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课教材选自未来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我们来试一试》。【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勇气,培养从小勇于探索的精神。2.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让学生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渗透珍惜物品、节约环保的意识。3.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与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乐观、进取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4.
张震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
《孙膑兵法》是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这部遗失了已经二千年的珍贵古笈重见于今日,引起了国内国外学术界极大的注意。北京文物出版社组织人力加以整理,共为三十篇,分为上下编,出版了影印本。字系早期隶体,文辞亦多难解。为了把它弄懂,我曾于课余之暇,搜集材料,给全书试加注释。这里发表的是其中《官一》一篇的试解。自惭水平有限,难言准确,谨供研究者参考,并希望获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董健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5)
人类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朦胧、朴素到科学的漫长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既闪烁着思想家们智慧的光辉,也留下了他们走过的曲折的路径。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就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人类思维取得这一成果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宋代哲学家张载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载关于“一、两”即矛盾关系的学说,就是中国人认识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朴素发展阶段,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它既是对传统的思想财富的继承和发扬,又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辩证法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不能不给以应有的注意。本文仅就张载“一、两”学说中的几个问题略述浅见,不当之处,诚望指正。 相似文献
6.
7.
赵平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5)
上博简和清华简中有一些读作“迩”的“逐”,可分析为从“定”“豕”声.新公布的《清华七》“逐”有一异体作“(邃)”,应源自甲骨文“(爨)”.“(爨)”,从“犬”“埶”声,在金文中省去两手形写作“(猌)”,皆读作“迩”.因此,战国文字“逐(er)”的声符就是由甲骨文“(矍)”一类写法省简而来的,先省作“(邃)”,再省作“逐”.“(邃)”声符上面部分由臼和(l)两部分构成.(l)系“木”的省变,“豕”系“犬”的讹变. 相似文献
8.
伍洛夫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何为诗?当代诗人记明珠先生说过:“诗人写诗,多也罢,少也罢,写来写去也不过只写了一个字,即‘心’字。除了让自己的心扉向读者洞开而外,作为诗人,还有什么别的用场呢?”(1)我以为,这,已经指明了诗是什么。简洁通俗地说:诗一诗人之心。且以诗例为证。写扇子的有如下几句:扇子好搞风,宜夏不宜冬。有人若要借,冬天才有空。这原是一首顺口溜,整齐、押韵,充其量只是说出了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说了扇子的功用——使用起来,好使你凉快。严格地说,这,不是诗。同样写扇子的,南京诗人邓海南同志是这样写的,题目叫(鹰翎扇)… 相似文献
9.
蒋懿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史学界对于戊戌维新中的光绪帝,大致有三种评价:一是维新皇帝说;二是洋务皇帝说;三是建封君主说.我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光绪帝是一位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具有爱国思想,颇想有所作为的维新皇帝. 相似文献
10.
贾树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2,(4)
本文对《文心雕龙》通变观点的涵义做了新的全面阐释。认为,通变与继承创新不能等同,两者虽有相通之处,但更有明显差异。同时,指出了通变观点的积极意义与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11.
歇后語是汉語所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民群众在語言实践中創造出来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它广泛地流传在民間口語中。由于它对語言的表达能起积极的作用,后来有些比較接近人民、熟悉人民語言的作家,就把它加工提炼,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来。宋代的《京本通俗小說》卷十二就有这样的句子:“不是来門楼下躲雨,却是猪羊走入屠宰家,一脚脚来寻死路。”明清白話小說兴起之后,文学作品中的民間口語越来越多。《红搂梦》、《水浒传》、《西游記》、《儒林外史》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范晓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0-106
语式是指短语的语法结构的格式,即指由一定语法形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短语的结构格式。具体可表述为:由词类序列形式显示的包含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语用功能的形义匹配的短语结构格式。基干语式是语型-语模的结合体,语式自身整体的、独立的语用功能意义称为语式义。语式分析,是对某个特定语式的语型、语模、语类(语式义)以及该语式在句子或句式里的应用性进行的分析。笔者在本文中对若干语式作出的构拟和描述,旨在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3.
戴金堂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是说话人——听话人语言行为的反映。①一般地说,句子可以由一个词构成,也可以由大于词的词组织构成。这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词或词组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之外,还有比词或词组两种语言单位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即作为结构体的句子,也象词或词组一样,可以在句子里,居于不同的位置,与相邻的词或词组发生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4.
朱淑真试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经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
朱淑真是我国南宋时的著名女诗人。由于封建婚姻的坎坷,抑郁悲愤,忧怨早殁。 临安王唐佐曾为朱淑真作过传记,据说是一篇很完善的记载,可惜失传已久,无从搜考了。但是,我们从一些散乱零碎的片断中还可以略知大概。 相似文献
15.
祁美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在满族早期社会的阶级构成中,包衣阶层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包衣问题又一直为满族史和清史学界所关注。但是,人们对包衣的认识和了解大多停留在对其概念的解释上,在同行学者的著作和文章中,虽然有些涉及到包衣的性质问题,但毕竟不是专文论述,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包衣的起源、来源、服务范围、身分地位及其性质诸问题,作一较全面的考查,力求反映包衣阶层真实的社会面貌。不过,因为有关早期包衣的历史资料所见不多,加之包衣的定性问题涉及到早期满族社会的性质,而史学界对这一问题又各持己见,观点不一,因此,在这里,我只是博采众家之长,略抒己见而已。还望各位学界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赵宏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
社会主义工资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和奖励工资等形式。在文化大革命前,上述三种工资形式,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都曾分别采用过。奖励工资往往是与计时工资相结合,它是实现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行之多年,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刘少奇把物质奖励搞成物质刺激、奖金挂帅;林彪、“四人邦”把物质奖励污蔑为“没有跳出‘做事为了拿钱’这个资产阶级框框”,它使企业“滑向修正主义邪路”,谁一提实 相似文献
17.
彭孝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
“试谈英文诗”是一篇介绍兼讨论性的文章,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英文诗的专门成分和诗的形式及种类,即(1)英文诗的音步,韵律,节奏及其变化;(2)韵;(3)诗的形式和种类;重点介绍了三种十四行诗及其韵系。第二部分里,选用了美国诗人佛洛斯特的“好景不长”,英国诗人但尼生的“鹰”,英国诗人惠特曼的“农庄图”以及英国诗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见过许多灿烂的早晨”和其他诗人的部分诗行。通过这些诗对英文诗进行讨论。英文诗具有散文的特点,但不同于散文,也不同于英文小说及其他文学形式。诗歌是诗人通过想象,明喻、暗喻,典故,象徵,以充满激情的文字为媒介,把诗人对客观世界乃至对自身的敏感而深入的观察,用诗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诗行短小且具乐感。(1)真实性,诗的思想与感情必须真实,一首好诗必须反映真实的人的矛盾情感,客观世界的矛盾与变化。(2)想象,它似是可见,可触,可品味,可闻和可听到的。上述一切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好诗。 相似文献
18.
试说洪宣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文典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一、一大堆虚构的洪宣娇故事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在洪秀全提出的同拜上帝,共食天禄,男子皆兄弟,女子皆姊妹的主张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劳动妇女,与男子一道,献身革命的行列,为它增添了反封建的色彩。谈太平天国历史,许多人总会联想到女兵女将,想到所谓“女兵首领”洪宣娇。百余年来,关于洪宣娇的故事,真可说是连篇累牍,脍炙人口,但众说纷纭,褒贬都有。谈籍贯,有人说她是广东花县的,也有人说她是广西桂平的。 相似文献
19.
标题,是作者给文章的命名。 读者接触一篇文章,首先注目的就是标题。标题的好坏,关系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宣传效果。革命导师列宁对于标题的作用是极为重视的,在标题的拟制上也颇有研究。1905年,列宁写了一篇批判孟什维克尾巴主义策略的文章。他曾先后为这篇文章拟制了四次标题:一、《革命的后方与前卫》;二、《无产阶级起义与独创精神》;三、《无产阶级起义与机会主义分子的尾巴主义》;四、《两个策略》。经过分析、比较后,文章以《两个策略》为题发表在《前进报》上。可以看出,这四个标题之中,前三个标题一个比一个更具体,更明确,更尖锐,但列宁为了抓住更多的读者,还是采用了突出、醒 相似文献
20.
刘树友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2):54-59
事建成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本文具体从三方面论述:一、参与策划组织晋阳兵变并承担挺进关中的军事重任。晋阳兵变圆满成功,李建成功不可殁;二、襄助李渊完成唐初统一与建国大业,为唐初迅速实现统一稳定和各项典制、机构建设,做出了积极重要贡献;三、究本溯源,揭示了两《唐书》、《资治通鉴》关于李建成错误记载的根底所在,指出这些记载,纯系不实、诬蔑之辞。 相似文献