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郭芬 《公共关系》2001,(12):35-36
“组织的良心”即公关人员不但从组织的利益出发设计自己的行为,还从公众的利益出发设计自己的行为,力求使组织和公众双方达到双赢。公关人员扮演“组织的良心”这种角色要求实质上是对公关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由公关职业性质决定的。美国一些权威公关著作这样描述公共关系:“公关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为公众利益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单位谋私利。最理想的是,公关活动既有利于单位又同样有益于公众,是单位和公众利益的统一”;“公关是公众的一种工具,公众利用它使自己的愿望和利益为我们社会中的机构所注意。他代表公众向那些反映迟钝的组织说话,进行解释,也代表那些组织向公众说话”。可见,对组织与公众利益的双重关注是公关的实质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公共关系”一词有“关系状态”、“行为(工作)”、“学科”三层含义。关系状态意义上的公共关系究竟是指什么关系?其本质特征(或曰基本性质)是什么?其在社会关系总体中如何分布存在,有何价值与意义?是人们从事公关工作,研究公共关系学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的基本问题。但迄  相似文献   

3.
王东贞 《职业时空》2008,4(7):39-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规定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堂要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要使学生在富于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搜集处理信息,多元地感悟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雷先生在《公关世界》95年第2期上撰文,提出了一个观点——“内部公关”不应属于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对象。其理由之一是“这是一个逻辑悖论”,即员工不能既是公关的主体,又是公关的客体。王安军先生又在《公关世界》95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这不是逻辑悖论。其理由之一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完全可能既是某行为的主体,又是该行为的客体”的。笔者不打算对双方的争论焦点(“内部公关”是否属于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加以评论,只想从逻辑学的角度对王文的论据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公关世界》杂志95年第11期发表了张雷同志答本人的文章《“员工”是不是企业公关对象》(以下简称《“员工”》。该文坚持认为“不应把内部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并表述了几条理由。《“员工”》一文认为,“把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在逻辑上说不通”。其理由是:员工是企业这个主体的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因此员工就是企业主体。这一点该文作者曾在一篇叫作《企业公关和企业公关学的哲学思考》(《公关世界》95.2)的文章中表述得很清楚:“既然企业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企业,它就应该包括企业的所有员工,他们都是企业公关行为的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6.
“红楼之歌”效应———谈公关捐赠战略□黄越在公关交往活动中,捐赠可以说是公关整体的一种天然性动机行为。区别只是“送”的结果不同,这不同的结果又取决于不同送法,而不同的送法才显出策划的高下。本文以“红楼之歌”的唱响为例,略说“公关捐赠”的一斑。1990...  相似文献   

7.
《公关世界》2010,(11):83-83
1、所谓公共关系危机。简称公关危机,是指企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因某种非常性因素引起的表现出某种危险的非常态状态,它是企业公共关系严重恶化的反映,在众多的危机中只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当公关公关危机发生时,企业组织对其内部应采取的对策是什么?对受害者应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公关的概念进入中国已近20年,然而什么是公关?公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公关需要做什么?有些人还说不清楚。普及公关概念,提高人们的公关意识,成为公关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张中锋,凭着对公关事业的热情与执著,高扬“公关职业化”旗帜,领军“中国公关万里行”。年轻一代公关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理解并诠释着公关的涵义,可贵的是这种大胆的实践,为公关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并成为中国公关事业发展的推进剂。——笔者  相似文献   

9.
喧嚣一时的“儿童退烧药事件”已渐趋沉寂,回顾事件主角——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面对“尼美舒利”危机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公关行为,笔者认为其偏离了医药企业公关的价值,远离了企业社会责任,闲此它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公关世界》创刊30周年之际,杂志社编辑邀我分享个人感悟,我欣然从命。《公关世界》是传布公关思想、聚集公关同仁的重要平台,我愿借此机会以微薄之力鼓与呼。常言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而如今身处沧海桑田的历史剧变中,我国公共关系该如何立世?笔者以为,公关的价值只能体现在对人类实践的专业指导上,唯有入世,直面现实,披荆斩棘,充分释放公共关系引领人类进步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一、了解上司所属类型是进言成功的前提这里所谓“上司所属类型”,主要指上司在公务上充当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时所属类型。至于他在家中或者在机关充当同事角色,充当下级角色时属于什么类型,则可不必过多揣摸,因为这些与他充当领导者、决策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有诸多不同。我们大部分下级工作人员,出于职业的本能,加上在单位朝夕相处,对自己的上司大致都有相当了解。问题在于,这种了解往往停留在表层上,停  相似文献   

12.
如果那些战功累累的公关专家肯说出自己成功秘诀的话,“灵活”无疑会是排在第一位的原则。什么灵活?方式灵活,方法灵活,语言灵话……而归根结蒂是———思维灵活。熟知公关思维的有效角度,是公关思维灵活起来的重要基础。对方、己方、公关内容和公关大环境(即民族、...  相似文献   

13.
强化企业公关,要做的具体工作很多,首要和急迫的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公关认识,这种认识涉及的面较广,其中最重要的概括起来是“五个明确”、“五个破除”:一要明确,公关就在诸位身边,必须破除神秘论。一提公关,有些人就以为是洋货、舶来品。其实并不尽然。系统的公共关系学,我国确实是从外国引进的,但零散的带有公关色彩的知识、技巧、活动等,我国早就有之。我们经常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强调的“人和”,实际  相似文献   

14.
《公关世界》2022,(15):128-129
<正>在走进公关的世界前问大家一个问题,公关是什么?或许有的人听到了“公关”就想起了2020年的一部公关电视剧《完美关系》,并说道“公关就是把危机事件变成转机”。其实这个回答既正确了,又没完全正确。《完美关系》里面大部分展示的是公关的一部分“危机公关”,而另一部分“品牌公关”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公关活动的规范化,即公关的目的、手段、方式、语言是否符合公关的要求,是企业公关成败的关键。进入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企业,要想使自己的形象好,知名度高,首先,供给用户的必须是高质量的商品,以此为前提,就应特别注意公关,即企业的外交活动,这集中体现在企业的厂长(经理),公关人员、推销员、采购员等有关直接参与购销活动的人员身上。因此,企业欲想在公关活动中取得成功,切忌以下十个方面的企业行为。强硬公关“强硬公关”其特征是企业人员在公关活动中以老大自居、主要表现在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厂或拥有名优产品、促销商品…  相似文献   

16.
读了《公关世界》1996年第二期陈国明同学的文章“公关教学忧思录”以后,深有同感。关于我国公共关系专业的教学,除了文章中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公共关系专业的教师,我想就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公关基本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拖了公关教育的后腿 学生们在学了公共关系学课程之后,普遍的一个印象就是,公共关系学没有什么东西可学。从公共关系的定义不统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不明确,到公共关系学的体系不成熟等等,似乎公共关系学除了几条枯燥的原则之外,再就是别的学科的一个大拼盘。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感到公共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底人民日报连发三篇文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需要依法运行》、 《黑公关网上闹得欢》,矛头直指网络"黑公关". "黑公关"实际上是网络公关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本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理念,在网站和当事企业、个人之间充当着"掮客"角色.而隐藏在其后的,则是一条由推手、枪手、水军组成的庞大的邪恶链条.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阐述。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而要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新媒体环境下,公关公司、企业公关部迎来了新的课题、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本文着重针对公关公司、企业公关部从业者的角色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本文对公关公司、企业公关部的角色进行了分析,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作为跨界行为者,公关从业者需要承担任务相关的显性角色和维护相关的隐性角色。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公关教育20年成果表彰暨中国首届优秀公关案例大赛颁奖典礼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什么?春天——春雷、春之声、春天的脚步。中国公关教育界和公关实践界精英汇聚人民大会堂,检阅双顶公关成果,共享两份喜悦,倾听他们发自肺腑的声音,触摸中国公关市场的脉动,沐浴中国公关业风云人物的激情,感受公关人士鲜明特质。本刊作为这次盛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可谓收益良多。如此盛景,愿与广大读者共享。本期对“颁奖典礼”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大篇幅的报道,力图将这一难得的公关盛宴原汁原味地奉献给广大读者。春天,虽然是这次活动发射出来的信息,但整个中国公关界应该是这份春天的所有者。“超级女声”是2005年,中国公关界公认的“天字第一号”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