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民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持续关注形成了网络舆论,它反映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而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看成是网络舆论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就我国当前的情势而言,网络舆论是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对政治参与发挥着积极影响.当前,需要从引导网络舆论、构建法律和制度基础等多方面着手,为实现公民参与政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和网络公众舆论是理解网络公共领域的关键概念。文章通过对舆论和公众舆论、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的诠释和辨析,厘清了舆论与公众舆论不同、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不同。文章指出,网络舆论是上网者随意、随感而发的话语;其中带有"良知"及成见且带有情绪化倾向。而网络公众舆论要求参与批判讨论并赋予了公共精神和批判性的含义。这有助于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和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社会经济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作为生活和工作工具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以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我国网络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论异军突起,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逐渐确立了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网络成为中国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以及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关键渠道。通过媒体网络实现公众的政治参与,不仅推进了民主法制进程,而且通过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现了民众的公共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发展。本文以2010年的“天价过路费案”为例,试图分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阵地,媒体担负着监督社会工作、引领社会意识、弘扬社会价值的重要使命。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正确行使是保证司法公正、传播法律正义、提高审判质量的重要途径。司法公正的确切实现有赖于媒体的有效监督,媒体可以通过客观的报道有效地引导公众意识和社会舆论,从而更好地行使媒体舆论监督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正确行使,应该落实到客观、到位而不是越位、错位的司法新闻报道立场上。正确处理媒体与司法活动开展的关系,才能维护审判独立的审判原则,才能实现审判独立和传媒自由平衡合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媒介公共性问题研究三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媒介公共性是媒介传播的最本质属性之一。而媒介文本集中体现了其信息性和公开性。媒介在公共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通过媒介舆论去实现的。媒介舆论不是一般的公共舆论,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社会公器,它一方面是公众精神、公众意愿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又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舆论是在网络普及、上网者有充分自主话语权以及拥有共同关注话题事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公众的意见和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其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具体分析网络舆论形成并发生作用的过程:一般是通过传统媒体适当的介入,舆论立体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而形成的。其原因是网络舆论对传统舆论传播“瀑布模式”的打破和补充,形成“蒸腾模式”。当前存在某些过分夸大网络舆论作用的观点,我们必须科学看待网络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主要指的是指公众通过电子邮件、新闻、即时讯息、微博、博客等社会性软件表达自己的言论,以体现自己的利益诉求的一种行为,是当代社会对于公共政策制定和推进公共政策的实施的一种更加科学、民主和法制的重要途径。研究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探讨制约其作用发挥的难点问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危机是社会现实危机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包括酝酿、发展、爆发三个阶段.网络舆论危机道德层面的主要表现为舆论内容的非道德性与舆论评价的非道德性.就其危机生成的原因,从道德层面分析主要包括网络道德虚拟性、媒介的价值偏好、网络道德规范的滞后与公众情感的偏执.网络舆论引导应该坚持舆论主体的主体性原则,现实社会“良序”道德的指导原则,以及理性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0.
媒体舆论监督和公众政治参与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重视公众政治参与权的保护,就必须重视媒体的舆论监督:公众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实现政治参与,不仅有利于政府合法性的巩固与提升,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媒体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公众通过媒体舆论监督实现真正、有效的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多困惑.提高媒体舆论监督与公众政治参与水平,不仅有赖执政党与中央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完善,更有赖于地方权力机构、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矛盾、社会热点等问题和新媒体现代传播方式聚集交融,形成的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个性心理、政治倾向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的主体、客体和介体特点,积极探索高校自组织网络群体舆论引导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将网络媒体按照信息来源方和信息接收方的区别,进行细分为新闻类、论坛式和社会性网络媒体;进而结合几个舆情热点事件的实例,对不同类别网络媒体在报道显著性,时序变化上的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特别针对论坛式媒体传播报道数量特征分析,发现不同论坛传播量随时间变化的相似性与论坛作者发表量上的不平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急剧升温,越来越多的诉讼干扰,已令新闻单位穷于应付。在《新闻法》迟迟未出台的今天,法律该如何为舆论监督“撑腰”,新闻侵权与普通的民事侵权是否完全一样等关键性问题,亟待在司法实践中加以解决,以利于舆论监督的正常行使。基于新闻报道的特点和作用,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代言人,应与一般的民事侵权有所区别,依法应该享有其作为特殊主体的特殊权利,即法律责任“豁免”,这在舆论监督权的法律保护存在着严重失衡现象的当今,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是现代新闻传播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尤其是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或社会公共事件,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偏激的或不理智的看法,更需要新闻媒体给予正确引导,以期促进问题或事件的解决。本文回顾了关于"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情态势,首先借此解析媒介对此类社会热点新闻的舆论引导方式,其次分析媒体对这一事件舆论引导的缺失,进而从正反两方面考察媒介舆论导向功能实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舆论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的发挥受传播渠道的制约。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舆论的表达和影响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媒体数字化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表达方式、传播机制、呈现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影响力与传统媒体环境的影响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发挥舆论的社会影响力,应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健全舆论发挥作用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传媒是舆论的中介,传媒对公共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十分重要。以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议的3个典型案例为例,分析了传媒舆论引导在法律制度上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舆论引导法律制度的建议: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网络舆论的法治化;明确网络传媒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传媒的诚信制度;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17.
舆论的产生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即对事物认知、评判之前,人们会用曾有的生活经验和较为牢固的判断事物的标准做框架,这有意无意地决定着个人意见的基本倾向。需要、团体心理和从众行为、风俗习惯和宗教情感,是主观因素的构成核心。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出现的舆论客体,通过众人的参与,能在短时期内形成共同意识或思想。这种意识、思想受到政权机构的制约。而提供舆论客体、制造舆论环境又与大众传媒密不可分。这些是舆论产生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网民借助网络新媒体介入公共事件,表达民意促进舆论发展,是社会的进步。然而在网民对公共事件的介入过程中,"哄客"与公共力量鱼龙混杂的局面成为近年来网络舆情不容忽视的现象。公共力量与"哄客"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合法、是否理性、是否强求"舆论一律"。"哄客"心理与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词与网络舆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今天,网络已成为社会舆情最集中、最活跃之地,而网络舆情的爆发常与快速更新的网络新词汇相联系,因为,网络新词汇总是产生于社会热点事件之中;并且,事实证明,网络语言有着从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显然,网络新词已经成为研究舆情信息的重要内容。所以,加强对网络词汇的研究,及时根据网络新词汇,准确研判网络的舆情动态,从而确保在第一时间对网络的热点、焦点与敏感话题作出反应,对于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控分析和预警能力,进而提高处置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稳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网络新词汇的产生与使用及其与网络舆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反腐败的独特优势,而其真实性、偶然性、侵权等问题又制约了这种优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有制度成因,如何进行制度构建是网络舆论监督反腐的关键。这种制度构建有三个维度,从网民层面看,基于有限实名制的自律和基于法律规范的他律同等重要;从网媒层面看,应尽快建立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机制、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媒体间协作与创新机制;从政府层面看,应着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机制、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事件调查督办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