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郡国大中正考论罗新本九品中正制是通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亦甚众。对于其组织结构,至今史学界几乎均有一共识,即:其时州设大中正,郡国设小中正。大中正(或州都)乃州中正,小中正即郡国中正(1)。然而,此“共识”有...  相似文献   

2.
庐江郡。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别为国。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属扬州。王先谦曰,三字当在别为国下,误移于此。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户:二十万四千三百八十三;曰: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二十三。有楼船官。县十二: 郡所属县,无江以南地;然庐江之水出陵阳东南,西经彭蠡以入于江,至今猶命彭蠡之山为庐山,则庐江实江以南之水也。汉初,对黥布为淮南王,王九江衡山秦时呼禹贡衡山曰:湘  相似文献   

3.
杜之松郡望籍贯考辨王宛磐初唐诗人杜之松,其生卒年不详。关于其郡望、籍贯,诸说不一。在此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1.《唐诗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辞典》)杜之松条载:杜之松“中山(今陕西淳化东南)人,一作京兆(今陕西西安)人。”2.《唐文选...  相似文献   

4.
楚秦黔中郡与洞庭郡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传世文献中关于楚秦不同时期的黔中郡的记载,并将其与相关的洞庭郡、武陵郡进行比照。论证了:不同时期黔中郡的辖境不同;秦黔中郡即里耶简文所见“洞庭郡”之前身,后者又为《汉志》武陵郡之前身;以上三者在辖境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志》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楚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二、《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吴立会稽郡;三、《汉书·高帝纪》: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王。……《汉书地理志稽  相似文献   

6.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南郡卒史盖庐、挚田、叚(假)卒史目鸟复攸广隼等狱簿>载录的秦代案例文书,具体反映了秦灭楚国的战争进程与秦时苍梧设郡的历史事实.秦令中称秦"所取荆新地",应指秦攻取楚之"陈以南至平舆"、"淮南"、"荆江南地"等地,是相对于公元前278年秦"越宛有郢"置南郡的楚地而言的;"苍梧"之地由楚入秦为郡,成为秦所取荆(楚)之"新地",不应超过秦始皇二十六年,抑或即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时设置.  相似文献   

7.
秦代陈县的地望在今河南淮阳县境。古陈城(即今淮阳县城)雄踞黄河以南,淮水以北,地处广袤的豫东大平原上,是由江淮进入中原的门户,系陈、楚故都,历史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有关文献记载,从公元前278年楚惠王灭陈置县起,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循而不改,陈之设县者可谓久矣! 关于秦代陈县的设置虽属无可辩驳之事实,但对其郡属问题却历来争讼甚多,有陈,砀,楚和颖川诸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它涉及到秦朝行政区划等一系例问题,故而不可不论。现就陈县的郡属及其相关问题探讨如下,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河西击败匈奴并设置河西四郡,之后直至宣帝神爵年间,西汉以敦煌郡为基地,向西与匈奴争夺西域地区的控制权。在此期间,西汉首先经敦煌郡与西域南道,争得了对鄯善的控制权;再屯戍于渠犁、轮台,连通西域北道,同时通过联姻与乌孙结盟,对匈奴在西域东部的势力形成合围之势;之后西汉与匈奴对“车师六国”展开争夺,并形成彼此制衡的状态;最后,随着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归降与汉西域都护的设立,西汉最终赢得了对西域的争夺战。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汉简的考证,我们可以较为清晰与详细地还原这一过程,而处在西域与河西阵地前沿位置的敦煌郡,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从汉简管窥河西四郡市场高维刚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武帝击败匈奴后所置。其后为防止匈奴入侵,汉王朝在那里派驻了大量军队屯戍。这个地区军民共处,情况与内地殊异。这里的商品交换是怎样进行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掇缀有关的汉简材料,再征以相关典...  相似文献   

10.
第二玄菟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玄菟”释义有不同的说法 ,而第二玄菟郡是在汉昭帝时将汉四郡合而为一之后 ,将玄菟郡又重置于原辽东郡长城之外辖区之内的 ,它同武帝所置 (第一 )玄菟郡在时间和空间上皆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玄菟郡自公元前107年始设至公元432年消亡,历西汉、东汉、公孙氏政权、曹魏、西晋、前燕、前秦、后燕、北燕九朝(包括割据政权在内),在东北历史上延续了500余年。本文锁定玄菟郡的人口问题,旨在探讨玄菟郡在移徙过程中虽然县均人口数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但就横向来看,玄菟郡下辖各县的规模均为同一时期东北边郡中较大者,借以推定玄菟郡始终为东北地区的重要边郡。  相似文献   

12.
西晋仍置涪陵郡后,由于涪陵郡本身置废不一和诸家史地志书记述不清,晋宋齐时期涪陵郡废置与属州问题成了后人不太清楚的问题,以至于后来学者认为三峡地区的涪陵郡在西晋后期因被少数民族首领控制而废罢,到南北朝的齐朝时才复置;西晋到齐,涪陵郡都属于梁州。这是不正确的。实际情况是东晋、南宋仍设置涪陵郡,西晋后期到齐朝,涪陵郡均属于益州  相似文献   

13.
包山楚简中的“子公”的“”应读为从“”从“”之字,即古书中的“宛”字。“子公”的身份是宛郡长官,他所代表的宛郡是我们在出土资料中看到的第一个楚国的郡。  相似文献   

14.
包山楚简中的“子公”的“”应读为从“肙”从“阝”之字,即古书中的“宛”字。“子公”的身份是宛郡长官,他所代表的宛郡是我们在出土资料中看到的第一个楚国的郡。  相似文献   

15.
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考古发掘出36000余枚秦简,其中有洞庭郡的记载,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洞庭郡,即楚国洞庭郡和秦王朝的洞庭郡,从秦简中的相关洞庭郡文字和地理位置进行了分析,洞庭郡的郡治就在里耶,最后还对秦洞庭郡的格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改为四十郡。在今淮北地区的泅水那辖境约相当于今皖、苏两省淮河以北、宿迁、泗洪以西,萧县、涡阳、凤台以东的地区。当时有条泗水从鲁中南来,经今江苏沛县的东部折而向东,过徐州北,然后向东南入淮。泗水郡就因泗水流经其境而得名。泗水郡领十六县。在安徽境内设城父(今毫县城父集)、铚(今濉溪县临涣集)、蕲(今宿县南蕲县集)、符离(今宿县东北灰古集)、竹邑(今宿县老符离集)、取滤(今  相似文献   

17.
刘晓云同志认为,“五斗米”是指五斗米道教徒,延伸为权贵。此说未免牵强。刘说陶几次出仕均受到官场中五斗米道教的排挤和压制,但末列具体事实。有姓名可考“与陶渊明势不两立”的王凝之,是“会稽内史”,会稽郡治在浙江绍兴;而彭泽县属豫章郡,不归它管辖。陶辞官是义熙二年(406),王凝之却死于隆安三年(399)。从时间、地点多方面考察,王不可能是陶的  相似文献   

18.
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出土里耶秦简中的洞庭与苍梧两郡名,既不见于传世的秦代文献,也为历来考证秦郡学者所不知,动摇了已成定论的秦郡体系。本文根据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重新思考,推测原定的长沙与黔中二郡实际上并不存在,应以洞庭、苍梧两郡取代之,并适当调整郡界,维持《中国历史地图集》考定的秦郡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战国末期今湖南一带的疆域,以往学术界争论不休,主要有“秦统治说”和“楚收复说”两种说法。尤其是大家都认为秦“黔中郡”的地理沿革是当时有关“江南”问题的关键所在,里耶秦简公布以后还继续提出与“黔中郡”相关的各种见解。根据最近公布的里耶秦简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到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前湖南地区还被楚统治,“楚收复说”比较可信。对于有关黔中、长沙郡的问题,分析里耶秦简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秦设置黔中、长沙郡的说法明确是错误的,当时被设置的两郡的确是洞庭、苍梧郡.这两郡在秦一代一直存在而在反秦、楚汉战争过程中自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20.
正平昌郡位于韩国江原道,首尔以东180公里,是韩国第三大郡,也是韩国著名的度假山城。平昌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四面环山,冬天雪量很大,2018年第二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此举办。美丽的平昌郡山川、湖泊和庙宇更增添了这里的魅力,使这里迅速成为亚洲游客的又一个冬季旅游目的地。"亚洲的阿尔卑斯"——江原道平昌有着"亚洲的阿尔卑斯"美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