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指通过选定资源承载力的理想状态作为参照区,以该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为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的资源存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研究区内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吉林省与全国比较,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始终在50%以上,说明对吉林省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承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计算了1988—2012年间北疆城镇区域的相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北疆城镇区域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北疆城镇区域: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发展呈现波段变化、总体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且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始终比较稳定,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人口剧增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人口剧增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深层次思考彭珂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它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着社会的变迁。经济发展又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为前提,没有资源的消耗,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作为主体,是连结二...  相似文献   

4.
第三,它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中,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超过其生长量,就会导致其再生产能力的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甚至影响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则成为空谈。而小康社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能力的社会,但过度人口规模却极大地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最终阻碍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的人口总量也使我国人均占有资源严重短缺。以耕地为例,  相似文献   

5.
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建立及量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人口承载力概念、内涵、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渊源,可归结为从容量、阈值、能力等角度分别进行的研究。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放式条件分析框架下的人口承载力已从简单意义上的"量"演变为复杂状况下"量"与"性"才能研究的目标对象。开放式条件作为现今必需的研究背景,结合环境和资源的相对稳定性、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大小的适应性,有必要建立衡量和评价人口承载力"质量"的指标系。通过围绕社会经济状况、环境资源、区域人口状况三系统讨论了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构建与量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关系区域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下,一国一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客观上是有一定的合理限度或适度范围的。目前,国内关于人口承载量或承载力的研究正在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逐步引向深化。这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承担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该项研究认为,从现状近期和中期人口需求与当地资源及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看,全国可分为三类地区:即富余地区、临界地区和超载地区。然而,仅从资源角度研究人口承载力及其与人口的关系不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资源承载力相对富余的地区其经济承载力未必富余,而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地区经济承载力却有可能是相对富余的。事实上,仅从经济或资源角度出发研究问题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综合考  相似文献   

7.
《人口学刊》2015,(6):68-75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要重点实施的战略性任务之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内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集约高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将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完善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循环经济建设,本文基于两者的发展内涵和重点评价领域,构建由循环城镇建设、产业优化升级、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四个领域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2008~2013年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和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8~201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评分逐年上升,整体发展状态良好。细化到各领域来看,我国现阶段较为注重循环城镇节能、节约建设和产业优化升级,两者的评价曲线相近,评分逐年增加,发展势头强劲;但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领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两者的评价曲线都出现上下波动的状况,没有形成稳定的上升趋势。下一步新型城镇化循环经济建设工作中,要加大循环经济的资源循环化利用和污染物减排,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和资源环境关系的总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各地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极其明显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资金、人才相对集中,但人口与资源缺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中西部地区有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口也相对稀疏,但缺乏资金和技术,开发缓慢。本文借助于统计数据,从农业资源及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人口分布与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评价,并分别对由以经济和资源问题为主而引起的人口超载的地区,提出了人口与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有利于缓解不同类型地区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现实,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追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围绕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本文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福建省人口、资源、环境所决定的人口承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提升人口承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劳动力、消费、储蓄和其他社会问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随着老龄化峰值的到来,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露,我国应该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抓住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较轻的黄金时期,在人口老龄化峰值来临之前,扬长避短,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 ,社会保障给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使劳动力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 ,促进了经济向前发展 ;但另一方面 ,它增加了政府开支 ,导致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用于消费 ,影响了资本积累 ,出现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比例失调 ,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 ,又阻碍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必须考虑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 ,使二者保持正常比例 ,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K Zhu 《人口研究》1982,(3):50-51
The Yemen Arab Republic conducted a national census on February 1, 1975 and collected accurate an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opulation research. Such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various factors in this country'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o set up a longterm plan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is census,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was 4,705,337. About 54.4% of its population was under the age of 16, and the average age for the population was 16. This young age population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need employment is high, and the pressure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rong. Because of a poor living standard and backward health care, the birthrate and death rate have remained very high,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very slow. Because of the poor geographical con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country is rather scattered. Every residential area has an average population of less than 83 persons, and this is a great obstacle in the country'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level and education remain very backward, and the illiteracy rate is high. The illiteracy rate among women is 97.6%. Most women do not participate in social labor. In the labor market, the percentage of underage workers is extremely high. Many young children have to work to support themselves because of the backward economy and poor living conditions. All these are obstacles to this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评价与推进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 ,这一落后状况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必须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重点分析了人口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意识到人口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因此,文章最后提出消除人口城镇化消极影响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劳动力资源减少 ,劳动年龄人口老化 ;老年人赡养系数增加 ,总供养系数上升 ,国家用于老年人的支出增多 ;有储蓄能力的人口及储蓄额减少 ;家庭赡养照料老人的资源减少 ,功能弱化等诸多不利影响 ,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对立的矛盾 ,只要深化老年科学研究 ,增强全社会的老龄化意识 ,及时采取科学的对策与措施 ,充分利用老龄化的有利因素 ,老龄化与社会经济是完全可以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人口政策是宏观调控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政策 ,是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战略政策。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如何 ,将会极大地影响这个国家的人口发展 ,影响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进而影响到国家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的人口政策 ,在促使人力资源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提高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再就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少宽 《南方人口》2002,17(2):34-39
下岗失业人员也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 ,开发与再开发下岗失业人员这种人力资源 ,是深化改革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开发这一资源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再就业培训 ,指出了目前我国再就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退休年龄是否应该调整?——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诣 《西北人口》2006,(5):32-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医疗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压力。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19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退休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退休年龄,因而是否应该调整退休年龄也成为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我国应该提高退休年龄;但是,推延退休也面临一些矛盾,因此有学者提出目前应维持现行退休年龄。本文对正反两方面观点分别进行归纳梳理并介绍了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如松  陈亮 《人口研究》2007,31(2):1-14
区域人口分布态势是由地区资源、环境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渊源决定的。本文在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对已有研究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人口变动的生态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人口、资源、环境耦合与调控的人口生态学方法,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育以及人口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