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正义何以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那么,社会正义实现的现实条件又是什么呢?中西方有不同的社会传统。中国人特殊主义的正义观、漠视规则和重视人情的习惯,制约了社会正义共识的达成和“法治”秩序的构建,唯有从培育公民意识、强化程序正义观念、促进公民社会成长和增进社会资本入手,社会正义在中国的实现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法律道德的核心在于社会正义,法律道德建设的实效在于社会正义的实现程度。社会正义的虚位会引发法律道德的荒芜,只有构建理性的分配制度和司法制度才能真正奠定社会正义的两大基础——分配正义和司法正义。通过制度建设将法律道德的要求落到实处,然后再逐渐演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才能逐步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哲学史上,休谟和马克思都曾致力于正义问题,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二者在正义问题上的异同对把握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根本特质具有重要启示。休谟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分属两个根本异质的理论范式,它们在正义的环境、基础、目的、性质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休谟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市民社会的补救性正义理论,通过构建财产权的正义规则弥补市民社会的内在缺陷,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人类社会的超越性正义理论,其目的是致力于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马克思的超越性正义理论既批判又涵盖了休谟的补救性正义理论,但它不是要越过后者,而是在后者合理性基础上的一种根本推进。  相似文献   

4.
正义文化作为现阶段社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学作为塑造正义文化的主渠道,在此力图通过营造自由宽松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塑造切实可取的正义理论、开展正义观教育和社团活动,借以发挥其在社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和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至今,法对正义的追求是一直沿袭的.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正义,法的价值还要表现为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福祉、体现社会主义本性的正义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张扬实质性正义的法来契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民商法等体现形式正义的法来促进社会正义,另一方面也需要经济法等体现实质正义的法来促进实质性正义.法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是通过一系列追求正义的制度规范来实现的,需要不断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6.
法治: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旨,是追求社会正义。而社会正义恰恰是现代法治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法治所追求的社会正义,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安全、平等和自由三大基本要素。实现了这三大要素,和谐社会也就成为我们身边的现实了。所以,健全的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承继现代文明对社会正义的理解方式,可以从社会形态发展的意义上重新诠释社会正义的现代性意义。现代社会正义不仅具有以往社会正义的利益平等原则,更加入了生态的原则,体现为一种以生态正义为核心内涵的现代社会正义伦理学观点。在这种观点的照应下理解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实践意义。从生态正义到社会正义体现的不仅是社会形态形式的进步,更加是社会形态实质的丰富。生态正义将人类整体性的思考方式纳入社会正义的构建之中,表达了生态转向意义上的文明建设的伦理价值,富有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人们日常生活领域的价值判断,正义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从现实出发,对哲学视域下的正义理论进行初步探究,并对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正义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坚持真正自由平等的正义原则。剖析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社会正义的一些困惑,使公平正义的理论更好地融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庄静  范国庆  徐建 《理论界》2006,(5):35-3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平正义的社会,也是一个分配正义的社会,分配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文就实现分配正义的理论基础、分配正义的原则、目前分配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分配权利(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界限)和评价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价值标准,核心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配置平衡问题。正义可以分为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个人正义本质上是社会正义的个体化形式。正义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正义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社会正义可以在领域上分为经济正义、政治正义、法律正义、伦理正义;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的共同富裕社会是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而维护劳动正义是构建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的关键。在马克思劳动正义观视阈下,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占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劳动过程的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劳动成果分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规定。然而,构建以劳动贡献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面临资本逻辑下的思想束缚、数字经济下的正义阻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制度制约等多维困境。以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为指引,以批判性视野构建劳动正义的价值共识,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正义再塑,完善财富积累机制,着力构建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  相似文献   

12.
追求公平和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理想。在当下社会正义面临各种挑战的情势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和谐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崭新要求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公民的最高美德,是文明社会追求的价值,正义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构建起适合这一实践的新的正义理论,而新的正义理论的构建,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厘清正义概念的抽象内涵,加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方面的正义思想的对话,用一种融合贯通的思想方法,肯定、吸收、统摄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正义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价值,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性问题.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对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正义问题做出正确的回应.公平正义是保证和支撑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追求和理想状态,更是社会或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基础。西方世界的政治价值赋予了社会正义自由和平等的基本内涵,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正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社会正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实践,它塑造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驱动着民主政治的进步。在实践中,社会正义实现的途径是制度正义,包括经济制度的正义、政治制度的正义和法律制度的正义等。社会正义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人类要立足现实,回溯历史,思考未来,科学和合理建构社会正义的实现机制,而在我国就是要建立彰显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杜宪苗 《东岳论丛》2008,29(1):187-190
在制度构建中理念的弘扬是必需的,在我国现阶段构建系统的矿工权益保障制度已刻不容缓,而在这一制度的构建中正义的理念应当是最为基础性的理念。矿工权益保障的正义应当是社会本位基础上的公平与正义,它要求在社会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即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为保障社会公平所建立的国家调控下的社会分配制度也应当以实现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义是在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关于是非、善恶的肯定判断。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客观标准。具体语境中的法律正义与社会正义常常不是融汇贯通的。司法实践中,具有法律安定性的法律正义与演变中的社会正义不断产生冲突和悖反。社会变迁中的正义冲突只能通过法律适用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正义的角度分析“三个代表”,在当代具有非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正义、文化正义和执政正义展现了“三个代表”的当代视野。社会正义是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尺度 ,只有在这个尺度下 ,才能在西方化了的世界体系中端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正义到底是什么,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给出了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解答.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正义理论的梳理、考察和甄别,根据它们思考与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大类:思辨正义观和实践正义观.而实现从思辨正义向实践正义转向的正义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是分配正义,财富分配的正义与非正义议题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先贤韦伯到当代美国学者罗尔斯,都在宏大正义理论的细节之处对分配正义作出了具体的、历史的、逻辑的回答,从理论上建构了市场初次分配、政府再次分配、社会三次分配的实践逻辑。在通往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征程中,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能够有效实现分配正义的生产与再生产。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义之问”,为财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按劳分配”的正义观和“按需分配”的后正义观指引。这种分配正义通过由价值共同体、财产共同体和权益共同体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而确立统一的制度安排和良善秩序,能够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见,理解共同富裕分配正义的理论范式和实践逻辑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