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话语基调为言语参与者提供说话的根基。在表达请求言语行为时,双方都要遵守与之相关的社会基调和交际风格的约定,求得请求言语的表达不会损伤别人的"面子"观。作者通过对话语基调和言语策略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说话双方如何委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人际交往中都会涉及面子,交际者不但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也要保护别人的面子,否则就会容易引起冲突。本文以电视剧《手机》第15集,围绕"手机"这一题眼所引发的人物交际的冲突为语料,从语篇系统的视角,即意识形态和面子系统入手,分析因不同代别(generational)人物语篇系统的影响而引发的交际者之间的冲突,旨在引导交际者在交际中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达成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3.
餐桌文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西方文化的面子观差异从餐桌文化中可以管窥一侧。中西餐桌文化从餐桌氛围、劝酒文化、点菜习惯及餐桌话语都体现出中西文化的面子观差异。虽然中西餐桌文化在人际交往中都注意到了面子,但由于历史条件、文化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两种餐桌文化表现出不同的面子观文化。中国人在餐桌交际时往往采用积极的面子策略,体现了以群体取向为主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西方人在餐桌交际时侧重采用消极面子策略,体现了以个体意识为核心的面子特征。面子文化只有差异,没有对错与优劣之分。为了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要尊重并包容面子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体态语即为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动作等的一种交际方式。体态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起着重复,补充,代替,调节和否定话语的作用。从面子理论的角度,对体态语的补充,代替和否定话语功能进行探究,并认为体态语的这些功能,能够缓和或加强保护和威胁面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商务中,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人重视“面子”并有许多与“面子”相关的表达方式。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人也讲“面子”,而且怕丢“面子”。通过对“面子”的比较和分析,论述不同的文化视角对“面子”的不同看法和理解,不同的理解所折射出的不同价值观念,从而阐明“面子”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术文章首先要对前人的研究和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说明其中的不足之处,而否定信息的表达本身意味着对作者的面子威胁。由于受到不同母语文化、学术传统、学者个人话语风格影响,人们往往对否定和面子威胁行为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水平的英语学术文章中否定信息表达方法和面子修复策略的使用,以便提高中国学者在这一特定语域的语用礼貌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化定势常常使人们在交际中对交际策略做出以一概全的判断和应用,从而影响成功的交际效果.以面子为着眼点,分析中、美本族语者在不同具体的交际情景中对面子礼貌策略的不同运用特点,意在说明跨文化交际中面子方略使用的复杂性,从而引起人们对交际中定势的警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复杂性的充分认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避免在交际中定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外礼貌现象的研究中说话人面子几乎被忽略。本文以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对说话人自身的面子需求和其为维护自身面子需求所采取的言语策略进行专门研究,以探讨说话人的面子需求与言语礼貌之间的关系。经对语料进行定性研究发现,说话人对自身面子的考虑会影响整个话语交际的礼貌程度。对说话人自身面子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剖析礼貌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交际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该共同遵守一个原则,即Grice所提出的合作原则。同时人们也应该适时地运用一些面子策略来达成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说到面子策略,则以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为代表。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具体对话体现了合作原则和面子策略,尤其是正面面子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面子观是一种礼貌现象,它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面子保全论”反映的是以个人主义取向为主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而与荣誉、地位紧密相连的中国人的面子观则反映了以群体取向为主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差异及言语策略,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1.
科技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科技传播和科技文化的传播,它是指科技在整体人类文化层面上的传播,也就是科技要达到文化层次的传播,或者说通过这种传播要产生出整体性的文化效应和意义。科技的文化传播在面临现代性和前现代问题时,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当前的中国,既要发展科技又要解决前现代和现代性问题时,更需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面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介绍Penelope Brown和Stephen C.Levinson的面子礼貌理论,据此阐述中西方维护面子的差异:中国文化倾向于对正面子的维护,西方文化偏重保全交际者的负面子。从历史、价值观体系角度分析造成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根源:中国文化中面子观根植于群体意识和儒家文化,而西方文化中面子观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契约精神的影响很深。在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加的今天,要尽力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媒介指的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在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译者就起着不同文化信息传输的媒介作用。作为传播媒介 ,译者是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的 ?译者作为媒介 ,与其他媒介有什么区别 ?他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将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 ,讨论分析译者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特征。笔者认为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译者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 ,并在传播策略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 ,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崇高地位,与其文化传播实践是同步发展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构成鲁迅文化传播实践的显著表征,那种面向大众、勇于担当、韧性战斗、恪守诚信的精神,和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正能量,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地位。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文化传播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如何实现传播角色与文化身份、传媒担当与历史责任的统一,可以从鲁迅身上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的性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社会价值取向 ,并反映出社会规范与民俗心态。对中国大学生拒绝邀请的礼貌策略的性别差异的调查和研究 ,支持了为 Brown和 L evinson的关于消极礼貌和面子威胁行为的观点 ,暗示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消极礼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英汉歉语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歉语是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中西文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地对于自己的过错做出道歉,给他人以“面子”,为自己争得“面子”,从而在言语交际中赢得有利地位,都需要我们了解中西文化中歉语的类型及其差别。各个国家的语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歉语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英汉歉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语言性歉语和非语言性歉语、口头歉语和书面歉语、正式与非正式歉语等。英汉歉语的语用功能和语用策略也有所不同。英语或者其他的非本族语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语用需要和语用目的来准确地选择歉语策略,从而在言语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做到礼貌得体的交际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国际影视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视传播不仅是一种的娱乐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在国际影视交流过程中,在影视语言的运用方面,翻译工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由于各国文化与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困难。国际影视的翻译显然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进行国际影视的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影视中的跨文化因素,并结合语法、语义和修辞习惯的不同,结合影视即时性、图像声音同步进行的特点,进行口语化、个性化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文化传播的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和传承面临困境。一方面,利用民俗影视进行忠实记录是可行的方法,但其中凸现的问题仍值得我们思考。另一方面,影视民俗抽取了民俗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播起推动作用。"非遗"的保护要借助影视手段面向大众,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播理论家汤姆林森通过以词源学为核心以语用学为分析框架的关键词分析法对“文化”与“帝国主义”进行讨论,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表意实践,主张以一种非精英主义的民主的人类学的价值立场来审视和理解文化,而对帝国主义则倡导超越此前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解释框架,主张用一种系统的、复杂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来观照。通过对文化帝国主义话语的历史考察,汤姆林森认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核心内涵主要表征为基于民族国家间的文化的不平等性和支配性的文化传播现象。正是基于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这种理解,形成了汤姆林森文化传播思想中独特的理论关照和与众不同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的文化多元的现实使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囿于一己文化的框架而突出独立冲突,另一方面又要在防止文化霸权和殖民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文化间的平等沟通交流。面对复杂的形势,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罗蒂关于移情的论述给我们提示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机制。移情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以及它与道德的紧密关联不仅能帮助人们处理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帮助人们从个体走向群体的团结。罗蒂认为文学作品及审美移情对此贡献良多。个体之上的审美移情及其作用同样适用于文化自身的发展及之间的交流,尽管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不失为一种极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