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一定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我国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也要注意研究其他国家的经验,特别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验。 从苏东国家改革的全局来看,经济改革必须要同政治改革、社会改革配套进行。没有经济改革,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同样,没有政治和社会改革,经济改革也难于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在苏联最终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这种模式普及到诞生不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财产制约形式,推动了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又具有过渡性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势必会遇到挑战。本文试对苏联所有制的形成进行历史考察,这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体制曾被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为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仿效。这种带有很大历史特殊性的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因而,从五十年代开始,由南斯拉夫首起,各国相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这种改革始发于农业,而首当其冲的是农产品收购制度和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新疆通过官方进口苏联农业机械、农业良种、聘请苏联专家、派遣留苏学生以及侨民来疆定居、边民交往等途径引进农业技术,内容比较丰富且实用先进。其应用推广变革了新疆农业的生产方式并增产增收,促进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农业近代化;同时,农业机械、航空灭蝗、中兽医药、家畜人工受精等技术应用及推广积累经验,为新中国初期大规模引进与推广应用苏联农业技术奠定基础。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引入良种仅起到改良地方品种提高产量的作用,优良杂种群在新中国才被利用,先后育成一批畜牧及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打通苏联」战略方针的历史考察●秦生1935年至1936年间,党中央在到达陕北前后,曾提出了“打通苏联”的战略方针。并认为“这一方针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上,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①可见“打通苏联”是这一时期党中...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与权威就在于它拥有了公民的政治信任.考察一个社会的政治信任度可以从功能替代品、行为指标、言辞指标等三种指标体系来诊断.借助于这三种指标体系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苏联社会是一个政治信任缺失的病态社会.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以稳定著称,但是由于苏联社会政治信任的缺失,这种稳定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假稳定. 相似文献
7.
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中出现了一批以入股方式建立起来的合股经营企业。这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新的改革尝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推行股份经营的三种类型 目前苏东国家推行股份经营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在苏联、波兰等国出现的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某种合股经营方式。 苏联从六十年代下半期到七十年代,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广泛建立了各种跨单位的企业和组织,包括集体农庄与集体农庄联合建立的“庄际企业”,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联合建立的“国家——集体农庄企业”或联合公司等。企业所需基金,主要 相似文献
8.
9.
1987年1月5日至26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赴苏考察组在苏联进行考察访问,其中心内容是近年来,尤其是苏共27大以来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进展。我们访问了莫斯科、梯比利斯、基辅、列宁格勒四个城市。在莫斯科访问了苏联科学院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苏联经济研究所、中央经济数学研究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国民经济管理学院、莫斯科大学经济系、苏联远东经济研究所、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经济分部等单位。在梯比利斯访问了格鲁吉亚经济和法律研究所及格鲁吉亚国民经济学院,参观了格鲁吉亚电力机车厂。 相似文献
10.
11.
马建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48-50,54
解放思想为正确认识我国行政体制的弊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要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而,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开启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探索;对市场经济突破性的新认识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解放思想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的历史过程,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当前,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 相似文献
12.
高志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在与汪精卫政治关系的变化过程中,胡适曾一度将汪精卫视为南京国民政府中文治派的代表,以诤臣、诤友的身份襄助之,期望他能通过凝结坚强的文治势力,与蒋介石的武治势力相抗衡,推动中国政治走上民主宪政轨道。但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胡适与汪精卫在处理中日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在民族主义的取向上,分歧渐趋明显,最终在政治上与之分道扬镳。梳理胡适与汪精卫政治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诠释胡适的民族主义情怀,从另一视角解析胡适的自由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它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样,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如果从建党的时候算起,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实践已经经历了七十年的艰苦努力和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认真考察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的考察将顺着两条线索进行,即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和它所领导的民主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可与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贡献相提并论。一方面,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起,即已开始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后经深思熟虑,形成系统的改革总体思路,并把政治体制改革推上党和国家的紧要日程;另一方面,他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推动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为政治体制改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党的政治纪律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31-135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维护和坚守党的政治纪律的历史。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的发展历程都表明,没有政治纪律的约束,党和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极大危害,没有与破坏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长期不懈的斗争,就没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东欧国家人权理论的历史反思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门)十月革命后,在苏联较早严格按照马克思的思路阐述人权的学者,是法哲学家巴舒坎尼斯。1924年,他的代表作《法律通论和马克思主义》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至今还值得人们回味的人权(法... 相似文献
17.
18.
个人崇拜之风曾于苏联长期盛行,几乎弥漫了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勃列日涅夫执政的近半个世纪时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首先,俄国历来崇尚皇权;其次,领导人长期实行集权统治;第三,干部任用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第四,政治高压运动不断;最后,领导人的虚荣心使然。个人崇拜现象的消除,既要不断提高大众的文化思想水平,也要积极地从政治体制的改革入手,使得领袖个人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苏联东欧国家的税收作些比较研究,并力图从中找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借鉴。 一 一个国家的税收,包括它的体系、结构、水平及管理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例如,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的经济结构、对外开放的程度、经济体制的类型以及具休的国情,等 相似文献
20.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决定派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后又加派商部左丞绍英。9月24日,载泽等五大臣首途。载泽、绍英在北京火车站被吴樾炸伤。清政府改派李盛铎、尚其亨代替绍英、徐世昌。12月2日,载泽、李盛铎、尚其亨启程赴日、英、法、比诸国,12月11日,戴鸿慈、端方启程赴英、德、意、奥诸国,分头考察各国政治。1906年夏,除李盛铎赴比利时任外交官未回国外,其余四大臣先后归国。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作用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