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球伦理提出的时代背景是全球化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全球性问题的显现。全球伦理是避免相对主义的伦理,是相对于区域性伦理而言的、普世同质意义上的、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应该共同遵守的伦理,是"全球意识伦理",指向全球性共同问题的、最低限度的底线伦理,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伦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牢固的伦理基础,是由多种伦理价值支撑的现代化。这些伦理价值主要包括: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公正伦理具体化,因而蕴含着公正伦理;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以此来消解人的异化,因而蕴含着人道伦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诉求,以善待自然为基本要求,走绿色发展之路,因而蕴含着共生伦理;中国式现代化以世界和平发展为价值诉求,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基本要求,走世界和平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新路,因而蕴含着合作伦理。四大伦理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伦理价值原则,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价值规范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既奠立于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也厚植于伦理正当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当代小说从政治伦理、精英伦理再到个体伦理的叙事价值的迁移,形成内涵各异的小说话语范式:政治伦理规约下的人民伦理大叙事;精英伦理指向性的启蒙现代性叙事;以个体化、生活化和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的小说叙事伦理。这些变化表明文学在不断地被边缘化、市场化的同时,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和屈从,将会随着文学自律意识的复苏而逐渐消除,文学将重新疏通整理自身的叙事经纬,构建自身的叙事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4.
政治伦理可分为政党伦理、政制伦理和政员伦理。政党伦理的核心是崇尚民主,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现则要靠科学合理的政治制度设计。政治制度伦理的核心是权力制衡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政治伦理就每个参政者而言就是政员伦理,它是政治伦理的个体表现,要旨是勤政廉政。  相似文献   

5.
政治伦理是邓小平政治实践的重要维度,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伦理内核和伦理基准。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权力意识是他的主要政治意识伦理思想。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上高度关注政治制度的合理性问题、高度关注政治制度的善性问题、重视发挥政治制度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示范的作用。在政治行为上坚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和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中国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6.
政治伦理是邓小平政治实践的重要维度,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伦理内核和伦理基准。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权力意识是他的主要政治意识伦理思想。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上高度关注政治制度的合理性问题、高度关注政治制度的善性问题、重视发挥政治制度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示范的作用。在政治行为上坚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和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中国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7.
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中的美德思想、美德典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动力,儒家倡导的历代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因素,儒家代表人物提出的一些伦理思想作为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还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革“时期特定的政治文化使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领袖、阶级关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在“样板戏“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由人民与政党之间的恩情形成了政治伦理,由阶级内部的友爱与阶级之间的仇恨形成了革命伦理。政治伦理的性质决定了革命伦理的特点,革命伦理的内在关系反过来证明了政治伦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发展中要处理好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人工智能设计与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人工智能伦理与人工智能法律的关系.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很可能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道德主体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瓶颈问题等.针对这些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现实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彰显人民利益至上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二要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构建权责高度一致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三要坚持多主体参与原则,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四要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建立文理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五要坚持开放共享原则,构建面向世界的人工智能伦理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发展中要处理好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人工智能设计与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人工智能伦理与人工智能法律的关系.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很可能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道德主体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瓶颈问题等.针对这些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现实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彰显人民利益至上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二要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构建权责高度一致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三要坚持多主体参与原则,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四要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建立文理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五要坚持开放共享原则,构建面向世界的人工智能伦理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伦理不能化约为个人伦理,但包含德性伦理。德性伦理以行为者的德性为核心,以其幸福为目标指向。企业伦理既包括规范伦理,也包括德性伦理,其中德性伦理是企业家和员工所应具备的经济美德,其德性观、实践论视野、团体论视野、幸福观和成功观都有力地支持着企业伦理,但德性伦理还需要规范伦理作为副本,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度伦理及其二维互动向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伦理概念的界定使制度和伦理之间的关系明晰化,其中所包括的制度的伦理化和伦理的制度化两个互动向度问题内涵深刻.从探索制度伦理的可能性依据着手,阐发二者的辩证价值关系,追求公正制度的实体保障功能与伦理精神的价值指导作用的平衡,促使人们能够对建构合理伦理秩序的制度有所重视,并从中汲取出凝结符合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以促进制度创新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难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难题产生的原因:与道德教育者的缺位有关;与网络社会道德调控的机制缺陷有关;与青少年成长的身心特点有关;与青少年的现实伦理问题有关。提出了解决网络伦理难题的对策:构建科学的网络伦理观;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网络道德教育的综合机制;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网络活动,为青少年学生轻负减压;实行网上内容的分级过滤;坚持网络伦理教育与现实伦理教育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自由从古希腊开始就从人们的伦理实践得到说明。康德以后,黑格尔从现实的个人的社会条件出发,阐明了他的伦理自由观。在现代社会,自由的现实意义在于成为社会现代化动力系统的构成环节,每个人的自由只有在理性设计和伦理实践中组织和改造社会关系,保障个人财产权和人格独立才是可能的。我们要建设持久的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就在于通过社会的伦理实践来确立全社会认同的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建立一个伸张正义的法律制度,实现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和自身身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执政伦理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执政价值理念,以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多党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执政制度伦理,以才德兼备为总要求的执政主体德性,以整顿党的作风建设、树立先进道德典型、加强党员道德修养等为具体途径的执政伦理建设。这些精辟的思想在新时期无疑可以引发许多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在社会体制改革进程中,能否滋养出国民的现代伦理意识,是中国现代道德转型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其国民道德转型只能在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完成。在社会体制改革中同样可以完成:(1)革命传统与国民伦理意识的综合;(2)国民道德与国家伦理形象的综合,以此滋养出国民的现代伦理意识,为实现国民道德转型奠定现代形态,进而促使国民道德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兼相爱"与"交相利"的义利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整体主义思想、"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的民本主义思想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的道德实践精神.其伦理思想在当代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准则和"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有着十分深厚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8.
教师德性伦理的结构体系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师伦理主要包括教师制度伦理和教师德性伦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强制性与自觉性、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关系。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伦理水平,不能单靠教师制度伦理的强制性约束,而应正确把握教师制度伦理与教师德性伦理的关系,搞清教师德性伦理的结构体系,建立教师德性伦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伦理的初步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伦理是人们在电子信息网络上交往的道德准则。它形成于虚拟空间之中,有别于传统的伦理关系。因此,从网络知识与伦理原理的融合上探索并初步建构网络伦理,既是当前网络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将来伦理学向信息社会过渡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基因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希望,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道德伦理的困惑,面对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的冲突,人类应该寻求和依靠理性,既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又要维护人性与人权,实现技术上和道德观念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