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分配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继党的十三大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之后,改变单一按劳分配模式的又一重大理论突破,必将对分配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那么事业单位是否可以引入按生产要素分配呢?笔者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服务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即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何静 《决策探索》2005,(12):37-3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生产要素一部分的知识性要素以其高智力、高知识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强势要素,劳动却日趋呈现出一种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的弊端日益显著。顺应历史的潮流,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及时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中多种分配方式中最突出的就是按要素分配。尽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有其先进性和合理性。但它仍是对按劳分配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是新时期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的体制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理论中,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用公式表述,即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这一公式中。“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二者是被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的,而且,两者间的关系是一种固定的关系,即“各尽所能”位于“按劳分配”之前。尽管人们在涉及这一公式时通常只把注意力放在“按劳分配”上,而对“各尽所能”略而不提,这样做,显然只是为了将焦点集中到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上,并不意味着将“各尽所能”摒弃于公式之外,或  相似文献   

5.
杨沛沛 《经营管理者》2009,(21):358-358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着重讲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法权",为国家消亡创造条件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弄清按劳分配的性质,正确实行这一原则,并正确的看待资产阶级法权,对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的一条客观规律和分配原则,经典作家早已有所论述。但在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全民所有制企业按劳分配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怎样的,具有什么特点,在理论上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在财富积累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不同阶层和个人财富拥有量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  相似文献   

8.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同工同酬体现着两个价值取向:确保贯彻按劳分配这个大原则,即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应得到同等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9.
刘玲  王其凤 《决策》2000,(12):29-3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欢呼社会进步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的就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条件下,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景 《管理科学文摘》2009,(16):250-250
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的建立是近年来我围医院管理者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机制,要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我们要打破传统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利益差别及其调节问题邵雷在我国,实现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合理地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但正确地看待现今存在的人们利益间的差别并进行合理地调节,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利益羡别是社会经济发展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没有任何区别,“除了自己的劳动,谁也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因此,个人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者“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和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收录其中的119篇文献中,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如何走我们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为我们正确、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过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对此解释并不十分明确,经济学教科书和课堂上灌输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一般表述为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此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我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劳动定额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编制计划、合理组织生产、实行经济核算、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价值源泉和财富源泉的区别和联系,如何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现实中国的正确涵义,在实践中要不断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原则呢?  相似文献   

18.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经历多次改革,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按劳分配、优劳优酬",以"绩效"为依据的分配制度。本文主要对高校收入分配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高校收入分配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并就如何完善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对这个提法,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予以正确地理解。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经济条件下,有必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一、要把参…  相似文献   

20.
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得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第一轮承包到期的企业要抓紧签订第二轮承包合同,以稳定企业。要继续坚持厂长责任制,执行《企业法》和中央九号文件,充分发挥厂长的中心地位和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积极发展企业集团,推动企业联合和兼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起全面反映职工劳动质量和数量的工资制度,继续完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通过试点,积极稳妥地逐步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在企业职工的选用、考核、晋级、奖惩等方面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