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辛弃疾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人们是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同等地看作英雄的。只是《三国演义》问世之后,人们就将曹操视为"奸雄",首先是其"奸",其次为其"雄",是将他作为刘备"仁君"形象的一个反衬。因此,几百年来的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是个"白脸奸  相似文献   

2.
赵炎 《领导文萃》2014,(7):41-44
<正>什么叫备胎?就是挂在汽车某个不显眼的地方。大多时候,它会默默待在那里等机会,比如有个倒霉的轮子出事了,它就开始展示生命亮度了。人这一辈子,均难逃被备胎的命运——孙权都称帝了,还是有很多人把他当备胎。辛弃疾有词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曹操根本不让孙权参与"调胎"。原因很清楚,在曹操的心目中,孙权被备胎了,与原胎要求不符,辈分小(没经过历练,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孙权与曹操、刘备的马上打天下不同,是继承父兄现成基业。孙权即位时只有18岁,本身没有特别出众的政治军事才干,又有江东豪强势力的潜在威胁,政权生存压力最大,却能把江东仕宦集团治理得风生水起,这和他客观承认"多元需求"、合理满足"正当需求"、积极引导"正向需求"、适时弹压"无理要求"的权术运用密不可分。一、客观正视"多元需求"孙权即位之初,周围有一批功高盖主的老臣旧将,文有张昭,武有程普,都是极有个性之人。张昭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朝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程普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朝,曾跟随孙坚讨伐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  相似文献   

4.
孙仲谋智谋     
刘建明 《决策》2012,(1):82-83
面对下属之间的矛盾纠葛,高明的领导者往往能够善于调节利用,把坏事变成好事,让下属把精力和才能用在积极建功上,而不是用在窝里斗上。仲谋,是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的字,曹操曾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孙权的尊称与赞叹。在英雄际会的三国时期,孙权虽无曹操之才干,  相似文献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代豪放词人东坡先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发人们对三国群英争雄的多少感慨!“当今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词)。《三国演义》中,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群……  相似文献   

6.
正"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对吴国当家人孙权的称赞。对喜欢三国历史的人来说,东吴比较有意思。三国之中好像它最低调,却总在夹缝中游刃有余,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后建国,却在三国中享国最久。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对蜀国灭亡后吴国单独与魏国对峙17年的历史一笔带过,轻视之意跃然纸上,但撇开作者的偏见和历史的迷雾,以现代思维来深  相似文献   

7.
马德 《领导文萃》2015,(5):116-118
老大也有装的时候。曹操拿下荆州以后,最大的对手便是孙权了。当然,刘备也算是,但其新败,退于夏口一隅,一时难成气候。对于这一点,孙权心知肚明,"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是的,刘备败了,就只好收拾他了。不过,曹操也不傻,在收拾孙权之前,先得利用他。他写信给孙权,大意是"孤承帝命,奉词伐罪,刘琮束手,荆襄之民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领军人物。在群雄逐鹿的历史进程中,三人成为英雄中的英雄。天下众多的人才,先后归于三人麾下。清代史学家赵翼说,三国之主用人各有不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廿二史札记》卷七)赵翼之论深得历史真谛,但未能探讨曹、刘、孙用  相似文献   

9.
曹操不称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宝座罢了。  相似文献   

10.
正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火烧连营"的故事并不陌生,而创造这一辉煌战绩的陆逊,早期在东吴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壮派将军。在刘备大军压境之时,蒙谋士阚泽推荐,陆逊被孙权所重用,拜为掌管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兵马大都督。任命文书传到虢亭,诸将心中不服。因碍于孙权之命,等到陆逊升帐,众人"勉强参贺",但对陆逊的  相似文献   

11.
刘伟 《领导科学》2012,(21):54-55
年轻干部初入仕途,经验不多,基础不牢,一切都从"新"开始。这与当初的刘备如出一辙。众所周知,刘备是平民英雄。刘备创业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资治通鉴》中记载:"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父亲去世早,母亲也非大家闺秀,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只是虚名,并无皇室后裔之实。一个靠"贩履"为生的家庭,能有多少基业?《三国演义》中也说,刘备的叔父刘元"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江山确实  相似文献   

12.
张秀田 《领导科学》2012,(16):49-50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质,一个组织也有一个组织的气质。组织的气质往往和领袖的气质休戚相关。刘备重义,孙权重情,曹操重法,所以,易中天说,刘备的"政府"像黑帮,孙权的政府像家庭,曹操的"政府"才更像政府。其实,重义的未必  相似文献   

13.
<正>刘备和曹操、孙权不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占据中原,孙权也拥有江东,刘备则"众寡无立锥之地"。如果不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难以成就三分基业的。可以说,刘备是以公正为先、公平为本、巧妙平衡赢得蜀汉天下的。一、知人善任,公正为先刘备深知,要想求得人才,不仅要礼贤下士,更要知人善任,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有归属感,唯有如此,才能招来更多的人才。这既在客观上实现了公正,也能确保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公正  相似文献   

14.
重读《三国》,颇有新得。曹操、刘备、孙权三雄性格各有缺陷,却为何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呢芽然而只要略知三国的人,都不难从这三位杰出的领导者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思贤若渴,极其重视和爱惜人才。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曹操之爱才自不殆言: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张颌“暗中称奇”;见贾诩“对答如流,甚爱之”;见许攸“不及鞋履,跣足相迎”。至于曹操礼遇关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由此他才能打造三国中最强大的人才阵营。刘备尊贤识人更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就是英雄演义;笔者认为,《三国演义》还是领导演义.三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较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领导者带着各自的谋臣武将,通过长期的抢山夺城,争王称霸的过程.笔者认为,此三人中,"枭雄"曹操才是最杰出的领导者,至少从结局来看,他得到的地盘与人口都是最多的. 一、领导作用巧妙发挥 现代管理学认为,领导者在组织部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具体要发挥指挥、协调和激励三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元208年,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荆州,志得意满,挥斥方遒,正是顺江而下、踏平东吴、一统海内的好时机。当此大军压境之际,孤悬于东南一隅的东吴自然上下震恐、人情汹惧。战,多半是败;和,曹操必不允许;降,生灵不免涂炭。抗曹或者迎曹,从孙权至文武百官,都在心里艰难地盘算着。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等孙权起来去更衣,鲁肃追之于宇  相似文献   

17.
风气     
正人的模仿本能往往终生不竭。人一生都在搜集别人行为的"样本",一旦自己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想一想别人是怎样解决的。这是一门极其严肃的功课。所谓风气,就是大家都模仿一个人,或者大家彼此模仿。太史公作《游侠列传》,特别标明游侠人物间的历史关系:曹沫之后一  相似文献   

18.
寇奚慈 《领导文萃》2010,(8):101-105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9.
余竞跃 《领导文萃》2014,(23):59-61
正虽然,魏文帝曹丕说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让我们这些读书为文之人倍感自豪的话;虽然,他还写过"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情文并茂、才气盎然的千古佳句;虽然,他基本上是曹操众多儿子当中最合格的继承者,而且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我还是要很不客气地说:"我非常讨厌这个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20.
正是关公威名正盛之际,吕蒙建议孙权与曹操争夺徐州,自己愿意率兵与关羽对战,攻取荆州。吕蒙辞了孙权,回到陆口,早有探马来报:荆州沿河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处皆有烽火台,关羽打襄阳时,对荆州防务不敢松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