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随着所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显示出阶段性来。19世纪中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转变,竖立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以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以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从而竖立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竖立起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个“历史决议”坚持用发展与辩证的观点看历史,坚持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尊重历史发展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分析历史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这对于中共党史研究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党史研究者不仅要以“决议”的基本结论为指导思想,更要遵循其分析与总结历史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吉隆沟.属于珠峰自然保护区。“吉隆”系藏语.“舒适村”“欢乐村”的意思。吉隆沟地处南翼,流人尼泊尔境内的吉隆藏布曲河顺着蜿蜒的山谷向南飞泻.两侧山峰林立,气势巍峨;满山叠翠的山谷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森林植物,山顶则是终年积雪,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有一群鲜为人知的达曼人就生活在其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纸类型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有关报纸形态或类型的论述散见于新闻史著作,让人难以全面把握其演进轨迹。本文在吸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概括为宗教报纸、商业报纸、政论报纸、机关报、晚报、专业报(行业报)、都市报几种形态或类型,并对各类报纸的历史沿革与内容特色作了全面的描述与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洞察我国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5.
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民族教育的战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中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江泽民同志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 ,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套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民族教育的思路 ,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金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9-12
所谓大历史观, 就是将历史置于纵深历史长河和宏阔空间背景下来叙事和评价, 以求客观呈现历史、科学总结历史, 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习近平在论及中国共产党历史时, 要求"树立大历史观,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叙事和评价, 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来评价, 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 也彰显了大历史观作为历史叙事和评价方法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构建民族和谐社会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先琼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3):1-5
人类文明史中自然历史变化、社会历史变化和人的历史变化的演进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反映人类不同生存状态的社会历史场景;这种社会历史状态的“和谐”取向是人类不断自觉的民族的历史选择;统一的多民族社会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而科学发展则体现了这个过程的必然要求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117-123
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迥异的社会治理结构,进而决定了其政府组织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农业社会的政府组织是权力主导型的,工业社会的政府组织则是规则主导型的,今天,伴随后工业社会转型大幕的拉开,信任主导型组织必将成为政府组织的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9.
刘志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6):15-20
民族学院50年来的办学实践,充分说明第一,民族学院的发展与民族工作受重视程度及民族工作状况息息相关.第二,民族学院的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状况和民族学院自身的适应能力紧密相关.第三,正确的办学方针的确定和是否及时确定,直接关系民族学院的兴衰成败.第四,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第五,必须确定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和教学改革在学校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第六,注意突出办学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逐步形成各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第七,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知识分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是办好学校的关键.第八,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严治校,严格管理.第九,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学校内部改革,不断扩大对国外的学术交流.第十,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顾章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许多年来,我国学术界的一些同志在讲到非洲人类共同体的问题时认为,非洲的人类共同体除了少数仍停留在部落发展阶段和一些已进到民族发展阶段以外,大多数都处在“部族”发展阶段,应称之为“部族”。我们认为这种非洲人类共同体的“部族”说,不仅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也不符合非洲人类共同体的实际情况。由于这一问题的争论涉及到对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的不同理解,因此本文在论述时也要谈及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相似文献
11.
王少杰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
本文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提出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平衡系统,即地区间平衡发展系统、人与人之间平衡发展系统、人与自然间平衡发展系统,作者认为这三个系统相互作用产生出系统力,系统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对人类发展史的审视,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段云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3):9-12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制定了民族政策 ,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 ,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麻健敏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2):15-20
人口指标是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传统型民族繁荣是人多力量大,现代型民族繁荣则以现代经济、人口素质等为指针。从明清时期进入定居农业时代以后,畲族人口以不断扩大人口基数的线性上升方式展示民族的繁荣。21世纪以来,畲族人口发展转向现代化演进,民族人口的结构得到优化,人口的质量有了极大改善,人口的寿命大大提高,全新的畲族人口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4.
15.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74-174
童庆炳在《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历史文学作品由表及里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重建历史世界。历史本身不是文本,不是真实叙事,但如果历史文学家不借助历史文本的话,那么就无所依凭,创作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一个悖论:历史文本不完全真实,可不借助历史文本创作就没有根据。历史文学家要把握历史精神完整地重建历史世界,不要为历史文本所束缚。第二层面是隐喻现实。隐喻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指某个言语过程中,此物被转移到彼物上面。尽管此物与彼物是不同的,但差异中又具有相似点。历史文学用言语写历史上的人与事,这就是“此物”;但这人与事中隐含的历史上的人与事,这就是“此物”;但这人与事中隐含的历史精神,通过心理联想,被转移到现实,这现实就是“彼物”。第三层面是哲学意味。这哲学意味是自然的,是作者从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生硬灌输进去的,更不是在作品中写哲学讲义。 相似文献
16.
17.
吴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7-12+2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呈现出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历史逻辑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百年建构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再向“自为”状态的历史演变;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论支撑;从实践逻辑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进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其建构的现实路径。从这三重维度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生成脉络,深入挖掘其形成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三论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庆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三论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戴庆厦1988年,我发表了《再论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一文(载《民族研究》1989年第5期),重申了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论述了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民族语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贯穿其中的深层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大历史观。具体而言,《决议》在纵向跨度上以“长镜头”观照百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在横向范围上以“广视角”来看百年来党的伟大贡献,在长远视域上以“未来时”展望“新的赶考路”。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决议》深刻契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必将为党引领新时代、创造新辉煌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王德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27-33
辽朝建立后 ,契丹族的部族组织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统治者通过对部族组织、部族统领体制、部族长官选任方式的调整 ,加强了对部族组织的控制 ,限制和削弱了部族长官和权贵的政治特权 ,使部族组织成为听命于专制集权的统治工具。部族组织具有军政合一、亦兵亦民的特征 ,集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于一身。辽朝的部族组织在维护统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又成为导致政局动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