行为状态;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都拥有较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表现在投资决策行为上却各不相同,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呈现出过度投资,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则表现出投资不足;相对大规模公司而言,小规模公司可能呈现出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并呈现出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而大规模公司则更可能表现出过度投资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财务分析是与投资主体有关的,投资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亦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上市企业,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等。由于会计系统只是有选择地反映经济活动,而且它对一项经济活动的确认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再加上会计准则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选择会计方法的自由,使得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准确而合理地了解一个上市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呢?这就需要系统地进行财务分析,本文以杂谈的形式对上市企业的财务分析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战略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化战略可以是“景气战略”,也可以是“不景气战略”。当公司处于景气阶段,蓬勃发展时候,尤其是资金充裕,同时出现跨行业诱惑的时候,公司决策者就想从事跨行业投资。我曾遇到几个公司做这样的事情:IT公司投资房地产,家电企业投资做IT业务,金矿公司投资做医药企业等。更有一些上市公司,筹集到大量资金后,茫然失去方向,不知所措,看到哪个行业兴旺就往哪个行业投。不管其行为是否合理,在战略上,这类公司处于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投资的同伴效应是指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到其参照组内同伴投资的影响。为解决识别同伴效应时面临的参照组有效性问题以及企业决策互相影响的联立性问题,本文选择跨区域的同行业企业作为同伴企业,首次构建了同伴企业的同区域跨行业企业的投资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基于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企业投资决策的同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上市企业投资决策受到跨区域同行业的同伴企业投资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同伴效应在增减变动方向上具有不对称性和乘数效应的基本特征。本文拓展和深化了企业财务决策同伴效应的现有研究,并有助于投资者与监管部门理解同伴效应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司     
中行不排斥优秀民企投资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日前透露,中行已计划明年整体在国内上市,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王兆文称,中行计划引进5家战略投资伙伴,目前正处于洽谈中。中行绝不会因为引入战略投资合作伙伴而贱卖国有资产;而投资者除了跨国企业外,也不排斥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优秀民营企业。 (霍中彦)  相似文献   

14.
李哲  何佳 《管理评论》2008,20(5):9-14
本文考察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模式与发行效率的关系以及整体上市的意义与可行性。通过对1998~2002年间上市的360家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发行效率较高,而分拆上市的国有企业发行效率较低。本文还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案例阐明了促进分拆上市的公司进行整体上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阐述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的优缺点,着重分析了整体上市对于我国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及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我国企业整体上市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魏薇 《经理人》2012,(6):30-35
投资的风险在哪里?进入2012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艾格菲国际有限公司突然爆出摘牌的消息。这家在最近几年冉冉升起的养猪明星企业,上市后股价一度从8美元飙升至20美元,其商业模式和投资手法亦成为许多商学院的案头经典。但这一切去得太快,2011年第一季度爆出大面积亏损后,经营状况急转直下,至2011年末,  相似文献   

17.
赵珊  李桂华 《管理评论》2023,(2):294-305
维护与主要客户的关系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高额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针对少数主要客户的财务依赖与资源分配可能会导致企业整体绩效的次优结果。本文利用2008—2017年期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及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两者关系的潜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关系资产专用性投资和行业竞争度均加剧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不利影响;通过将上市企业按照所有权性质划分为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研究进一步发现,客户集中度对非国有企业绩效的不良影响显著高于国有企业。研究结论为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了理论杠杆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整体上市己经成为证券市场新的热点.2004年以来,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并成功实现整体上市,武钢股份以定向增发收购武钢集团主业的方式实施整体上市,这些以产业整合为主要目的的集团整体上市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公司整体上市到底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财务效应,并对以后企业整体上市选择最优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清 《管理世界》2004,(2):126-130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模式的案例研究 ,揭示了分拆上市的弊端 ,证明了整体上市的可行性 ,为下一步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找到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2003年开始,整体上市就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证券媒体纷纷加入了对于有整体上市迹象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团大股东的连环追踪,许多普通中小投资者也几乎忘却了风险,不惜高位进场,只为赌一个"整体上市"的明天……整体上市已经有定向增发、换股与现金回购、私有化上市子公司等多种模式。本文将现有的整体上市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并且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通过论述,我们将可以知道什么样的企业适用于什么样的模式,这将对未来国有企业的整体上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