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的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新兴城镇转移并聚集的过程 ,包括城镇人口和新兴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入 2 1世纪 ,城镇化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严重滞后现状和城镇化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势的日益明朗,城镇化问题也成为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热门话题。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探索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由于发展方式的误导,衍生出了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交通拥堵、人口膨胀、就业难、贫富差距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则出现发展相对缓慢的困境,城乡二元格局一度拉大,甚至诱发了农村的"空心化"以及一系列的留守人口问题。基于对这些热点社会问题的冷思考,一方面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模式、动力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顺应历史潮流,中国必须走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城镇化模式、动力及制度保障,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健康有序前进。  相似文献   

4.
实施城镇化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城镇化战略有利于减轻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有利于扩大农产品需求总量,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也有利于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解决"三农"问题,要积极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降低和消除农民进城门坎,注意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建立合理的农地流转制度;正确处理城镇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把重点放在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上,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当前,必须认真总结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的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通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等措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华人时刊》2006,(2):13-13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已是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呢? 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工业化需要集聚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才会形成集聚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衍生出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日益拥堵、人口不断膨胀、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缓慢、城乡二元格局不断拉大、农村的"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口等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实践的逻辑归宿 ,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所赋予的方向性规定。中国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是从国情出发的内生型发展方式、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初级阶段的根本出路。可以说 ,加快城镇化进程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这一精神既是党的十六大为中国人民在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开辟的一条不同于“西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也是 2 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城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因为资源特点、区位条件和农村工业化基础的差异 ,在农村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通过对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指出了农村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点 ,说明了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不同途径及其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高城镇化质量抑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主题之一,也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重点话题.新型城镇化是一条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共生同步发展的道路,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在总结中外城市化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认识,它不仅对我国城镇化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而且对世界城市化理论发展也产生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发展改革战略的调整,城镇化战略逐步取代城市化战略成为核心发展战略。文章对城镇化战略形成中国特色城镇化体系,引导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及在社会领域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依赖自我探索和实践及其对中国政治格局和社会格局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同时指出这种探索逐步深化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大力发展城镇化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利在千秋的惠民之举。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央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部署,是农村顺利走上城镇化道路的有力抓手。如何使城镇化实至名归,走出一条让农民满意、社会放心的特色道路,积极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不仅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一条立足中国国情,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追求共同富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必须立足制度创新和统筹协调,着力构建起集利益协调、包容发展、和谐共生、多元治理于一体的"四位一体"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农村社会诸要素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并逐渐增长的社会现象。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应当在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在充分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前提下,按照经济的原则,通过示范引导,实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22~23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10 10”全国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分别从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成因、表现、后果进行了深度反思,就我国城镇化发展如何转换模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深入探索。本刊发表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22~23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10 10”全国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分别从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成因、表现、后果进行了深度反思,就我国城镇化发展如何转换模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深入探索。本刊发表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22~23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10 10”全国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分别从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成因、表现、后果进行了深度反思,就我国城镇化发展如何转换模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深入探索。本刊发表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区是继"离土离乡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城镇化"之后探讨出的第三条道路,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所谓"新型"就是要像建设城市社区一样建设农村社区。许昌、新乡两地的实践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正迎来新一轮的城镇化浪潮,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然后从城镇化率、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CO2排放三个重要且相互关联指标的变化趋势,论证了中国城镇化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最后对能源使用、建筑和交通三个重点领域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可能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城镇化绿色低碳转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2月22~23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10 10”全国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分别从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成因、表现、后果进行了深度反思,就我国城镇化发展如何转换模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深入探索。本刊发表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