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人们极为关心的社会问题,成因较为复杂。每一个青少年的犯罪都是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社会原因)相结合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原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创造青少年茁壮成长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2.
当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危害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其中青少年团伙犯罪又是一种主要形式,它比单个的青少年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在对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心理预防、社会预防和综合治理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继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警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呈上升趋势,必须引起家庭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确保社会治安好转、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促使青少年树立自觉守法和自我预防违法犯罪的法律意识,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使青少年犯罪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李培林 《决策探索》2003,(12):35-36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深表关注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国未成年人约有4亿,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表现得日益突出,如何防范和遏制这些未成年人犯罪,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彦 《科学咨询》2005,(13):14-16
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高发,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面临严峻态势.据统计,2003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33%,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势头明显.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初始年龄与7 0年代相比已提前了两至三岁,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上升,并且每一分钟就有一个青少年受到犯罪的侵害,这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7.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对特殊人群进行帮教管理,是司法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出发,就如何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构建新的预防青少年犯罪长致机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领导科学论坛》2014,(3X):16-18
<正>关工委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它作为青少年德育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危人群群体特征及原因分析1.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危人群群体特征。来自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犯罪群体多为失管、失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美国年轻人犯罪增长的情况入手,探析了美国年轻人犯罪的状况,并对犯罪趋势和犯罪劳动力市场的原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范围内的共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通过社会整合,充分影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实行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的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从而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由各类灾害,人为暴力等导致的校园伤害事故,使近年来青少年受伤害人数居高不下,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齐晓舒 《经营管理者》2011,(12):188-189
<正>青少年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充满危险的的年龄阶段。在青少年阶段,由于在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拒腐蚀能力较差,成熟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远不及成年人。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犯罪比例攀升,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加剧以及出现青少年再犯罪等法律  相似文献   

13.
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达到应受刑法惩罚程度的行为。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一是侵犯财产罪。在我国,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也日趋猖獗,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些如:知识产权犯罪、计算机犯罪等智能型犯罪新型的经济犯罪。究其成因主要有:社会客观原因,经济体制原因,犯罪者个性原因等。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具有犯罪起因奇特、动机简单,犯罪诱发快、蔓延广、纠合性强,犯罪智能化等特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党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莉莉  汪武 《决策》2012,(1):118-119
青少年网络犯罪有别于一般的传统犯罪,但此类犯罪对经济、社会甚至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而分析此类犯罪的原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刻不容缓。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第一,隐蔽性强。网络是利用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据或信息来支撑的,因而网络具有虚拟性。因此犯罪手段具有高度隐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1996年至2006年十年间,未成年人犯罪增长比率高达83%。由此可见,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校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自律意识不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增长趋势.因此,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指导思想,提高学校法制教育水平,加大社会教育力度,把学校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化的加快,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农村中学越来越薄弱,加之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和离婚率的飙升,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当然这些问题的全面解决,单靠学校、教师是无能为力的.法律法规是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的规范准则,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无条件遵守的.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师,我呼吁农村中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丁荣新 《科学咨询》2009,(20):36-36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4岁-18岁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之痛.它不但影响数以万计的家庭的和谐、幸福,更是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中华民族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为预防大学生犯罪建立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