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无解的命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阐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1875年,马克思在亲自修订过的法文版《资本论》中又补充说,历史上存在过的劳动者的私有制,被资…  相似文献   

2.
黄爱华 《东岳论丛》2002,23(4):126-129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因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从哲学上分析 ,该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存在方式、劳动者产权等理念。“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首先 ,它重新确立了劳动的自主权 ;其次 ,广大劳动者拥有自己的资产 ;再次 ,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 ,既允许竞争又加强协作 ,注重那些重要的生产资料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爱华 《社会科学》2002,1(9):39-42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因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这一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存在方式、劳动者拥有个人产权所蕴涵的自由意义。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首先 ,它重新确立了劳动的自主权 ;其次 ,广大劳动者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拥有自己的资产 ;再次 ,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 ,注重那些重要的生产资料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关于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观点是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他认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产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社会向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发展过程中,所有制问题的实质与形态究竟将是怎样的?马克思曾明确地作过这样科学的概括和论断:“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1卷第832页)马克思的这一基本论断,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试图从中寻找有益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或启示,但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思路。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关于所有制发展的著名论断:“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马壮昌,陈晴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末尾,有一段总结性的论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廿四章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讲过这样一段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其根本特征和全部经济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也需要从理论上不断进行再认识,模式上的再选择。本文就是从这里入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对公有制的本质、公有制模式的选择予以分析阐述。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建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历年来,对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个论述颇多争议。我认为这个论述  相似文献   

11.
第一,关于私有财产的问题。马克思在公有制的前提下是承认私有财产的,他在《资本论》(第一卷)关于资本积累的趋势中认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建私有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在社会主义时期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原理,就能为当前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提供重要的启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长期以来认为我国已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产品经济,并因此形成那种把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时期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原理,理解为仅指消费资料而言的误解或曲解。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这里的关键仍然是究竟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修订本中说的这段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  相似文献   

14.
内容提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实质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如果说资本主义股份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并没有完全改变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性质的话,那么,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产生所有权思想,社会主义劳动股份制在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则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在这里,实行的是同量全部劳动的商品交换。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首先找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的最佳形式,才能更好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两权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由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所以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一种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其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重点研究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了未来共产主义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他关于劳动关系的基本结论是:劳动关系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范畴,它规定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它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状况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的分配关系。劳动关系具有历史性,它的产生和演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等名著中,曾反复讲到:在消灭了私有制和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后,社会的商品生产关系及其价值规律和货币就随着退出历史舞台,“物统制着人”的状态也随之消灭。例如,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又说,这时作为社会按劳分配和以等量劳动交换等量劳动的尺度和凭证的,是一张代表多少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前,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照搬了前苏联的模式,实质上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马克思所倡导的是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笔者就《共产党宣言》中所说“消灭私有制”,直至《资本论》第三卷“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答案,浅谈笔者的认识,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20.
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种种解释,大抵说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其内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理解不准确,从而导致对问题理解上的僻差;一种是为其私有化观点找理论根据,对马克思的论断进行有意歪曲。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与马克思科学论断的内涵不相容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仅仅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的重要结论,而且是整个《资本论》,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的荩要结论。本文将《资本论》、的一些论述完整地呈现出来,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得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