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和本质,指出审美主体(诗人自己)的强烈抒情、诗人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个性的显现是其主要特征。审美容体的神奇性,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也是其重要特征。作者肯定了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积极意义,并指出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及艺术想象在文学创造中的心理功能,及其在创作中的地位。进而阐明艺术想象的本质就是形象思维;并从文学创作的艺术思维过程中,论述了艺术想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内在联系。最后,本文深一层地把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即艺术的形象思维与一般的形象思维即一般的想象,作了区别。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高标,对后世文人、文学的影响巨大,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在行为和创作上都深受屈原精神的影响。他一直关注纪念屈原的建筑物和民俗活动,这些都成为其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他追步屈子精神,初心不忘、坚韧不拔,为政一方则关注民生、抚恤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刘禹锡效法屈原改造民歌,创作《竹枝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创作中借鉴了大量屈原的经验,善用比兴手法,发扬屈原“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探讨天人关系,提出“天人交相胜”,是中唐时期哲学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屈原与但丁     
继承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张开想象的翅膀,以作者自己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运用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描绘奇异诡谲的事物,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在中国由屈原发轫,在西方则由但丁滥觞。西方文人创作浪漫主义作品,并非由但丁始作俑,早在希腊罗马文...  相似文献   

5.
王逸《招隐士序》其义明顺,它强调的是淮南小山在共时性的心理时空平台下招屈的创作依据;代屈原而“章”其“志”是《招隐士》得入《楚辞》而《吊屈原赋》等与屈原相关的作品不得入之重要原因;从屈原幽隐山中的悲凄身世和时人对隐士的认识与接受等角度考察之,屈原被称为“隐士”没有任何问题,《招隐士》所招对象为屈原不容置疑;以《文选》、《艺文类聚》等否定淮南小山的著作权,似得而实失。  相似文献   

6.
试论电视剧《屈原》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是新近推出的一部具有相当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电视连续剧,对当下电视剧创作不乏深远的艺术启示。本文试图就其历史想象、审美形式和对特定地域文化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九歌》是屈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独具一格和具有特殊内容的抒情歌集。它是屈原根据民间的祀神歌舞创作而成的。有人认为它代表了屈原期创作的艺术高峰,这不为妄评。由屈原加工创作的《九歌》几千年来能吸引历代者反复吟诵,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这是有共根本原因的。《九歌》不仅仅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以其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而取得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有其一定的贡献,犹如璀璨珍珠一样吸引着后世人们去欣赏它,探索它。我认为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的完整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而情感作为心理的活动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整个心理活动——即感觉、知觉、表象和抽象思维之中。通过分析情感与感觉、知觉、表象和抽象思维的关系,以及情感所具备的自身特点。可以看出情感作用、影响于文学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所以情感对于文学创作就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是:1、对于文学创作的促动作用:2、在文学创作的想象中发挥着组织素材的作用:3、为文学创作中的想象定向:4、对文学创作中表象活动起着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9.
《屈原》作为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无疑也是郭沫叵本人独具特色的史剧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本文拟结合《屈原》的具体内容,从“史剧创作的目的”、“史剧创作的原则”、“史剧创作的方法”三个方面,对郭沫若的史剧理论作一扼要述评。  相似文献   

10.
识别美、创造美要有相当的文学鉴赏力,即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艺术家在创作文本时可运用超现实的想象等手法将主观情感意愿融入对客观事物信息的加工中去,然而文本意义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读者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在其中充当桥梁的审美想象。本文仅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和文学鉴赏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谈起,阐明审美想象力在文学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屈赋创作论》采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重点探讨了屈原创作的心理、情感动力、创作过程及创作成就,这在历来的屈原及其辞赋研究中,是较为薄弱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班固尊敬屈原,推崇《离骚》,长期从事屈原研究,别具只眼地指出屈原性格的悲剧特征;另外,他论屈原创作能博采众说,自成一家。论屈原事迹,从实际出发。总之,班固的屈原研究不乏独到的见解,更表现出严谨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一位奇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像一株绚丽夺目的奇葩,开放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花圃中。他写诗呕心沥血,以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奇峭瑰丽的独特诗风,尤其是描写音乐演奏的诗歌,更是别具特色.李贺一生创作了240多首诗歌,音乐诗虽然篇目不多,但想象丰富.构思奇巧,感情炽烈,艺术手法新颖别致,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主要拟就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申胡子咸篥歌》、《龙夜吟》、《听颖师琴歌》等作品来浅谈一下李贺音乐诗的艺术风格。一、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李贺的音乐诗继承了屈原…  相似文献   

14.
屈原是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开派大师 ,其创作手法代代承传 ,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高不可撼。形成屈原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屈原的个性心理机制是原动力 ;屈原的审美理想是思想基础 ;楚国悠久的文化积淀为诗人的浪漫演绎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思想解放的战国时代为诗人个性的张扬和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对宋玉及其作品的再评价易小松奇思幻想、惊鸿绝采的楚辞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创作楚辞的伟大诗人屈原历来为人们所倾慕、崇敬。多少年来,楚辞学,或日届学,即以屈原及其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成了庞大而深远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表现为论文数量多,新...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咏物诗的开山之祖。屈原将个人身世之慨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相结合,创立了“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这也成为历代咏物诗创作的圭臬;另一方面,屈原的《橘颂》以橘喻人,是咏物诗创作的典范之作,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首咏物诗。  相似文献   

17.
四型屈原论     
屈原研究中出现的诸多凿枘之处 ,概由于历史上客观存在着四种型态的屈原 ,即历史真实的屈原 ,政治斗争中的屈原 ,民间信仰中的屈原以及文化精神中的屈原。对四型屈原的分析与评价是解答屈原研究中“千古之谜”的钥匙。屈原学研究需要一种宽容的心态与深入“彼在”的精神 ,借鉴与倡扬应该切合实际 ,为我所用 ,这才能体现屈原的真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创作的楚辞体文学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源头。由于朝代邈远,战乱频仍,使很多关于屈原的珍贵史料荡然无存,因此,对这样一位重要的作家,关于其生平的材料却只有一鳞半爪,使后世的研究者对其人其作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关于其生辰的争论一直是个焦点,自王逸,朱熹各自提出关于屈原出生日期的观点以来,关于屈原生辰的研究便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代,更是对屈原的生辰进行前所未有的实证性研究。本文尽量穷尽关于屈原生辰的研究成果,以期能给后来研究者提供这一论题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审美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那么审丑的哲学基础则是非理性主义。因此,与审美更多关注人的外在征服自然的理性能力相比,审丑则更多关注人自身的非理性能力,即人的本能欲望、病态人格,以及生命被异化等现象。总的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审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生命欲望的接受与认可;二是对人格扭曲和心理变态等生命非正常现象的揭示;三是对虚无主义思想所造成的生命被异化现象加以批判。作者的审丑意识不但使其创作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对当时占主流的"自然派"所体现出来的崇高风格,亦起到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屈原是中国古代传统士人精神的杰出代表.他生活在一个充满荒谬的非理性世界之中,他的生命就是反抗荒谬的生命.屈原作品和他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而又一一对应,作品的不同体式和风格与他心绪、理性思考所得也存在着对应关系.这正符合艺术修辞学所包含的信念,即创作主体的作品和他创作作品时的心态存在对应关系.后结构主义者德鲁兹建构了一套社会发展历程的模式符码化--超符码化--解符码化--再符码化.这个模式所反映的矛盾的结构运动和屈原的生命历程及其代表作存在对应关系.从这三者出发,可以对屈原生命历程作一修辞学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