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走上正轨,从起步、滑坡到恢复和大发展,其间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法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回应社会的短期需求,应当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须在价值层面以及理论分析上给法律发展乃至社会整体发展以导引,未来的法学教育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吸收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培养法治理念;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证券监管既是经济学问题,亦是法学问题,在经济分析法学和社会法学的思想中有其法学的理论基础。从法律意义上讲,证券监管指国家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依法进行的监督和管理。证券监管的法律制度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其法律价值主要表现为秩序、效益和公平,它是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3.
法学理念即法之为法的范型、价值与理想。现代性的法学理念主要是指从古典自然法中发展而来的,在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建构中起支配和主宰作用的法理范式。本文试图通过描述和分析古典自然法来揭示现代性的法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法学理念即法之为法的范型、价值与理想。现代性的法学理念主要是指从古典自然法中发展而来的,在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建构中起支配和主宰作用的法理范式。本文试图通过描述和分析古典自然法来揭示现代性的法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法理学研究的是各种法律现象中带有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它既关注法的共同性和一般性,又是一门自洽、独立的学科。中国目前的法理学教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也存在内容庞杂、体系混乱等问题。根据法理学教学的理念和根本特点,我国法理学教材主要应包括法的一般理论、法的价值论、法学方法论以及法律与社会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整体利益本位,从法学理论的体系构建上看法律有实体和程序两种形态.经济法追求实质公平正义的理念是协调政府公共权力与个人基本人权,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而经济法程序理念追求什么?对公益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价值又何在?如何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益的法律保护?现从公益诉讼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纠纷不断聚集、价值冲突不断明显 ,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法律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律价值准则的筛选和评价 ,应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出发。所以当代中国法律的价值评价标准应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用此价值评价标准来解析当代中国社会关于个人与社会、稳定与发展、公平与效率三对主要价值矛盾 ,其结论应是 :在个人与社会之间 ,要大力提高个人的主体地位 ,并防止个人主义的蔓延 ;在稳定与发展之间 ,要以发展为主 ,以稳定为保护 ;在公平与效率之间 ,要以效率为首选价值目标 ,以过程公平为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以结果公平作为对效率的保护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法学30年发展的理论创新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为背景,总结了经济法学30年发展的理论创新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学研究的贡献.论文认为经济法学的理论创新确立了国家一市场的理论框架,推进了中国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型,推动了公平和有效率的市场秩序的构建,促进了宏观调控逐步走向法治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论文认为经济法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本位和整体主义的价值理念,发展了传统法学的公私法二元划分的范式,拓展了法学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空间,丰富了法律调整机制与功能的理论,创新并丰富了部门法学的构成和法的主体理论与法学研究的方法,突破并丰富了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法律关系原理,发展和丰富了法律责任理论,促进和丰富了法学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统法学方法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法经济学方法论的引进则为法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法学与经济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以效益为其核心和原则,一切法律制度都可以理解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努力。通过对市场环境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分配,来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提高经济行为的效率,从而给人们研究法律、研究社会带来收益。  相似文献   

10.
在法学教育中进行实践性教学已是共识,但对如何开展却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本文梳理了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基本价值和理念基础,论证了实践性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法学实践性教学的模式设计与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评述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价值论出发,分析了社会保障的“稻田现象”,指出适度的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社会公正和提高经济效率,认为中国过低的社会保障已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公正和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和改革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充权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在实施的社区矫正政策,是一项以释犯群体为执行对象的公共政策。该政策以司法效率化、行刑社会化、刑罚报应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决定了该政策的实质是司法矫正而非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论文从释犯社会权利保障角度,运用充权理论进行分析,描述了该政策试点实施一年来存在的释犯失权状况,提出了对释犯进行政策性充权、行政性充权和个人充权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舆论来自于公众 ,是人类社会的自在主体 ,能形成强大的群体力量。舆论本身具有“道义”力量的价值评价 ,舆论的背后潜藏着公众对社会价值尺度和运行方向的内在要求。舆论监督是社会正义的象征。批评社会的不平等 ,追求社会公正 ,只是舆论监督的一个现实目标 ,它在根本上是人类为了追求社会均衡、社会发展而设的价值前提。舆论监督的意义在于人以这种方式向自己提出了一种为之奋斗的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倡导社会公正的实现,只不过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加提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实现”,这种“公正实现”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效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公共决策的伦理维度及伦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公共决策的功利性、公正性和责任性等方面。公共决策在注重决策科学性和决策效率的同时,必然面临社会的种种公共价值选择。公共决策必须维护社会的公正原则,彰显社会的正义性,才能充分体现决策的伦理道德关怀。同时,公共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作为公共决策的责任主体,也必然承担公共决策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6.
私力救济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法理学层面上论述了救济理论中的私力救济 ,对私力救济的概念做了界定 ,概括了它的构成要件 ,进而对之进行价值分析 ,认为私力救济的主要价值是正义、效率和秩序。  相似文献   

17.
辩诉交易在美国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其特定社会环境和司法实践的产物。辩诉交易之所以在美国备受青睐,是因为其内在所固有的法律与经济学价值使然。借鉴辩诉交易制度,就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兼顾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块基石,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得正义"作为一种原初的分配正义具有必要性,但也具有天然的局限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分配正义价值,体现为与需求原则、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相联系的"底线正义"。坚持社会救助制度的底线正义价值,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发展的矛盾始终是关乎社会正义能否得到解决的难题.作为现代文明的理念,社会正义具有理想上和工具上的双重效用,对协调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起到稳定器、推进器、聚合器的作用.西方现代社会实现社会正义的路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制度形态和政策取向,其矛盾冲突在于如何既能够实现社会正义又能够不损害经济发展的效率.眼下中国社会正义的诉求具有特殊性与艰巨性,如何绕开西方国家公平与发展的难题,建立健全能够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制度与政策,则有赖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权的有效保障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核心理念,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依托人的主体性,以人为目的。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现实基础,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价值基点,必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制度建设,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