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供应链渠道协调的收入共享契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若臻  黄小原 《管理学报》2006,3(2):148-152
研究了委托销售条件下的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协调问题。在该契约下,零售商决定收入共享比例,供应商决定产品零售价格和生产数量,并保留产品所有权,双方所有关于需求、成本等信息都是对称的。综合考虑了产品残值收益和缺货损失情况,建立了以零售商为主方、供应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模型,分析了委托销售下分散供应链决策同集中供应链决策的关系,探讨了系统参数对供应链及其成员利润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表明,供应链及其成员绩效受两个系统参数,即需求价格弹性和零售商成本分摊比例的影响,从而为契约双方针对不同产品和各自成本结构签订最优契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考虑时间因素对乳制品品质的影响,构建“时变品质度”函数,结合消费者效用的敏感性,将乳品品质加成和时变特性与厂商收益管理有机结合,设计“批发价+收益共享”契约和“收益共享+品质投入成本共担”契约作为激励机制,来促进乳制品供应链上的主体企业提高品质投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批发价+收益共享”契约对加工企业品质投入的激励效果有限,而“收益共享+品质投入成本共担”契约可以实现供销双方经济利润的帕累托改进,明晰供销双方在品质投入问题上的利益分配与权责关系,并在一定参数取值区间内,协调实现整体供应链利润最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验证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许多企业会将部分研发模块外包,而接包方能力水平和成本信息的不对称,会给发包方带来收益风险。对此采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息甄别模型,将研发的接包方分为高成本系数和低成本系数两类,由创新企业设计包含固定支付和收益共享系数两个参数的外包甄别契约,来推断其真实能力。通过考虑创新研发成功的概率因素和技术成果转化后的市场收益分成,以激励接包方做出最优的努力。研究结果表明:高成本系数接包方的收益共享系数将被向下扭曲,低成本系数接包方既获得了保留效用,还会得到额外的信息租金;契约中两类参数的取值受到不同类型接包方所占比例的影响,随着市场中高成本系数企业数量的增加,发包方的期望收益降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产出和需求不确定性导致的残值或补货问题,考虑单个制造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双边随机供应链,双方采取事前订单形式,构建两种不同现货市场补货策略模型,研究随机环境下最优原材料投入量-成品订货量决策行为及供应链协调。研究表明:零售商自行补货时,收益共享合同不能分担上游产出不确定性风险,制造商为避免产出过剩会减小投入量导致合同失效,但融合了缺货惩罚-余货补偿双向机制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进行有效协调。当由制造商补货时,现货市场降低了产出不确定性风险且提高了系统产出投入比,并能重新使收益共享契约生效。此外,有效契约协调后的各方收益均为系统最优收益的仿射函数,并由协商后的收益共享比例控制着分配系数。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说明了合同协调的有效性。算例分析还发现,设计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契约相比单一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更好地降低不确定性对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成本分担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是提高供应链整体协调的两大工具。基于绿色消费市场背景,本文引入绿色研发补贴政策,研究成本分担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表明,成本分担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对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同时,在绿色研发补贴政策下,成本分担契约的签订并不会带来产业链整体利润水平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而收益共享契约则可以实现产业链利润水平以及社会福利水平提升的目的。进一步,当契约由供应链中企业通过谈判决定时,上述结果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边努力因素的网购供应链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了由单个网络零售商和单个第三方物流企业(TPL)构成的二级网购供应链,在产品价格、双方努力水平同时影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研究了基于双边努力因素的网购供应链协调问题。通过对网购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双方的最优解对比发现,两部定价契约不能实现网购供应链协调,提出采用双边努力成本共担契约对网购供应链进行协调,并与分散决策下网络零售商单边承担TPL努力成本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努力成本分担系数的不同对双方的努力水平有显著影响,且双边努力成本共担契约不仅能实现双方努力水平的协调以及增加了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而且实现了网购供应链系统收益的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双边努力成本共担契约的有效性,并对相关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CSR)行为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及协调问题,分别构建了单个第三方回收及两个第三方回收竞争下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分别从企业与消费者两个视角分析了CSR投入对供应链成员的定价策略及系统总收益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收益共享”与“回收成本共担”相结合的契约协调模型。研究表明,两个第三方回收商间的适度竞争不仅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升废旧产品回收效率,同时对提高企业的CSR投入水平以及收益水平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契约参数的可行性范围内,“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在使供应链总收益达到最大的同时,还成功改善了每个成员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边激励的产学研合作最优利益分配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研发成功概率与研发投入相关,产品市场收益与市场投入相关,研究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来防范产学研合作中的道德风险,促使研发方按契约规定进行资源投入.对比分析了固定支付方式、产出分享方式、混合方式以及改进混合方式等分配方式的激励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不同外部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最后通过算例及案例分析对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研发问题,本文以单个研究机构(大学、科研院所)和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运用HJB方程分别分析了三种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博弈情形下研究机构和企业各自的最优研发努力程度、最优研发收益、双方最优研发总收益以及企业对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补贴。通过对三种博弈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1)研发投入补贴作为一种激励策略,可促进研究机构研发努力程度、研究机构与企业各自研发收益以及双方研发总收益的提升;(2)协同合作博弈情形下研究机构与企业各自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研发收益和双方研发总收益均优于非合作情形。为协调研究机构与企业的产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行为,通过讨论收益分配系数α的取值范围进而分析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研发的收益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契约机制是协调供应链企业行为的重要理论方法,却很少被实验验证。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验证双边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契约机制的效率。首先,简化了制造商和销售商双方各自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此给出相应的契约机制和相应的数值算例,以此作为实验设计的基础。其次,按照实验经济学基本规范设计实验并进行了20轮有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实验进行,被试真实共享信息的频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实验后半段频率趋于稳定。全程实验中,制销角色双方在真实共享信息比例都在63%以上.(2)被试的个体收益会受到对方信息是否真实共享的影响。如果任一方或双方谎报信息,双方收益都会受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如果决策者理性进行决策---最大化其期望收益,则会真实的共享信息。因此,理论契约机制在激励制销双方真实共享信息上总体是有效的,其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被试个体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