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常紧跟在动词谓语后面。这时的“到”作为词素呢,还是作为介词或动词?这个问题,由于目前语法学界还没有统一意见,使教者和学者都感到无所适从。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在此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到”在动词谓语后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单音节动词后;二是在双音节动词后。下面分别讨论。 一、单音节动词后面的“到” 1“到”作为词素和单音节动词相结合。后面带宾语。例:  相似文献   

2.
“得”前的双音节动词:(一)它们不一定是富于口语性的;(二)本身大都可以包含某种结果的意思;(三)并列式与后补式结构的动词也可以带“得”进入实际语用。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载……载……”式,共二十二例(除去相同者)。在《诗经》一书中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句式并不多见,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这种句式姑且称之为“载A载B”式。这种句式,就内部结构而言,“A”、“B”词性相同,均为动词或形容词;词义也是相互联系的。“载A”、“载B”为并列关系,一般可以逆置而语义不变。尽管如此,“载A载B”式亦可根据语法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甲类:近义式。这种类型“A”和“B”词义相近,浑言则同,析言有别,合起来表示同一动作持续不断或强调这一动作行为不同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在较多句法结构中受到限制,受到限制的原因以往研究多从韵律来进行解释,但单双音节动词在指称化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对立差异。单音节动词指称性弱,指称化难;双音节及多音节复合动词指称性强,指称化易。在需要指称化的句法结构中,单音节动词由于不能指称化而受到限制,不能使用,而双音节及多音节词可以使用。单音节动词指称化受限的原因又与汉语词法、句法特征密切相关。其中,双音节及多音节动词词法结构中存在“词内句法结构”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宿松话中的一种特殊双宾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松话双宾B式是一种特殊句式,进入双宾B式的动词都必须具有“给予”义,这些动词可分为典型“给予”义动词和非典型“给予”义动词。双宾B式具有极强的制约性和句式赋义性。双宾B式来源于省略了介词的介宾补语式。  相似文献   

6.
一、说明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宁德方言属闽语闽东方言区侯官片。宁德方言动词重叠现象相当普遍,本文研究动词重叠限于单音节动词(单音节动词记作v),对宁德方言中含有动词重叠的句子进行初步的描写与分析,从重叠方式、表义特点、对句式的要求等方面来揭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 二、重叠方式与表义特点 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分别叙述主要的几种类型。 2.1 VV咧(VVV咧) 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为VV或VVV,加后附成分“咧[α]”(“咧”读轻声,相当于普通 2.1.1 关于B段  相似文献   

7.
论“动啊动啊”及其有关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单音节动词后面分别缀以助词“啊”,并列组成“动啊动啊”结构格式。本文讨论这种结构格式以及和它有关的格式,着重分析它们的意义和句法功能。 “动啊动啊”中的两个单音节动词有相同和不同两种形式,分别写作“A啊A啊”和“A啊B啊”。和它有关的格式主要的有“A啊A”、“A啊A的”和“A啊B的”。它们都是动词性结构。 一、“A啊A啊”和“A啊A” A啊A的” “A啊A啊”和“A啊A”、“A啊A的”中,两个动词迭用,是迭词式并列结构。后两种格式与前者相比较,只有细微差别,可看作是前者的变体。 (一) “A啊A啊” 1 “A啊A啊”这种结构格式表示同一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反复绵延。例如: (1)有时候他读呀读呀,好象记住了单词,可默写的时候,又错了。(《为革命勤奋学习》8页) (2)范郎死了,她坐在长城根下,哭啊哭啊,哭倒了万里长城,自己也跳海自尽了。<《杨朔散文选》213页) (3)小江想呀想呀,果断地做出决定:不管怎么着,先去看看贾老板留下暗号没有。(胡正言、阎世宏《鸡鸣山下》205页) 这种结构格式多用于第三人称陈述句中,在句中经常充当误用语。如例(1):也充当复句的  相似文献   

8.
动词、形容词的重迭式,在许多语言里都存在,但重迭的语法意义和形式则各有不同。以汉语来说,动词重迭表示“偏量”。如:看看、说说,表示“看一下”、“说一下”之意。单音节词重迭连说两次:说说、笑笑;双音节重迭则把原词连说两次: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形容词重迭表示“全量”,大体相当于加了一个“很”字的意思。如:好好、红红,表示“很好”、“很红”之意。重迭形式,单音节词和动词一样,连说两次;双音节词与动词不同,第一第二音节须分开重迭,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等。  相似文献   

9.
古代表”负债”义动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动+名”式动宾结构,另一种类型是“动+动”式并列结构,其中“动+名”式动宾结构是最主要类型.古代表”负债”义动词一直处于发展与更替的动态变化系统之中,有些在后世文献中逐步消失,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Goldberg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引下,从双及物结构的基本语义“给予”义出发,根据动词本身“给予”义的强弱,将动词分为三类:动词本身有“给予”义;动词本身没有明显的给予义,在双及物构式里,通过转喻隐含“给予”义;动词本身没有“给予”义,只是在双及物构式里,使其潜在的“给予”义得以表达。并对各类动词的构式特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简论“有A有B”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本文所讨论的“有 A有 B”式既包括 A、 B为单音节时较固定的格式,如:“有情有义、没大没小、有山有水”等,也指 A、 B为双音节时的较灵活的格式,如:“价钱有贵有便宜”、“那真是一个特别有意味特别有文化的幌子”等。我们把后者看作以前者为原型的格式的拓展。   1.“有 A有 B”式的结构分析   1. 1“有 A有 B”式的结构类型 根据 A、 B的特点,“有 A有 B”式可概括为两大类型,即分化式和组配式,其中分化式又可细分为单纯词分化式和合成词分化式。   1. 1. 1单纯词分化式   AB为一个并列式单纯词, A、 B…  相似文献   

12.
从《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2010)中选取“紧、熟、痛”等65个典型单音节形容词,考察其带宾语的使用情况,发现有部分单音节形容词可以带宾语,但其带宾语的自由度存在差异,有些单音节形容词可以直接带宾语,另外一些则需要辅助手段;考察能带宾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动词性句法表现,认为动词性句法表现越多的单音节形容词在动名连续统上越靠近动词一端,单音节形容词带宾语的句法表现反映了形容词和动词关系的复杂性及单音节形容词内部的不均质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共识是单音节动词无法发生名词化.从认知语法视角观察,名词化是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组聚和概念物化作用的结果,与单音节或双音节并无必然联系.同时,单音节动词无法名词化的观点也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在规模为800余万字的自建语料库中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1 351个单音节动词发现,单音节动词能够在各种构式中发生名词化.在以认知语法为代表的广义构式语法框架中,这些名词化的形式和意义应归结于其所在的结构还是归结于其本身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结构,如“轻轻一碰、粗粗一算、苦苦一笑、细细一读、重重一击”等,它们都是由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加上虚化的状位性成分“一”,再共同修饰动词V而成的,在此将其记作“AA—V”结构。此结构在句法功能和语义上均对V有一定的选择与限制。基于大规模的语料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句法上,结构倾向选择具有原型性特征的典型动词,以单音节的单纯动作动词居多。(2)语义上,倾向选择包含具有[+述人]、[+自主]、[+有界]这三个语义特征的动词。  相似文献   

15.
殷周金文中的“献纳”义动词共有“献、羞、入(纳)、荐、尊、享、进、共(供)、稟、觐、惠”11个,总出现频次为74次,除“献、羞、纳”三词外,其余各词的出现频率均很低,总体出现时间为殷商1例、西周46例、东周27例;句法功能上,不带宾语的略多于带宾语的,与同属取予范畴的“赐予”义动词相比,“献纳”义动词在个体词目和总出现频次方面均明显少于前者,反映了两者的不平衡存在状态;与殷墟甲骨文相比,殷周金文中此类动词的词目和出现频率均有所增加,与先秦传世文献相比,殷周金文中的多数此类动词都见于传世文献且出现频率很高;同时先秦传世文献中也有一些此类动词是殷周金文未见的,表明殷周金文中此类动词虽已初具规模,但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试论动词重叠A—A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动词(记作A)重叠格式有寥种,本文只讨论其中一种格式:A—A式。 1 A—A式是动词重叠的理由 1.1 从意义、功能到形式,都不足以说明A—A是动量组合,而只能肯定A—A是动词重叠。 1.1.1 A—A的意义,对A来说不是完全新的另一个意义,只是A的意义上带了附加意义。从这一点考察,A—A的意义与AA的意义基本相同(尽管有细微差异),正说明A—A是A的一种重叠。 1.1.2 A—A在句子中主要用来作谓语,可以有修饰成分和连带成分,这与AA在句中的功能是相同的。A—A的后个A读轻声,不儿化,这又与AA的后个A的语音条件相同。而动量组合的量词不读轻声,可以儿化。这些都充分说明A—A是动词重叠,不是动量组合。 1.1.3 从结构形式看,A—A仅是A的一种重叠,一种有间隔的重叠。而作为间隔的“一”已不表尔实在数目意义,只是起嵌音作用,可称作形缀,因此后个A不是量词,仍是前个A的叠用。 1.2 值得讨论的还有另外两点:一是A—A的前个A后,可有一种所谓的宾语、补语;另一是A—A中的“一”可用“两”、“几”来替换,构成“A两A”、“A几A”。因为一方面有人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否定A—A是动词重叠的重要根据,而另一方面有人虽然承认A—A是动词重叠,却又以这两种现象作为论断A—A是动量组合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单音节动词重叠式VV与V-V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西游记》单音节动词重叠式VV与V -V全部用例考察的基础上 ,从句法功能、表达功能 (从时间特征看 )、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对两式的差异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8,(7):68-75
一、认识高考1、考纲要求掌握动词的基本形式:现在时、过去时、过去分词、现在分词;行为动词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连系动词;助动词;动词的八种时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常用动词的词义和动词短语。2、重点提示动词时态中的进行时和完成时,特别是特定语境中的时态和语态;近义动词及近义动词短语的辨析。  相似文献   

19.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这一结构中的"来2"不是代动词,而是语义泛化了的位移动词。两者在性质、来源、语义、语法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关键是要满足终结性,即谓语部分要求包含某种终结点。在考察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研究了“被”字句谓语动词终结义的表现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其中动结式结构是最适合于被动式的谓语形式,是被动句的原型。对于一些影响义内涵的动词,我们可以采用体标记来进行有界化。此外,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和“所”字标记也是谓语动词有界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