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仪主编的《美学原理》今年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专著,也是一部适宜高等院校使用的好的美学教材。全书共分九章三十一节,约三十万字,具有以下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美学原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入美学领域,坚持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美学现象,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美  相似文献   

2.
关于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黑格尔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黑格尔美学的渊源关系,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真善美的理论。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42页。以下凡引自同书的引文,只注页码)。他把美的内容规定为“理念”这种抽象的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3.
中华美学学会、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师大中文系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美学与敦煌艺术”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12日至19日在甘肃省张掖市、敦煌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28所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同志为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聂振斌同志致开幕词。大会由中华美学学会理事、甘肃省美学研究会会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穆纪光同志主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周述实同志,西北师大中文系主任、教授赵逵夫同志致欢迎词。中共张掖地委书记洪毅,副书记王炳书,…  相似文献   

4.
由中山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一书,前些时候在广州市举行了修改稿讨论会,目前正在进行定稿。这部由教育部组织全国二十七所高等院校的有关哲学工作者编写,即将由人氏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面的著作。我们征得作者的同意,将该书的绪论在此发表,以饷读者,并祝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工作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真、善、美的内涵与关系问题,是哲学美学研究了几千年的老课题。遗憾的是在这个最具有一般意义的问题上,交替出现着这样两种倾向:寻求三者统一时,走向真善美混合说;寻求三者区别时,走向真善美相斥说。陈新汉同志的《论真、善、美原则在实践——认识结构中的地位》,强调真、善、美的对立统一关系,试图走出这两个片面性。然而实践再一次证明,囿于传统的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形式论美学,或者新潮的存在主义本体论美学,还要重蹈前人的覆辙。根本出路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为指导,建构  相似文献   

6.
李泽厚的美学观点是我国美学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派别,具有广泛的影响。不少人把它誉为马克思主义美学,肯定它所阐述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美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有的同志虽然不同意它的许多结论,并著文作了多次诘难,但由于默认了它的基本原则,因而也未能抓到其要害。笔者认为,李泽厚的美学理论中尽管有许多正确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省哲学界就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原理展开讨论,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意义。一九七二年,我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编写组,由我同另一位同志负责编写《认识和实践》这一章,是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作为认识论这一章中的一节来写的。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四年,我又参加该讲义的修改工作。张江明同志对该讲义的修改问题,从体系到一些具体观点提出了他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作为讲义的第二讲,代替原来的“物质和意识”那一讲。张江明同志的观点就是要把“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一  相似文献   

8.
论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在我们编写的一些教科书中缺乏准确地、全面地论述。正确地理解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掌握物质利益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十九所高等院校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把物质利益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在第十三章第二节中加以论述,是很有创造性的。但物质利益在唯物史观中究竟居于什么地位?是否  相似文献   

9.
师专历史系学生所使用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个教材的编写过程,是在国家教委的指导下,出黑龙江省教委高教处组织全国师专历史学会中部分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的同志,从1985年开始编写。我校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组长魏希贤同志,分担编写了第三章和第十一章。1986年黑龙江省出版总社出版了试用本,曾在全国三十六所院校中试用。在试用过程中李应川副教授说:“师生对教材给予很高评价,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望修订后,正式出版发行”。1988年魏希贤同志又参加了教材的修订工作。1989年正式出版发行后,我校在秋季首先运用了这个新教材。从此,解决了师专多年来沿用本科院校教材为代用教材的困难。这个教材是“根据师专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又吸收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更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程明欣,原村黄景芳、曹庆萍同志在《光明日报》1993年12月13日“学术版”发表《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倡导并由他开始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倡者是李大钊。...  相似文献   

11.
“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也有人认为: “历史和美学的观点”仅有恩格斯的论述,没有马克思的明确论述,而且, “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在黑格尔那里即已提出,因此,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关于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的具体内涵,关于文艺批评是先用史学观点,还是先用美学观点等,也有各种争议。本文针对这些争议,厘清误解与是非,并从文艺理论到文艺批评实践详细论证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辩证统一的文艺批评思想诞生、发展和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由贾东海等同志主编的《史学概论》一书已和读者见面。该书是作为全国民族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材,由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历史教材丛书》编委会委托西北民院、广西民院等10所高校部分同志集体编写的。这是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又一可喜成绩。“史学概论”的教学与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是1980年以后才进行的。经10余年的努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学术界对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这个理论问题的讨论中,蒋学模同志一直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是“有时的”,这个观点已编进他所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不少高等院校也按此观点讲授。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这组笔谈文章是由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组织的,作者都是青年美学研究者。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正面临着一个低谷时期,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寻找出路,使其尽快地摆脱困顿,实现超越。这组文章的观点不尽相同,也不尽成熟,但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当代中国美学的出路问题。这是美学研究在遇到理论上的困顿之后,大家所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刊予以发表,以期能够引起广大美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 在哲学改革的讨论中,有些同志提出了以“实践一元论”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主张。如有的同志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中得到启发,认为葛兰西关于实践第一性原则的观点,“毫无疑问,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将列宁在认识论范围内讲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精神突出地体现为对生命意识的诉求与对“本真”生命域的推崇。中国传统美学总是借助审美活动以促使人融于天地化育之中,致使人生诗意化,以塑造完美的心灵与圆融的人生。因此,中国传统美学把肯定人生、把握人生、以构成更高人生境域与“本真”生命域和审美域作为审美活动的极致,把构建和熙融洽、雍容圆润的人生作为最高审美之维。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乐生,体证生生,力图在“本真”审美域的达成中成就真善美的统一,熔铸光明的人生和还原自由任运的生命态势,视宇宙自然为可居可游的心灵家园,以圆融无碍之心于平常生活中体悟天地大化,乃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宗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育丛书》即将出版。丛书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提出的在学习哲学中要掌握“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观点、全面辩证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群众的观点、阶级的观点,以及学习哲学要紧密结合建设改革的实际、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等要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科学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全书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美学构成识度下的“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天道 《天府新论》2009,(6):134-138
禅宗美学的基本美学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构成识度上。“禅”的内涵就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禅为缘发构成境域。禅境,不是现成的,而是构成的,是一种随缘任运、自然适意、一切皆真、宁静淡远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由构成境域,一种更高的人生境域;二是“心”(禅)既是本源境域,又是更高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禅宗视禅为众生的“本来面目”(生命本色),而且总是借助艺术的观点来美化人生,力图塑造完美的心灵,把肯定人生、把握人生、塑造一种理想人格,以构成更高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作为自己的终极境域,把构建健全的人生(力图在禅境中完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光明的人生(自由任运的理想人格)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有幸研读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深感它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力作,是广大党政干部提高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的一部优秀辅导读物.是各类高等院校所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备的教学参考书.是社会各界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常识和基本观点的小型工具书,是一部具有重大价值的学术论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由国内外著名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高放同志所著.高放同志思想“高度解放”,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因而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他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公认的建树.正因为如此,不少人一直在剪辑或复印他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数百篇论文,而且“老嫌难以搜集齐全”.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高放同志把他发表过的数百篇论文编成四部论文集出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便是其中之一(另外三部是《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  相似文献   

20.
现在,全国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历史观点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回答这个问题,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观点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观点,但不是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