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莫贤梁 《理论界》2013,(1):91-95
本文认为,斯密与康德是18世纪欧州最为耀目的思想双星;康德深受斯密的影响;他们在理论洞识上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康德所谓的"大自然的隐蔽计划"以及"森林之喻",可以说是哲学版的无形之手。本文诠释了他们的基于不可知论与人性利己论视角的无形之手思想: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人们从利己本性出发追求其私利最大化的同时,却出乎意料地实现了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这是一个化私为公与由恶向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得以成为现实的必要条件,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宪政共和体制。斯密与康德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其无形之手思想中所蕴含的人类走向化私为公和由恶向善好结果的可能性与走向普遍贫穷和极权政治坏结果的必然性之逻辑,而本文的任务仅在于通过对其诠释而作出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明亚当·斯密提出的无形之手(简称无形手)的逻辑:基于人性利己论与不可知论视角的无形手引致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可能性与双失的必然性;然后阐明树立正确公平观的重要性与运用凯恩斯提出的有形手调节分配不公的必要性;正确认识无形手与有形手的关系及其正负效应以对症下药;该出之手应是斯密的无形手与有限政府体制内的有形手而非体制外的暴力之手与无限政府的掠夺之手.文章旨在阐明于何种条件下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可能性与双失的必然性之逻辑:在缺失法治及宪政的条件下,来自民间的暴力之手与无限政府的掠夺之手都必将导致效率与公平的双失;同时着重阐述了一种基于市场宪政体制框架内,在无形手与有形手的协同发挥基础与纠偏作用下,以和平改良的渐进方式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之可能性的理论图景;最后指出构建这一理论图景的意义:只有追求不可能的东西才得到可能的东西;而可能的东西是否成为现实,我们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中.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以“看不见的手”来比喻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此后,钱德勒在1977年出版了《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并以“看得见的手”来比喻企业内部的管理。奥尔森在1999年出版的《权力与繁荣》一书中把长期垄断权力、成为坐寇而减少掠夺这样的一种“机制”称为“看不见的左手”.并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定义为“看不见的右手”。  相似文献   

4.
江林茜 《理论界》2006,(10):41-42
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理论的评析,从市场的无形之手、市场失败、市场失败的质疑三个方面,探讨政府和市场对公共资源利用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有形之手”在企业“E”化时代的作用 :政府上网为企业“E”化推波助澜 ;撬动政策杠杆为企业“E”化造势 ;既订游戏规则 ,又履行“亮牌”职责 ;“E”化企业 ,要靠政府请“财神”  相似文献   

6.
“森林之喻”表述了康德的自然政治秩序观 ,其寓意与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天才比喻异曲同工。这种自然政治秩序的本质特征是“宪政”框架下的法治秩序 ,实现这种秩序的主要方式是理性“启蒙”。由于“森林之喻”构成了“看不见的手”运行的最基本的制度环境 ,因此 ,它对于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7.
“看不见的手”并非纯粹的经济分析工具,而是斯密道德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除去经济学、神学等意义外,“看不见的手”原理具有深刻的发展观意蕴。它不仅揭示了国民财富自然增长的内在机制,而且阐发了社会发展的自发秩序思想,强调社会发展本质上不是理性预先整体设计的结果,而是每个个体在“看不见的手”牵引下相互作用的自然结局。上述思想对于后发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其独创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模型,成为经济学的开山始祖,以其“经济人”假设,开现代管理理论之先河,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经济人”假设却被人们理解为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具有非道德特性的单面人,受到了后人的多方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斯密的学说,更忽视了斯密市场模型在西方伦理精神变革中的积极意义。实际上,斯密市场模型是对启蒙时期伦理难题的市场化求解,他对于西方市场经济伦理的最终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莫贤梁 《理论界》2013,(3):110-118
本文首先诠释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这一"无赖之语"中所包含的深刻自发秩序思想,并用"化恶为善"一语概括其内容,然后阐述斯密与休谟对他的批评与发展。斯密提出的无形之手的神奇功效可用"化私为公"一语来概括。从曼德维尔的化恶为善到斯密与休谟的化私为公,是自发秩序理论的修正和发展。最后,阐述化私为公的实现过程与必要条件。本文诠释了他们的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即基于人性论视角的自发秩序思想:在无形之手引导下,人们从利己天性出发追求其私利最大化的同时,却出乎意料地实现了社会公利的结果,一种化私为公的市场秩序就自发地形成了。本文旨在阐明,在他们的自发秩序思想中所蕴含的基于人性论视角的利己人假设所推演出实现化私为公的可能性之逻辑,并通过对其诠释而作出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论福柯的"人之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柯“人之死”的观点广为流传 ,但也引起了广泛的误解。本文记述了福柯“人”这一观点的特定含义 ,指出 ,“人”在福柯那里主要是人文科学意义上的“人” ,即有关人的观念、学说和思想 ,也即康德意义上的人类学。福柯分析了对“人”的现代思考是从 19世纪出现的 ,到尼采为止 ,这种关于“人”的思考和观念趋于终结。因此 ,“人之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死掉 ,而是一种始于19世纪的关于人的学说、观念和学科的死掉。而这种学科的死掉 ,同尼采的“上帝之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手"思想的十大理论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敬才 《河北学刊》2003,23(6):67-72
本文围绕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的内在结构提出和分析问题,结合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实践的历史,意在指出"看不见的手"思想固有的理论缺陷.这些缺陷,有的被后继者弥补,大部分仍处于未被认识到、甚至被强化的境地.这对市场经济研究和实践十分有害.  相似文献   

12.
已有大量文献从实证角度给出了近年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论断,却鲜有文献用数理模型给出这种现象背后的理论解释.本文证明了包含“掠夺之手”的Kaldor分配模型的重要命题,并对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找到解决的思路与途径.由于扩展模型中有了政府可控制变量,本文提出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收入份额可能呈现正“U”型曲线的论断,给出了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条件,提出了防止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帆 《学术探索》2001,(1):140-142
侵占罪的客观要件,是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选择了侵占罪中较难把握的"拒不交出或拒不退还"这一情节,详加论述,并竭力倡导拒不交出或拒不退还只是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而非侵占行为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4.
侵占罪的客观要件 ,是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选择了侵占罪中较难把握的“拒不交出或拒不退还”这一情节 ,详加论述 ,并竭力倡导拒不交出或拒不退还只是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而非侵占行为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5.
以周艳丽的散文<牵着手走>为例,倡导散文创作应该遵从散文风格的朴实无华,散文重在表意抒情,同时倡导大学中文系应注意教学生搞创作,培养教授型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意义投射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是隐喻过程的一种抽象载体,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都得以体现。人类自身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是人类认识更复杂、更抽象事物的基础。在汉语、日语、英语三种不同类型语言中,“手”词族语义投射的普遍过程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共性提供了证明。然而,基于乔姆斯基所提出的普遍语法框架的人类语言是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有机结合,因此,相似的认知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优雅》2005,(3)
  相似文献   

18.
二手生活     
《优雅》2003,(9)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木马病毒的感染机制的分析入手,详细介绍了利用常用的系统工具清除目前绝大多数木马病毒的手工方法。对经常使用网络的用户和网络系统管理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