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做学问”─—论学书简杜书瀛××:上封信同你谈做学问,我引述了老一辈学者范文澜先生的两句话:“文章不写一句空,板凳甘坐十年冷”,主要谈的是治学精神。不料想那封信在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5期)发表后,竟引起不少青年学子的浓厚兴趣,纷纷来信要我继续...  相似文献   

2.
吉田茂执政时期对华政策的政治过程——以第一次“吉田书简”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王新生所谓政治过程是指政治系统从利益表达、利益聚合、利益决定到利益实现的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本文拟对吉田茂执政时期的对华政策,特别是第一次“吉田书简”所体现的具体外...  相似文献   

3.
日美是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强国 ,日美关系则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世界局势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形势。战后日美关系始于日本被占领期 ,这期间所形成的日美之间的上下主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战后日美关系的原型。但是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冷战时期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世界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 ,日美关系由战后初期的占领关系逐步演变为日本独立后的美主日从的追随关系 ,到了 90年代又进一步演变成日美趋于平等的态势 ,可以说这些变化是极其明显的。本文拟就战后以来的日美关系的演变略作一番探讨。  一、美君…  相似文献   

4.
战后以来,日朝关系一直处于无邦交的非正常状态,1965年《日韩关系条约》签定,日本政府承认韩国为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实际上关闭了日朝官方交往的大门。198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日朝关系也逐渐解冻,开始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过大,虽然多次会谈,仍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进入21世纪,日本首相2次访朝,日朝关系有所进展。但日朝关系能否迅速走向正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受到美朝关系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旧金山对日和约与战后日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成日 《日本学刊》2001,(6):122-13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根据战前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 ,朝鲜半岛脱离日本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随着美苏冷战的升级 ,战后初期被美苏分区占领的朝鲜半岛不久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美占区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 ,北部苏占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本文拟主要探讨日韩之间围绕对日媾和问题的外交攻防以及《对日和约》的签订对战后日韩关系的影响。(一 )韩国方面参加对日媾和会议的要求韩国方面提出参加战后有关对日处理的会议的要求由来已久。早在 1 94 6年 1 1月 1 6日 ,李承晚就以南朝鲜立法会议议长的名义向美国转达了 (南 )朝鲜方…  相似文献   

6.
日台关系的新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5年 2月 1 9日 ,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在华盛顿举行 ,并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将“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问题”以及“鼓励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众所周知 ,1 996年 ,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美日安保条约的基础上 ,发表了美日安保共同宣言 ,指出一旦日本周边发生武力争端 ,美国与日本有共同防御的责任。此后 ,美日主管外交和国防的官员几乎每年都举行双边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 ,并发表联合声明 ,但从未就台湾问题是否包含在美日安保的范围内做过明确界定。美日这次发表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会组织,“日教组”不仅对战后日本教育发挥了较大影响,而且在社会运动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阶段性变化十分明显。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初,“日教组”积极进行争夺教育主导权的反体制斗争。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日教组”积极开展提高生活水平的体制内斗争。80年代末以后,“日教组”在教育领域采取与政府合作的态度,但在教科书审定制度、修改教育基本法、维护和平宪法等方面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其阶段性变化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潮——和平主义、保守主义、大国主义等社会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学习借鉴发人深思─—读《战后日本税制》厦门大学孙健夫税收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完善的税收制度则是一国政府实施税收政策的基石。1978年以来,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税收制度也经历了一个调整、改革用不断充实的过程。特别...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如何筹建社会保障体系─—“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国际研讨会侧记陈庄,胡令远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旧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整改、重建势在必行。这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关系全局的重大课题。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键 《日本研究》2007,(4):48-5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根据《波茨坦公告》将台湾归还给了中国。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为标志,整个世界进入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50年代初,日本政府秉承美国的意志,与退入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至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同时日台“断交”,日台关系由“官方”转为“民间”。至冷战结束,日台经济关系日趋密切,政治关系也逐渐升温。整个冷战时期,日台关系跌宕起伏,有升有降。日本维系日台关系的最大因素是其国家利益,其对台政策的取舍主要是受美国对台战略的影响,同时也受中日关系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革命人民极其悲痛地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的时刻,我们这些当年的红卫兵、今日的工农兵学员无限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一遍又一遍地重温了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长期教导和要读点鲁迅的谆谆教诲,感到无比亲切、意义重大。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读了新近发现的鲁迅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写给一位友人的亲笔书简,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 这封书简,是至今发现的鲁迅书信中最早的一封。它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洋溢着鲁迅当时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战斗激情,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对资产阶级教…  相似文献   

12.
日台关系进入重视政治交往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台关系进入重视政治交往的新阶段杨运忠近几年来,日本在"政治大国"战略的驱动下,开始重新认识对台关系,进一步密切了与台湾的政治关系,使日台关系进入了重视政治交往的新阶段。这一动向是日本亚太战略和对华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与必然结果,有着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基...  相似文献   

13.
日本修改宪法的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主义的倾向。日本修宪的主张起源于战后日本的修宪派。修宪派在战后初期曾遭到美国的压制,一度获得政治主导权之后曾立志摆脱美国主导的所谓战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但是他们的尝试没有成功。安倍晋三是修宪派的继承人,他利用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再次提起修改宪法问题,为摆脱战后体制、加强日本独自的防卫能力进行挑战性尝试。安倍虽然强调强化日美同盟,但是骨子里却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要摆脱美国主导的战后体制,摆脱美国的控制,恢复日本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关条约》百年后的日台关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刘江永100年前,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从中国手中霸占了台湾。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对台实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才告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又过了5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至...  相似文献   

15.
在俄罗斯,妇女可称谓是“大半个天”。然而,她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如何呢?“一个妇女若有丈夫就很自豪了”在俄罗斯,人们常说,一个妇女若有丈夫就感到很自豪了。这话似乎不无道理。在圣·彼得堡某婚姻介绍所前来登记的人中,男女比例一般为3比7。除了数量上存在如此大的悬殊外,在条件方面亦如此:女性往往在相貌、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等方面都不错,而寥寥可数的男子却挑不出几个与女方条件相当的。前苏联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是历虫造成的。苏联由于伟大的卫国战争牺牲了2000多万人。战争造成了男女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调,影响了战后好几代人…  相似文献   

16.
“关系”动态过程理论框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权 《社会》2011,31(4):96-115
既有的多立场的“关系”理论存在着一种去关系化的实体主义思维倾向,因而未能看到“关系”的关系性,从而无法有效地理解“关系”的动态过程,即关系情境和行动者不断反复进行的互动过程,因此这种理论无助于人们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关系”和“关系”现象。本文认为,分析“关系”和“关系”现象问题还应当结合关系社会学和结构化理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一个有关“关系”动态过程的理论架构,最后本文强调对研究方法学予以综合运用是把握这一主题的可行取向。  相似文献   

17.
意的文化与情的文化─—中日文化的一个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所谓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等非常广泛的含义。由于作者的能力及本文的篇幅所限,在这里不可能对中日文化的所有层面进行比较。下面,仪试从心理...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我国流通业的有益借鉴─—《中日流通业比较研究》评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秦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流通业比较研究”课题组撰著、胡欣欣主编的《中日流通业比较研究》一书,最近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该课题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工作,通过...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昨天与今日综合比较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再认识周敏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改革开放,使闭锁数十载的国门豁然敞开。当国人涌出国门环顾世界时,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大变样。世界需要再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也需要再认识,这不...  相似文献   

20.
战后我国的中日文化关系研究已取得了坚实的业绩。除了"形态学"研究外,特别在文学(文化)"发生学"理论体系的创建以及作为其方法论的"原典实证"的运用方面,更取得不凡的成就。这标志着我国对中日文化关系的研究,从一般意义上的、阐释性的、平行性的研究,到理性解析和原创性、自律性研究的升华和拓展,从而给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带来深刻的"结构性"转变。这种变化所昭示的多重意义之一,在于我们应如何认识、揭示和把握文化研究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