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19世纪后期美国对华移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华人作为美国外来移民中第一个亚洲移民群体,经历了先受欢迎后遭排斥的历史。这种变化是当时美国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华人为美国西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华人旅美,寄人篱下,备受歧视和排斥。这种排斥既滥觞于不平等基础上的职业竞争和中美不同社会形态下两种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碰撞,也源于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中美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排华政策的实施不仅标志着美国限制外来移民的开始,使旅美华人的生活更加困难,而且美国西部的开发、对华贸易及中美关系等也受到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移民对宗主国来说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在美国,中国移民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的中国移民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80年代到1940年,这一阶段种族歧视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从1945年到1960年,涌现出一批重新审视中国移民的美国学者;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为扩大高科技人才队伍,修改移民法,使大批华人知识分子涌入美国,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移民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美国在全球地位上升及影响力的增加,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均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影响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制度变革又进一步塑造了美国少数族裔,使之出现新的特征,促使美国各个少数民族族裔在美国与移民原(祖)籍国的关系中发挥新的特殊作用。美国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正是中美两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制度变革后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美国华侨华人既是中美关系变化的受益者,也是中美关系的推动者。但是不可否认,仍然有一些限制性因素在制约着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赓武教授的华侨华人史研究以东南亚华侨华人为中心,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涉及东南亚华人移民的宏观上的理论问题.王赓武认为,华商形态是东南亚华人移民的基本形态,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中国移民历史的全貌.随着华人移民地位的提升,他们的身份认同发生了变化,华侨和华人的概念将消失.  相似文献   

5.
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移民对宗主国来说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 ,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的中国移民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 8世纪 80年代到 1 94 0年 ,这一阶段种族歧视占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 ,从 1 94 5年到 1 96 0年 ,涌现出一批重新审视中国移民的美国学者 ;第三阶段 ,从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美国政府为扩大高科技人才队伍 ,修改移民法 ,使大批华人知识分子涌入美国 ,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的华人移民小说《茉莉的最后一日》借助交叉蒙太奇等空间叙事技巧,淡化时间、突出空间,建构起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揭示华人移民的生存状态和美国各族裔之间冷漠疏离的社会关系.小说中的空间元素,如橡树林公园、郑大全居住的地下室和茉莉的生活空间等,具有重要的空间表征功能,表现人物的空间身份和生存心理,显示了作者在人文观照时的特别眼光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我有幸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这所学校因为其工程学而闻名,也因为著名导演李安曾在此就读而成为喜欢电影戏剧的人们心目中的向往之地。这里的华人教授不是很多,人文学科的华人教授几乎都聚焦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这不禁让我想起移民美国的华人学者常说的一句话,华人在这里本就是边缘人,文科类的更是边缘,文科类的再去研究美国历史,那就更难  相似文献   

8.
摒弃民族排外主义,合众为一,放眼未来.这是美国民族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历史定势.当然,人们依据历史,也可以举出与这一概括相悖离的许多事实.例如,一部美国历史,其中有许多篇章是不光彩的,它记载了美国南部丑恶的奴隶制度,记述了美国人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敌视外来移民、反对天主教、灭绝土著印第安人和内战后长期压制、歧视黑人、排斥华人和亚洲人,限制从南欧和东欧来的移民,重新安置日本人并近乎没收他们的财产,以及顽固坚持学校种族隔离的作法,等等.因此,美国许多现代的学者认为种族主义限定了美国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华裔文学起于19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天使岛”诗篇,从早期的《金山歌集》、《埃伦诗集》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小说的崛起,美国华裔文学历经坎坷,逐步登上了美国经典文学的舞台,它是一面镜子,较真实地反映了华人移民在美国的成长经历。由于历史上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排斥、挤压甚至敌视,华裔及其后代有着强烈的种族和身份意识。中国和中国文化始终是他们无法割舍的“根”,但是这种“根意识”也随着华裔在美国特殊的生活经历而发生嬗变,构成了华裔独特的族裔体验。  相似文献   

10.
20余年来我国学者对美国移民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余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国移民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及美国近代排华问题、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华人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移民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等方面.但研究尚有不深入或未涉足之处,还有待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